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0 0 0

月球有一天会不会掉下来?

iiylz
中级会员

256

主题

-1

回帖

207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07
月球 381 0 2017-11-22 22:09:07
潮汐可以用来发电,他的能量可以说来自于月球的重力势能,包括其做向心运动的速度也可以算作他的重力势能。这样月球引起的潮汐的确是消耗了月球的能量。有两个问题,第一,如果潮汐的摩擦力为零(可以理想的假设水分子之间摩擦力为零)那么潮水跟着月球匀速的转动(假设地球上全是水,实际上也差不多)不会消耗月球的势能。但如果有摩擦,潮汐会滞后一点月球的运动,这样在月球的运动轨迹切线上有了力,按照运动力学原理,在运动方…这个问题有意思!乍一看题主似乎是在毫无科学根据得“杞人忧天”,不过题主在问题里提到了潮汐力和引力波辐射,所以说明题主还是在“有的放矢”的,然而我先要请题主放宽心,因为月球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正在离地球越来越远,至于为什么呢?也正是因为题主提到的潮汐相互作用,下面我们来瞧瞧其中的原因。' K# u  D: T( X3 L. ]2 E
+ |# j$ {% Q3 a# L0 o! z
理解这个问题先得知道潮汐力是什么,潮汐力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引力的梯度:我们高中就学了万有引力公式 DSC0000.png ,然而高中的物理研究对象大都是质点、小滑块、光滑斜坡这样的在实际中并没有什么卵用的东西,对于地球这样半径6400公里的大块头,地球各个部位感受到的来自月球的引力并不相同,在地球朝向月球的一边,因为距离月球更近所以感受到的月球的引力更大,而另一方面,地球绕月球运动(运动是相对的)需要的向心加速度是 DSC0001.png ,所以在靠近月球的这边,因为距离稍微近一点,所以需要的加速度也稍微小一点——需要的加速度小一点,受到的引力却大了,因而地球朝向月球附近位置的海洋会被月球吸得远离地球一点;同样的分析,在背对月球的那一侧,因为距离远了,受到的引力小,但是需要的向心加速度却大一点——也就是说引力不够提供足够的加速度,所以背对月球那边的海洋会被“甩”出去一点,这就使得地球表面的海平面形成了纺锤状的形状,潮汐因此而来:' [! q3 `3 n5 v  I3 ~) L1 ^, z( ^
DSC0002.png (注意:关于潮汐力的具体定义实际上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关于是否应该把惯性力即此例中的离心力加进去,还是只算引力的梯度有不同的说法;另外,在考虑液体张力和压强的情况下,即使没有相互绕转也可以形成类似的形状,不过此处我们无视掉概念上的争执,仅以地月系的具体情况举例。下图为仅考虑地球表面各位置受到的引力与地心受到引力的差值的情况,wiki:tidal force) DSC0003.jpg
) q" v6 V- e  \8 [" p8 S, J  @8 }5 J1 `: o6 V1 z
好了,我们从最理想的质点跨越到了有尺度的地球,接下来我们继续考虑更现实的东西,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并没有考虑地球的自转,实际上因为海水和海床的摩擦以及海水之间的粘滞,海水自然会有跟着地球一起自转的趋势,而另一方面,月球的潮汐场又在不依不挠得想要留住这个要跟着地球一起自转的纺锤(也就是这个潮汐场希望纺锤永远指向自己),不幸的是,海水作为一个宏观体系,对于应力的变化需要经过一个弛豫时间才能重新调整自己的状态,换句话说,海水反射弧比较长,要过一会儿才能意识到自己跟着地球的自转已经跑偏了,所以再考虑上这两个实际情况之后,地球表面海水的形态其实是这样的,
6 W/ }$ s  a0 l" |- F DSC0004.jpg 到了这里,剩下的分析就很简单了,本来(图1中)地球表面的物质分布相对于地球和月球的连线是对称的,所以地球各个点物质对月球的合力只沿着地月连线方向,没有平行于月球轨道运动方向的分量,而现在,这个对称性被打破了!上图中标示了1的那一坨海水对月球的吸引力有一个顺着月球轨道运动方向的分量而2的那一坨海水对月球有一个逆着月球轨道运动的分量,而且因为1那坨海水离月球相对较近,所以最终月球受到了一个净的顺着轨道运动方向的分量,因而月球的能量会在这个合力的作用下变大,从而会移动到离地球更远的轨道上去,这一远离已经被可以精确测量地月距离的实验测到,月球正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离地球越来越远
) J8 M* ], C1 ^/ d月球的能量在变大就意味着地月系统里有什么东西的能量在变小,如果我们分析月亮对地球的作用,就会发现月球对1那一坨海水的引力也超过了对2那一坨海水的引力,所以月球对地球施加了一个减速的力矩,换句话说月球在对地球刹车,在这个作用下地球的自转能量正在慢慢变小,地球的自转周期也变得越来越长,地球现在的瞬时自转加速度是每世纪自转周期增加2.3毫秒,当然地球因为地震,以及转慢后海水重新调整形状,转动惯量会发生变化(往往是变小),所以地球目前实际的平均自转减慢率是1.7毫秒每世纪
) |# C, \8 A/ V! {, x# I6 }换句话说,地球的自转能量和角动量,正在通过潮汐作用转移给月球的轨道运动。当然,因为题主所提到的摩擦力(比如凸起的海水总有要撞上岸边的时候)的原因,地球减少的自转能量只有约1/30转移给了月球的轨道能量,剩下的能量都在涨潮退潮的冲刷中消耗掉了(而题主问题里提到的潮汐发电用掉的能量其实就是这被消耗掉的29/30里的一小部分,所以说这个发电能量来源实际上是地球的自转动能而非月球的动能,如果把地球视作刚体,根据周期和周期导数,可以简单得估算地球损失自转能的功率是3TW,也就是3*10^12瓦特,潮汐发电的能量就是这个值里的一部分,这个估算也跟环保学家们给出的地球可利用潮汐发电功率为1TW相吻合)。
8 u9 I3 F; D. O4 \% U6 K- x3 d/ O  u) v
知道了地球正在自转减慢也就可以知道地球曾经转得很快,通过日食记载我们可以反推回约几千年以前的地球自转速度(注意,虽然每世纪地球自转周期变慢的幅度几乎可以忽略,但因为地球自转周期是在一整个世纪里渐渐改变的,一整个世纪里每一天地球的自转周期形成了一个等差数列,而我们的钟表或者说历法在计时时每天都会累积当天的误差,最后导致钟表的时间明显偏离实际时间。比如每世纪地球自转周期增加2毫秒是说1916年的今天比今天少了2毫秒,我们可以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平均每一天少了1毫秒,那么一个世纪约有36500天,累积就会差出36.5秒。那么,我们可以精确得根据天体力学推出1916年的日食应该发生在距今多少秒之前,先假设地球自转匀速可以倒推回一个时间,比如1916年X月X日X时X分X秒,而实际历史书上记载的时间会跟这个差了36.5秒。100年可以差这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隔三差五得就有+1s,我是说闰秒啦),有确切的古生物学证据表明地球在6亿年前的自转周期是22小时左右,根据6亿年内的地球自转周期外推,可以知道地球刚诞生时自转周期大概在10小时左右,这么快的转速带来各种地壳活动以及大气活动,是极其不适合人类生存的,而如果没有月亮,地球并没有一个有效的刹车方式能够在约5亿年前地球的大型生命开始启动并登上陆地的时候减速到一个合适生物生存的速度,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人类。所以感慨一下《宇宙与人》提到的一段“正是这种把小小贝壳推上海滩的力量,亿万年来亿万次的摩擦,终于让地球的转速从每天的10个小时昼夜交替减慢到如今的24小时,留给人类足够做美梦的温馨长夜,而月球也随着地球的转速减慢,慢慢放松了对地球的束缚,离地球越来越远”(每次听到这里对月亮感动得都要哭了有木有)
2 Z* P( y- r/ S2 [, r
4 L" F& K9 F+ j* }+ q6 w( b所以题主不该担心月亮会不会掉下来,而应该担心,那月球会离地球越来越远最终离开地球么?答案是不会,因为随着地球自转越来越慢,总有一天地球的自转周期会等于地月的公转周期,到了那一天,地球面对月球的就永远是同一个位置了,所以1和2这两坨海水又回到了地月连线上,也就不再有平行于轨道运动方向的力或者地球的减速了。这个就是天文中非常常见的潮汐锁定(tidal locking),因为地球的质量比月球大很多,所以月球早已经被地球潮汐锁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看月亮永远只能看到同一面的原因。# t7 d4 K8 m! Z9 O
虽然不用担心月球会离开地球,不过到了那个时候,某一个半球的地球人就永远没法看到月亮了,也就没办法发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感慨了,不知道那时候的留学狗们要如何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了,当然也没有办法用“月亮代表我的心”之类的浪漫来虐狗了。另一个结果是月球离地球越来越远,所以视面积也越来越小,到了那个时候,也没有办法再看到日全食这样的奇观了。
5 @8 [  _4 w# M: s. j! V1 |不过,这个似乎也是多余的担忧了,根据恒星演化模型估计,随着太阳在主序阶段的演化,大约21亿年以后,太阳的功率会增强到把地球表面的液态水全部蒸发,没有了海洋潮汐之后地球的刹车能力将大打折扣,而彼时地球的自转周期仍未减慢到一个月,当然,哪怕固体也会有固体潮(因为固体也会在潮汐场下形变,只是不如液体明显),所以之后地球还会继续以比之前更小的加速度自转减慢,但是其实即使地球的海洋不蒸发,在45亿年后太阳进入红巨星阶段时,地球的自转周期仍不能减速到一个月一圈,所以比起担心失去了诗情画意,还是应该尽早在太阳功率明显改变之前找到下一个宇宙殖民地来得实在。3 P1 \0 Q: H, u; V  s
1 [" o$ {& K% X: }/ ^5 X
至于楼主提到的引力波辐射,地月之间作为一个双星系统确实有引力波辐射,不过楼主给出的自己的理解并不确切,我就不再赘述引力波的成因,否则就可以写另一篇科普了,但是引力波辐射只有在考虑离得特别近,质量又特别大的双星系统的轨道运动时才比较重要,举个例子吧,在人类第一次间接观测到引力波辐射的那个双星系统(Hulse-Taylor pulsar)里,两个每个都比太阳还要重的天体,以不到8小时一圈的速度飞快绕转,而人类持续观测了几十年才确定了引力波辐射导致轨道运动变化的端倪,最终获得诺贝尔奖,如果要做一个简单的估算的话,可以用地月的距离除以下边这个数字' P% n, `) E; @- ^' r( i
3 ^4 Q3 K) [4 m, u+ m' L5 ]# s% ^
其中q是月地质量比1/81,a是地月距离,M1是地球质量。我的估算结果是,单纯考虑引力波辐射,地球和月球以每年/ A. Y7 ], D1 }: w4 c
厘米的速度靠近,这和潮汐力导致的远离相比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2 |! `/ D  T" m0 C& A2 Q' y9 [
! H3 K( u* D3 k. ]2 ]; N5 V
-------------------------------------------------------------------------------------------------------------------------
  J/ p6 c  K9 k$ D另外我在上边的分析中并没有考虑太阳的潮汐作用,一个是因为潮汐作用是引力的梯度,跟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所以太阳的作用相比月亮没有那么重要,另一个原因是,太阳的引潮力导致的地球的潮汐纺锤分量基本是指向太阳的,而月球公转周期(一个月)比地球公转周期(一年)短得多,所以在月球绕地球转一圈的过程中,太阳潮汐引起的纺锤对月球的合力的贡献在不同的时间里相互抵消掉了。7 S* n+ L& L; f7 P

) s' J& e- n2 ]; I----------------------------------------------引申阅读--------------------------------------------------------------------------
  ^& r# n& B+ t实际上两个中子星(比如Hulse-Taylor pulsar)将来并合(merge)时,也是一个引力波辐射和潮汐作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子星非常致密引力极强所以表面很难有凹凸不平的“山”存在,因而潮汐作用在两个中子星远离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过当两个如此之重的天体靠的很近时(比如相距百公里左右时),潮汐作用已经可以让中子星都发生明显的形变,这种作用是否能让两个中子星在合并前达到锁定从而共转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共转的双中子星在并合时会给整个时空带来额外的对称性,给求解爱因斯坦场方程和引力波模板带来极大的简化,Cutler和Blidsten在1992年就对这种“竞争”做了估算,不过最后的结果表明中子星也很难在合并前达到共转锁定。编辑于 2016-07-28大家已经回答的很好了,所以我可以放心大胆地歪楼,贴一篇以前写过的故事了。
& G( M8 I% t7 A$ {) \' ~9 P
% _0 n' I+ R( w& I0 @月球往事2 P+ ?/ [4 `- W

7 X, q3 M3 y1 s5 F0 j在反复争辩长达十五年之后,我们最终还是炸掉了月球。  ——题记. C9 n. u! X9 T# r, \
  第一章 地球危机
( Z7 ?! q& N$ `: Y5 i) f- V8 r  要讲清楚这个故事,就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了。
: g1 t6 @9 m2 ^  i) P( g& y, |0 ]1 M  公元2045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2044年上涨0.2℃,这样剧烈的变化人类始料未及,完全没有做好防御措施。毕竟,人类之前所经历的全球变暖不过是每个世纪上升0.6℃而已。. D3 r' N5 O" u$ y- m" j% h9 u
  这简直就是一场物种灭绝的灾难。海平面迅速上升,无数海岛被淹没,大量野生动植物灭绝。与此同时,世界主要产粮基地也规模减产甚至绝收,国际秩序濒临崩溃。
7 g6 Z, q6 b/ U  各个国家都进入紧急状态,实行粮食配给制度,甚至开始动用战略储备粮。据乐观的估计,不出现大规模瘟疫的情况下,人类还能将现有的文明制度维持五到八年。毕竟在新产出的粮食不足以维持绝大多数人存活之后,社会道德的崩塌是理所当然的事。人吃人的惨状可能会在全世界上演。. L. b7 t4 M" C6 n0 g
  为了应对这次前所未有的绝种危机,世界各个国家罕见地抛弃了意识形态之争,来自各个行业和地区的科学家们坐下来商谈对策。经过反复地论证,大家认为要逆转气候变化并非不可能,但是需要极大的能源。经过充分地模拟之后,计算机给出了一个数字。顿时,所有人都沮丧不已。因为这差不多相当于近百年来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的总和,也等于判了人类的死刑。
$ a. \# L% ^  z$ c/ y4 c# [- H  在大家垂头丧气默默祈祷的时候,有一个年轻人颤微微地举起了手,对在场的所有人说:“或许我们可以重新试试人造太阳……”6 C) V1 ]) Q" f" s. i( g4 L
  顿时会场一片哗然。一位能源专家看着他,嘲讽地说:“你是嫌我们灭绝的还不够快,所以想多炸几颗核弹吗?”$ U2 z. ?1 P6 g/ I8 [5 N- E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默许。所有人都立刻记起二十七年之前的那几场惨剧,以及那十几万的无辜的亡灵。那简直就是科学家之耻。! J; }. }1 ]- q; b5 g
  “我当然知道这个项目的危险性,但是我们已经面临人类灭绝的危险了,与其煎熬等待注定到来的死亡,还不如轰轰烈烈地赌一把!”年轻人站起来,慷慨激昂地说。6 r* ]! C' U* T5 M# Y2 d4 `/ t
  “赌一把?说的倒是轻巧,这样危险的项目,分明就是送死,谁愿意去做?”有一位专家转过椅子,蔑视地看着这个年轻人。
2 p+ n4 ^1 @3 u% S; K) `  ^+ _  “我愿意!”年轻人掷地有声地说道。
; L( R! W. i: ^7 N  这个年轻人,就是我爷爷。哇,写到这里的时候,真是自豪感爆棚呢。( X$ K6 [6 H* T4 q9 j
  第二章 人造太阳  p+ P0 w5 L& \9 M* L0 H  I
  说起“人造太阳”,时光要回溯到二十一世纪初。
; c7 a/ c+ F6 o  冷战结束之后,各个国家都在研究核能的和平利用。一座座核电站纷纷建立起来,但全部都是裂变式核电站。核原料的稀缺和核废料的污染性使得核裂变技术饱受诟病。与此同时,更加清洁高效的核聚变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 ~2 ]9 D' M) K0 }3 s  美国作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科技大国,首先实现了激光核聚变重大突破。他们使用192路高能激光照射一个超小的聚变原料靶丸,使其在一瞬间输出了超高的能量。但是这股能量太大了,几亿度的高温足以融化地球上的任何物体,当时的人类根本无法驯服。
* |0 \- @8 T. ], T. f) h  中国、俄罗斯以及欧盟各国也纷纷紧随其后,开始进行相关研究。2018年,对核聚变物体的惯性约束成功实现,激光核聚变的稳定操控成为可能。各国实验纷纷加速,进入了冲刺阶段。其实从事后解密的资料来看,大家的研究思路几乎完全一致,以至于最终大家都走向了同一场灾难。  m5 ?& K! R, R& k& O
  首先出问题的是美国。在核聚变装置稳定运行近一个月之后,2018年7月3日,政府决定将这项成果对外宣布,于是邀请了众多媒体前往实验区,等待“超大新闻”。然后,就在场外记者架设摄像机准备进行直播的时候,从传输回来的短暂图像信号里,场内的工作人员看到了一朵蘑菇云冉冉升起。1 t  H+ H7 X" X
  这次爆炸造成了六万人死亡,几乎将美国正在实验区内工作的相关的科研人才全部杀死。失去了权威专家的指导分析,美国政府只好暂且将其定性为恐怖袭击。& j5 w3 ?. f* V4 X: ^4 e3 J
  接下来是法国和俄罗斯,实验装置分别在7月15日和7月22日爆炸,分别造成四万人和七万人的死亡。+ I$ J# m5 m& Q2 T
  这个月在后来的史书中,被称为“黑色七月”。这个事例也被写在了每一本与科学相关的书籍中,作为一个耻辱来提醒每一位科学工作者,自己的不谨慎会引起多大的灾难。1 Z0 F0 Z6 c, ^6 ~9 j. N
  在付出十几万人生命的代价之后,中国关闭了激光核聚变装置,开始进行仔细地检查。后来工作人员发现,惯性约束装置虽然能够将超高温物体约束在一定区域内,但与此同时,由于受到极强的辐射,装置材料老化的速度比平时快了近一千倍。因此装置稳定运行一个月左右,便会迎来全面崩溃。中国的装置没有爆炸不是因为材料质量好,而是因为7月13日才开机,躲过了一劫。% b+ U0 x/ J$ {" Z
  “黑色七月”之后,激光核聚变计划彻底废弃。人类宁肯忍受核裂变的种种不便,也不再愿意冒险去进行核聚变实验。相关的学科也彻底成为冷门专业,十几年之后,国家仅在浙江大学保留了一个学院来进行相关知识和技术的传承,仅仅是以备未来之需。
' ]2 L( R0 S! R' J  I0 C) L4 k' _8 V  我爷爷就是这个冷门专业中的一员。他坚信这项技术会为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所需的只是材料学的进化,而现在已经是时候了。但是似乎已经没人再对这项技术感兴趣了,直到地球危机来临。
* m. [( I: u( n: P. x* b' L2 s1 E  很显然,虽然与会者们对我爷爷的提议嗤之以鼻,但是却无法提出更好的方案。毕竟,人类科技有可能输出这样近乎无限能量的技术,只有这一项。& o% ], l! p! R7 K# o6 V
  于是,各个国家开始在科研工作者中征集志愿者,踏上这条很可能有来无回的路。我的爷爷就成为了这支“敢死队”的一员,踏上了征途。他也在这支队伍中,认识了我的奶奶。
9 k# ~: f  D$ Y- x3 r  他们在荒漠深处建立了巨大的装置,无数的资金和资源涌入这里。世界各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团结起来,为了共同的未来而战。一项项严格的材料测试连续进行,一次次失败让这群不怕死的年轻人越挫越勇,与死神的争分夺秒让这里每时每刻都恍如白昼。爷爷告诉我说,他不止一次做梦,仿佛看到一条巨大的传送带正把人类送往焚化炉,而自己和伙伴们则在拼命用自己的骨和肉去卡住传送带的齿轮,让它停止前进。/ `- H; n, |( N
  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和力量,支撑着让他们每日与死神为伴,却仍然能够昂扬地奋斗。总之,2050年,他们成功了,一种极为复杂的新型的复合合金被创造出来,人造太阳在荒漠之中燃烧起来。人类进入了“能源无限”的新纪元。
1 b. t( U& l$ |( V  第三章 《月球法案》& A+ e& G. U% `) ]
  人造太阳成功之后,接下来的一切都顺理成章。人类在太平洋中心、非洲大陆、印尼、南美以及南北极建立起六个超大规模的气候调节装置,使得调节全球气候成为可能。人类从死亡边缘挣扎着爬了回来。+ P. |& s7 n; Z$ ]- q: K
  各个国家都建立了核聚变装置,从海水中提取原料D(氘)和T(氚)的工厂也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又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人类渐渐不再满足于使用氘和氚作为原材料,因为这两者都有中子产生,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 @1 ]1 y1 Z. G% N! D6 k$ s  这么多年过去,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个国家都已经登上了月球。除了太空探索方面的意义,各国政府都瞄准了月球上海量的氦3。因为氦3这种原料核聚变过程完全不产生中子,无任何废料,简直就是上帝赐予的完美原料,遗憾的是,地球上几乎不存在氦3。所以,月球就被纳入了各国博弈的版图。( m8 e8 V, y6 O
  经过无数次私底下的威胁和利益交换,各个大国推动联合国推出了一个决议,《月球法案》。法案规定,月球属于全人类,不属于任何国家或个人,但是月球上采集的物品属于进行采集的国家所有。) {! y9 P( M2 W1 O' K# d
  该法案一出,举世大哗。这分明就是将月球分给了几个超级大国。但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有能力进行深空探测的国家都纷纷向月球发射探测器,抢夺资源。
. z. g$ T9 d% Q" G1 i  中国政府将各个航空航天公司和研究所协调整合,成立了月基公司,以基地最大吞吐量向月球发送货运飞船,储备氦3。7 n% s" X( f. \# Q. y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月基公司的一员,他们都是月球物理方面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技术顾问长期生活在月球。我也是在月球出生的,一直生活到五岁才随父母返回地球。从小在微重力环境下长大,使得我刚回地球时非常不适应,骨骼很容易因为承重过多而断裂。经过几年的时间,我的身体才逐渐习惯了9.8左右的重力。1 Q- |9 y1 M0 {- t) e
  抢夺月球氦3的战争一直没有硝烟地进行着,直到俄罗斯参与进来。俄国由于经济原因,往返月球的货运飞船一直没能够大规模建设,直到目睹着月球表面的氦3快被美国和中国瓜分了,这才开动起生产线大规模生产飞船。
8 L4 K1 r2 |& l1 L  俄罗斯人大规模抵达后,富含氦3的表面矿区已经差不多挖完了。他们不满足于仅挖掘表面捡剩下的,于是决定进行深入发掘。而他们也发挥了寒带民族一贯的简单暴力特性,直接使用炸弹掀开了月球。
. ^. v% b. B, q3 C' c7 [  于是接下来的十几年,月球上出现了一副很奇怪的景象。这边是美国的精炼工厂,挖掘出来的氦3矿先经过工厂精炼提纯后,被装入钢瓶内运回地球;那边是中国的货运飞船不断地进出港,自动化的挖掘装置不断将氦3混着月壤传送到飞船上; 俄罗斯的地盘上则是一个巨大的深坑,碎屑满天飞,如果有空气的话,肯定还会听到连续不断的爆炸声。4 t% A, u7 y3 I5 |$ r/ j: A
  就这样,月球被一米又一米的削了下去。9 W6 v8 i6 C  B& g: w9 b) i! ~
  第四章 入学作业
& y4 x4 ?  b1 Q) W3 e  作为天文学的新生,我的第一项作业是借助当年阿波罗号登月时放置的反光镜,测量地球与月亮的距离。
6 p8 x9 F( |! A" x0 f; F% e" m$ Y  人类很久之前就发现月球在远离地球,也发现了有近地点和远地点之分,甚至潮汐都会微弱地影响地月距离。天文学的装置越来越先进,现在已经可以精确地推算出每时每刻月球上某一点到地球上某一点的距离。所以其实这是个象征性的作业,因为熬几个通宵之后,你交上去的无非是一个与测试时间相关的众所周知的常数。
. }# E  i' U$ c2 B  本来我打算直接交一个常数上去就算了,但是爸爸当了真,对妈妈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给我进行示范教育机会,于是带我前往了紫金山天文台。
) ^8 Y/ O0 ?5 r. g6 {9 v9 }  其实我也明白他这样做的道理。他才不在乎我会不会真的做这项实验呢,他只是来找老朋友叙旧了,天文台的台长是他的大学同学。
8 s+ N* L" Q$ ?: r  果然,一来天文台,他就把我扔给了一个博士生,然后去找台长叔叔聊天去了。博士生也心不在焉的将一套极其原始的实验装置交给我,然后就坐到一旁看着我自己操作了。
- l# K$ g: b9 y- w/ }1 I  我可不能丢脸,毕竟从我爷爷那一辈起,我们家就全都是拯救人类的风云人物。开机,对激光编码,调节功率和方向,发射,然后就在仪表盘上读出那个常数就行了。, [9 N' X! j5 B* h6 e
  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我流畅地对博士生读着这个熟悉的数字……咦,等等,数字的末位好像不太对……
% D" ^$ u5 c2 f% t2 Q( N$ v  博士生显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走过来看了看装置,没有发现问题。他皱了皱眉头,说:“估计是装置太老了,编码器出了点问题。我给你演示一下如何用最新的自动化设备测试。”
! S) Y( B( ?+ M7 @  坑爹呢!有最新的自动化设备,却扔给我这堆废铜烂铁。但我还是跟着他走到了另一个房间去,听他给我讲解这个旋钮是什么,那个显示器是什么。他边操作边讲解,最后指着跳动的数字给我看:“你看,这就对了嘛!是不是?……不是?……咦……这位数是……?”
$ [" ]  @' e# e1 U. G! I  仪表盘上的数字与我刚才测试到的一模一样,比那个常数小了一点。! s9 R- Y9 n" l( V& _; \0 G  i# |; O
  他查阅了测试的具体时间对应的距离,发现的确是比测试的这个距离大一些,百思不得其解。我决定去找爸爸问个究竟,毕竟这个现象是我发现的。
' [2 F" }! b  w/ N  见到爸爸,他正和台长叔叔开怀大笑。我走过去,对他说了一下发生的事,他转身看着我,笑眯眯地说:“那你测错了,再去重测一遍。”
+ F/ g+ ]) m  [6 d: R  我刚要反驳,身后的博士生开口了:“我用专业的设备复查过,数据没错。的确有些奇怪的事情发生。”
! S( H6 U4 n  _; q7 i$ j* Z  爸爸这才认真起来,台长叔叔领着我们再次来到刚才的房间,使用装置复查,结果一模一样。他立刻打电话给其他天文台,请他们检查一下地月距离数据是不是变小了。1 F) f0 R* u( `
  我们一群人在房间里等待着。半小时后,有了消息:地月距离,真的变小了。
& a2 p5 I! E; h  爸爸和台长叔叔来回踱着步,偶尔交流着看法。过了一会儿,爸爸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只说了一句话:“噩梦成真了。”
* W+ r! I5 ]* x! U; C$ w2 }  第五章 炸掉月球3 m$ {9 Q% i" Q# f. d" q. ?6 z, ]
  接下来的一个月,各地的天文学家进行了无数次的测量,终于确认了一个事实:月球正在坠落。很显然,这种坠落是因为月球的疯狂开采引起的。在使用爆破开采的时候,为了避免脱落的岩石山对地球造成影响,爆炸都是在月球的背面进行的。无数的月岩飞向远离地球的方向,同时由于动量守恒,也把月球一点一点的推向了地球。, M. C- B% \" ?! ]3 P' G) Z
  月球毕竟是个巨大的天体,靠近的速度最初并不会太快。但随着离地球的距离越来越近,速度则会越来越大。经过初步的推算,月球还需要三十年才会撞上地球。而一旦相撞,我们就成了新时代的恐龙,能留下化石的就算是幸运的了。* N$ {2 e6 t! n, s+ `* y" }
  其实并非无法挽回。我们毕竟已经有了近乎无限的能源,在月球上安装几个精密推动装置,就可以将其送回原来的轨道。但是各国谈到此事,往往都顾左右而言他,谁也不愿意出钱来做这件事。
6 P, p+ t* L6 j( t0 _  爸爸回到家,生气地向爷爷抱怨:“同样是面对人类灭绝这样的危机,现在的政府为什么不能像您那个年代一样,暂时放下自己的利益,以大局为重呢?”: W- G4 X/ d; o# Z4 Y1 W
  爷爷正斜躺在椅子上晒太阳,眼睛都不睁地叹了一口气说:“因为你的方案太贵了,他们现在有第二条路啊!”' N$ S! j+ j+ E- g  F- a1 }4 h' G
  没过多久,我就知道爷爷所说的“第二条路”是指什么了。因为世界各大媒体上开始讨论“炸掉月球”的可能性。各种各样的讨论开展起来,我这里随便摘抄了几个:
4 y: r+ t. x$ m5 G. ?6 E  “除了提供氦3,月球还有什么用?”" U: Y; A& S' z8 T$ W9 Q0 p
  “月球消失之后,没有了潮汐,是否会引起部分物种的灭绝?”
- I1 j( |, W  Y) R0 ?  “如果没了月球,以后怎么读‘举头望明月’之类的诗句呢?”; T3 r" S5 G4 J5 b& d+ U) `2 I( U
  “炸掉月球,陨石雨会不会超级好看?”
6 w. W5 O, D7 {. u) ^1 c; `0 G  “没有了月球,女性还会有月经吗?”
3 s; ^5 E  O; G) G  ……' S6 l& j6 [" Q3 j
  这样的讨论进行了一年又一年,“保月者”甚至成立了自己的党派在许多国家参与竞选,但是从来没赢过。
  ^9 J6 {% o/ P1 q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月球也越来越近了,人类也渐渐麻木。再拖下去,就来不及了。不断有人质疑,留着那块残缺不全的破石头有什么用。
. m2 J( o4 ^  [  终于,联合国艰难地通过了一个决议,炸掉月球。之所以艰难,并不是因为大家对月球心存感情,而是因为谁也不想出钱,为到底谁出大头吵的不可开交。各家都认为这一切都因为俄罗斯而引起的,他们应该出大头;俄国则认为要不是中美两国那么心急火燎地采光了月表的氦3,他们也不至于会炸月亮,所以这事儿应该中美两国出钱。总之各国代表差点在会场里大打出手。) Q9 v3 t( ^- J6 R- _
  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扯皮,总之最后决议还是达成了。彻底采光月球上的氦3,然后把它炸掉。
4 d8 T: L) i( k) c0 d  接下来的几年,各个国家都在月球上放炸弹采氦3,已经完全无所顾忌。2120年,在反复确认继续往深处挖也不会发现氦3之后,炸掉月球的计划正式启动了。& J$ c' I# S% h. c
  “再见,月球”仪式在全球直播,甚至成为了一场狂欢。我也请了一天假,回家陪父母看直播。5 b! J+ X( H; Y8 [
  他俩指着电视画面上的某个位置,说:“你还记不记得这里?就是你出生的地方啊!那个白色的建筑,就是你学会走路的地方……”# t, @$ Z" L# m& k9 U4 F# x  b/ O( ]
  我笑着摇头,怎么可能还记得那么小时候的事情呢?( o- D8 K8 M+ t5 J) Y" O6 x* _0 Y
  但我依稀还记得自己和妈妈的一番对话。
1 V& \4 ?) B) P  “妈妈,地球和月球是什么关系啊?”- \# s( j# x: [$ @: q
  “地球和月球,就像是母子啊!”% f. z/ Y- r/ g* D' [
  “母子?那月球是宝宝吗?”9 v- z! T" r, t" }5 m, S; S2 o
  “反过来呢!地球是宝宝,月球是妈妈啊。”
9 J2 v7 j9 Z% ]# w" w; F8 ~9 m  “可是地球那么大,月球这么小,地球怎么会是宝宝呢?”
2 d. d- ?* E& r5 J5 |# D7 z# v  “大小不能算数的呀,你将来也会长得比我大呢,可你依旧会是宝宝啊!”
$ z# T4 F, p$ G% d, ]! F0 `  “那什么才能算数呢?”* d& o* _; g6 T& O0 r  `$ D
  “奉献啊!月球采下来的原料运回去给地球用,像不像妈妈喂你呢?”, A! O& @& j0 Y
  “哦,看来地球真的是宝宝啊!”
! n+ b* v* |) S" g  ……' f' S  g  X2 G( q9 S- `% g& N
  屏幕上一阵阵闪光,月球在太空中四分五裂。外面传来了一阵阵欢呼声。
7 F+ r& b% b; z5 B; V  或许这一刻,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流泪了吧。. o8 b, w  {2 I- I8 P7 m
  再见,月球。, ^/ V$ }! Y/ E3 z2 i
编辑于 2016-07-28你搞反了,地球自转比月球公转快多了,是月球一直远离地球,带走的就是地球的转动能。潮汐把地球自转拖慢了。引力波带走能量,按理月球下降,不过这个带走的功率目前赶不上地球转动能给月球做功的功率。$ H+ H1 ~+ j3 G! r: i$ z
9 L. m: p# x9 b- R  L0 c8 p
不过地球转动月球公转同步前貌似地球已经被太阳吞了。编辑于 2016-08-10月球正在飞走,而不是掉下来发布于 2016-07-27会啊,每天凌晨都掉发布于 2016-07-27说的简单点吧,假设地球表面只有海洋,如果没有月球,地球因为自转的原因,赤道附近线速度大,所需要的向心力比较大,重力加速度会变小,海平面上升,海洋会是标准的椭圆形。) [3 T9 f# a0 U
加入月球后,由于月球引力,会吸引海水朝向月球。对着月球的一面引力大,背着月球的一面引力小,海洋会变成鸡蛋形。由于地球自转与月球绕地球公转存在转差,鸡蛋形的头和尾不断自东向西转,于是就有了潮汐。- @" s- M2 T- ]% ]; j1 i. D
接下来就是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地球自转与月球公转方向一致,且比月球公转快,这样就相当于地球在用引力牵引着月球加速。结果就是月球的线速度加快,摆脱向心力远离地球,远离地球的同时,月球的动能转化为势能,达到新的平衡点时,月球受到的引力减小,向心力减小,线速度变慢,公转速度减慢。而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4 P4 i% `9 x/ o
至于引力波,消耗很小很小,基本不影响地球给月球能量。发布于 2016-08-11可也!互斥二力,合二为一,而生森罗万象。习阴阳遁术,成仙人之体,届时施展“天星回落”之术即可。
( [2 B. R0 P8 e" Z6 t, H$ o% W9 U$ `0 c6 b1 `. Q% f1 t- j2 v
诺,放个不完全版。编辑于 2016-07-27会的,月球真正以微弱的距离靠近地球可能几亿年之中,一切将重新开始。发布于 2017-08-13不会。因为月亮正在远离地球发布于 2017-04-19貌似水星会掉下来发布于 2016-09-11记得如果某个国家的某个计划实施了。月球就远离了我们。碎了发布于 2016-08-02知乎尽是这种自问自答的东西吗?你既然知道潮汐这个词 ,为什么不知道月球理地球越来越远呢。按每年3里面的距离和地球拉远,也就是说1亿年前 月球离地球非常非常近,对地球的影响也非常非常大,1亿年前 正是恐龙时期。发布于 2016-08-02势能本来就是两者共有的,说“月球的势能”这种表述都是不恰当的…发布于 2016-07-30只会越来越远 发布于 2016-07-29潮水不会跟着月球匀速的转动,潮汐不会减少月球的能量。对于月球来说,地球是一个整体,潮汐的存在或不存在,是没有区别的。发布于 2016-07-28我怎么听说月球每年都在远离地球呢 发布于 2016-07-28我怎么记得有个什么研究证明月球正以每年几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发布于 2016-07-27应该不会吧发布于 2016-07-27简单的说,潮汐加速的缘故,月球正远离地球。发布于 2016-07-27月球正在一点点远离地球,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就是知道,哼!发布于 2016-07-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