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图银河拱桥采用的35mm好多张拼接,这是关于拍摄角度的另一个话题:拼接。同样的field of view,长焦距拼接再缩图,比相同分辨率广角拍摄的照片要好。什么好?星点细腻程度好,也就是细节。简单来说因为长焦看到的星空本身视角分辨率提高了,星点拍摄出来就“小”了,所以拼接起来再缩图,细节亦是足够细腻的。再来数学角度分析一下,一个广角镜头比如20mm焦距,在全画幅相机上一个像素的视角就是60角秒,而40mm焦距的镜头,一个像素就是30角秒,明显提升一倍分辨率。这里对于200mm焦距以下的镜头不必担心衍射极限赶上像素分辨率,可以这么估算一下,通光口径大约5cm,衍射极限角分辨率是5角秒,都是小于像素分辨率的。(更不必担心大气视宁度极限,那个通常都是<5角秒的)。所以有时间的话,可以通过拼接来提高星空质量。上面两张图可以简单展示一下高分辨率拼接再缩图的细腻程度,第一张明显强于第二张,星点少了很多,实际上就是星点变小了,星云更立体了。强烈推荐找来第一张的原图仔细观察一下。另一个拼接的话题,是大家常常拍摄银河拱桥,全景拼接,这个角度其实没什么说的,不论什么投影方式,你用ps还是PTGui,无所谓,都是一种对曲面投影的展示而已。
Lee 2号柔焦镜,改机D610+适马art35 星野赤道仪半速跟踪25s,f/1.8
Credit: 王卓骁
·颜色调整
有时候人们刻意的追求“美”,然而不同的人审美的是不一样的,审美是可以跟风的。于是乎有些人说要“真实”,然而真实颜色也仅仅是不同波长的强度大小,肉眼没有长曝光功能的天然缺陷,让我们根本不能体会星空的颜色,所以反驳的人会说无所谓。但是如果你的眼睛直径10cm,就像拿个大双筒替代眼睛,这种曝光效率,看星空就有颜色了,相机的长曝光和我们脑补放大眼球直径,得到的光信息量是一个意义,还是存在一个所谓的“真实”的。不论你关于颜色有什么看法,我不介意,这里只是我想说的:如何自然。白平衡和色调调整至中性灰,有时偏蓝一点尤其在太阳高于地平线-18度,这样日光已经散射到头顶的天空时更显著些。在ps camera raw或者Light Room,自然饱和度和饱和度,拉一拉会让星空“五彩斑斓”,但是某些星云根本没有这么强的发射线,深空摄影也看不出来,拉一拉饱和度就出来了,这样确实不自然。同时对比度滑块也会明显改善颜色,莫拉太狠。有时还需要单独调整几个颜色的色相、饱和度、明度,对于星空,绿色滑动会改变低空气辉,黄色橙色会改变光污染还有银河,还有一些黄色亮星的颜色,紫色和洋红会改变其中红色星云,尤其银河里有不少这样的亮星云。轻微移动会让画面更“硬”,更自然,但拉的太多,比如之前说的饱和度,那些星云虽鲜艳但已然矫枉过正。此外,新版的ps有去雾霾滑块,相当于一个“强力对比度”,可以轻微移动是星空更“通透”。Google那款Nik Collection插件Color Efex颜色处理可以五花八门,对于自然的颜色,并无大用。
·后期处理
星空摄影记录的是头顶的夜空,现在这个时代的机器,没有显著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和零噪声的CMOS,单张的曝光量通常都是不足的,暴力处理可以增加星空信息的“直观感受”,但是得到的改变是表层的,徒增噪声,细细看 Mr. 信噪比 惨不忍睹,总使星空摄影和白天摄影相比,画质差很多。所以如何后期处理照片成了一个关键的话题。然而转头再仔细想想,现在的机器比二十年前已经好了太多,跟着时代技术一起走会慢慢进步的,虽然周期有点长,但这就是时代。思考太多后期炫技反而有点浪费时间嘛,有更多时间应该看得更高一些,去找更好的位置、角度和真正做这件事的意义,也许仅仅是为了好玩,拥抱一下大自然,看到了在城市里看不到的美景,也许你已经悄悄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征途上贡献了一己之力。说的可能有些主观了,接下来具体看看后期处理。
星野摄影是以星空+地景为元素的摄影,通常都是广角偶尔有中长焦。比如北半球夏季银河为星空主题的照片,比如流星雨、星轨、简单亮星为星空主题等等。往往都需要很棒的地景作为照片的加分项,很看重“摄影”技巧,比如构图,颜色等等。而且,只要有三脚架、单反或者更高端的拍摄机器、快门线,你就可以拍摄很美的星野摄影作品。星野摄影在国际上有著名 The World at Night (TWAN) in Photos and Videos 每年也举办星野摄影比赛这里是真正的大师云集,在国内去年果壳的Steed老师(Sina Visitor System)发起了以中国人拍摄的星野摄影网站 夜空中国/星空摄影/天文摄影/星轨/星夜/银河/流星/风光/夜景 夜空中国,网络了中国星野摄影大师的各路优秀作品,可以模仿学习。星野摄影,也正是大部分心中的星空摄影,而且起点并不高,有时间了出门多拍拍,就一定有提升。
最后,附上一个感觉很腻害的教程,有兴趣的话可以下载来看看。
延时摄影综述V3.4C.pdf_免费高速下载编辑于 2015-07-27 15.7.28更新
终于在呼伦贝尔的夏夜拍到了银河~虽然彩色噪点的问题没有解决~Canon EOS 5D Mark III + Sigma 35 1.4 Art,F1.4,20s,ISO3200.
--------------------------------------------------------智商捉急的分割线----------------------------------------------------------
知乎首答……搬运以前给小伙伴公众号写的文章~~
拍星空前の准备:
1. 一部单反(不用我说你们也明白这个是什么),尽量是全画幅的(请百度或问身边懂摄影的小伙伴,相信他/她们会耐心的给你解释)。
2. 镜头请尽量选择大光圈(请百度或问身边懂摄影的小伙伴)的广角镜头,佳能EF 16-35mm f/2.8L II USM或者尼康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这样的镜头肯定是首选了,当然如果你银子够的话这些都不是问题。
3. 附件方面请买一根快门线(请百度或问身边懂摄影的小伙伴),能带遥控设定的最好,不管是哪种方法拍都需要这个。上X宝搜一下快门线就行,便宜的二三十块就有。
4. 电池,最少要买两块啊~~拍摄过程中相机要是没电了可是一件很烦人的事情,这意味着不管你其他方面准备得多么充分,都得提前结束收工回家。相信我,你不会想体会到这种心痛的感觉的。
5. 对于拍摄地点的选择:
拍摄星空与星轨,光污染越小越好。这样就需要远离城市中心,去郊区拍摄。另外,拍摄星空对于环境的要求比星轨更为严格。因为拍摄星空需要大光圈与高感光度,就算是极其微弱的光污染也无处遁形。相反,星轨的拍摄环境可以适当放宽。凡事无绝对。
6. 三脚架的选择(肯定不能一直端着相机啊对不对):
没有任何一个题材对于三脚架的依赖程度高于星空与星轨摄影。
在拍摄星轨的时候,一张照片的曝光时间以小时计。在这几个小时的过程中,脚架和云台需要保持纹丝不动。如果有丝毫的闪失,那么几个小时的努力就算白费了。所以如果想拍摄星空与星轨,那么在挑选脚架的时候就需要一款重型三脚架和云台。脚架和云台的承重最好都在10kg以上。至于脚架的材质,铝合金与碳素均可。铝合金因为自重大,防风能力强。碳素因为轻便,所以便于携带而且吸震性能好。至于云台的选择三维云台(请百度或问身边懂摄影的小伙伴)与球形云台(请百度或问身边懂摄影的小伙伴)也是各有利弊。三维云台在拍摄星空与星轨的时候操作更为方便,但是大角度仰拍的时候球形云台又展现出了自己的优势。
7. 请拍摄RAW格式(请百度或问身边懂摄影的小伙伴),虽然数据量很大,但是后期的时候实在很方便。
8. 看下手机的日历,最好是农历哦。因为拍星空涉及到月相(请百度),皓月当空的夜晚肯定是没有多少星星的,所以一定要挑月亮早早落下或者后半夜才升起或者根本没有月亮的夜晚(一般是农历每个月的二十五到下个月的初五之间)。不过如果你非得要满月的时候去拍我也不拦着,毕竟还是有高人的。
9. 如果是在像现在这个时候也就是冬季出去拍星空的话,那么请做好保暖措施,无论是你自己还是相机。自己一定要多穿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相机的保暖方面推荐买一个防寒套套在相机上(X宝几十元一个),另外电池的性能在寒冷环境下也会打折,所以如果你只有一块电池的话最好是拍摄的时候再拿出来,有备用电池的话就请把备用电池放在衣服的内侧口袋里揣好,这样当一块电池没电的时候我们还有另外一块热乎乎的满血满状态的电池上阵~
这就是没带防寒套的后果……相机上全都是霜,甚至镜头上都结霜了。不过好在没有结露,可能是因为太冷的原因。天冷了,也给我们的相机买件衣服吧。
10. 拍星轨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所以请给手机充好电,iPad充好电,最好再叫上小伙伴,带点消遣时间的其他东西,把这个辛苦的工作变成你们high翻天的聚会!当然如果能叫上妹子的话……那还拍什么星星啊~搂着妹子数(ni)星(dong)星(de)去吧~
拍星空/银河の方法: Canon EOS 5D Mark III
EF 16-35mm f/2.8L II USM
F2.8 25s ISO 4000
我拍的时候是十一月,银河快要落下去了。所以没有太好的银河片子,就用这个凑数(再次捂脸跑开)吧。
在网上看到拍星空银河有个定律:就是400÷镜头的焦距=曝光时间(不要超过这个曝光时间)。
如果你用16mm焦距的镜头,那么时间就是400÷16=25秒。曝光时间(拍摄时间)不要超过25秒,否则100%放大看就会看见星星拖尾,而且不是一颗颗的星星了。曝光时间确定了,拍星空基本都是用最大光圈,ISO(请百度或问身边懂摄影的小伙伴)也尽可能提高。我的5D3用到6400的感光度没有压力。不过也有说400定律不太准确的,而且很多人都是为了网上交流,而不会考虑印刷用途或者输出,当然曝光时间最长也请不要超过30秒。[1]
How to find 北极星:[2]
在拍星轨之前,我们首先要找到北极星。在北半球的星轨拍摄中,只要找到他,把它放在画面中,就可以得到这样许多星星以北极星为圆心旋转的照片。
那么怎样找到北极星呢?
北极星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属于小熊星座,距地球约400光年,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由于北极星最靠近正北的方位,千百年来地球上的人们靠它的星光来导航。
要想找到北极星,那首先要找到北斗七星。再通过北斗七星来找到北极星。
具体方法是:通过北斗七星斗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就找到了北极星。当然现在我们可以用软件来寻找北极星了,在iOS平台上可以上APP store下载star walk 2来辨认天空中的星座和星星,只需要把手机对准你要找的那片星空就能使用,它会为你准确的辨识这边星空的已命名星系,了解这浩瀚的星海!Android平台有没有不太清楚,因为我用iPad来查看天空。
拍星轨の方法(前期):[3]
拍摄星轨的过程中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种是单次长时间曝光(就是拍的时间很长)拍摄。第二种就是多次曝光,后期叠加(拍摄很多张然后用神器PS合成)拍摄。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呢?
多次曝光,后期叠加拍摄星轨就是指用大光圈和高ISO以及相对较短的曝光时间拍摄一组几十,上百,甚至几千张的照片,然后通过后期合成。因为使用了大光圈和高ISO所以星星的到了更多的曝光,这样后期出来的星轨效果更为明显。而单次曝光想拍摄出星轨的效果就需要很长的曝光时间,因为要考虑到总曝光量,所以要使用相对较小的光圈和低ISO,这样才能拉长曝光时间,又使得曝光不会过度,所以星轨的效果不如用多次曝光,后期叠加法拍摄明显。
多张叠加法拍摄星轨相对于单次曝光拍摄星轨的优点:
1.星轨的密集程度和亮度要明显好于单次曝光。就算光污染极其强烈,也让星轨拍摄变为了可能。
2.因为后期使用n张照片叠加,噪点也得到相互叠加,所以画质细腻。
3.在拍摄中即使受到光源干扰(车灯,手电筒等)也可以通过后期删除受到干扰的照片而保全整张星轨照片。
4.整个曝光过程中对于照片的控制的更加游刃有余。(比如说如果想尝试用车灯或手电筒补光,但是对于最终效果又心里没底,那可以在拍摄第一张或者最后一张的时候补光,后期不满意就删除不参与合成)。
5.在拍摄中可以更换电池。当然要迅速,而且要尽可能的不让相机抖动。(我曾经尝试过一次)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啊~
1.拍摄n张照片会产生巨大的数据量,占用硬盘大量空间。
2.浪费快门(现在更换快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且也不贵。可以忽略。
(上图为叠加法拍摄,98张合成,F2.8 25s ISO 3200)
(上图为叠加法拍摄,202张合成,F2.8 25s ISO 3200)
拍星轨の方法(后期):
现在多数拍星轨的人都采用叠加法拍星轨,那么当你拍完了N多张照片后,如何在电脑中合成呢?我们有两种合成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比较简单,通过startrails这款软件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把我们的星轨照片叠加出来。
重要提示:startrails只支持JPG格式文件合成,RAW文件请直接移步PS.
软件的界面为英文,操作简单傻瓜化,即使英文不好的同学也可以很方便的操作。下面说一下操作方法。
首先点击左上角的File按钮,再点击Open images,找到我们需要合成的图像。
Images下面的Files是我们要合成照片的照片列表,如果有不想要的照片可以点击前面的√号,这样这张照片就不会参与合成了。
接下来点击图标,进入合成选项界面。
即使看不懂英文的话,看图示也应该能猜到是什么意思了吧。上面的选项速度较快,但是星轨会有断点,下面的选项正好相反,星轨的质量很高,但是会牺牲合成的速度。具体选择哪个选项就看你自己咯。
那么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点击OK进入合成界面!PS:我选择的是下面的选项。
怎么样?是不是已经可以看见一些星轨了呢?为了说(tou)明(gong)方(jian)便(liao)我只用了十张照片来演示,如果是30张以上的话就能很轻松的出现明显的星轨了。
在合成结束之后我们就可以保存图像,向小伙伴们展(xuan)示(yao)我们的成果了!点击按钮即可保存图像。软件为我们提供了三种图像格式,分别是BMP位图,JPG图像格式和TIFF无损图像格式。这三种文件格式各有自己的特点,此处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同学请自行百度。一般来说如果是为了网上交流,我们选择JPG文件格式即可。
而第二种方式就是祭出我们的终极大杀器:Photoshop!
关于PS的强大无须多言,每一个职业摄影师和发烧友的电脑里都会安装PS,而PS又为摄影人的再创作提供了很多的条件。下面说一下PS堆栈合成的步骤。
首先打开PS(我的版本是Photoshop CC ,老版本自行参考,新版PS的大多数功能老版本都有,只是界面不同而已),点击“文件”,再点击“脚本”,找到“将文件载入堆栈”并打开。
在堆栈选项中我们可以选择将文件或者文件夹载入堆栈,如果你拍的照片很多的话那么就可以将这些照片放到一个文件夹里,这样省去了挑选文件的麻烦。另外PS的堆栈是支持RAW格式文件的。
载入选项下面的两个选项,我推荐是都不选择,因为PS的自动对齐可能会发生错误,对齐照片这种事情在拍摄时做好就可以了嘛,何必交给费时费力的后期呢~
现在文件已经载入完成堆栈了,但是怎么没有我们之前看到的效果呢?原因是图层的混合模式问题。我们要将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变亮”。将所有的图层全部选中,然后像酱紫调整就可以了~
现在的效果就和我们在startails中看见的效果基本一样了。
如果你是一个不满足于前期拍摄的人,我推荐你用PS去合成星轨,因为PS实在是太强大了,在合成完毕之后我们还可以去进一步渲染星空的效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就不去介绍接下来后期的步骤了,接下来的创作留给准备去拍星空的你吧。
相信每一个热爱摄影的小伙伴都有一个和星空作伴的梦想,更广阔的天空等待着我们的探索!
就酱~希望大家都能拍到自己满意的星空,么么哒~
参数:14mm f2.8 iso2000+
地点: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
因为是crater lake是在高点而且周边没有大城市所以星空非常非常棒
参数:14mm f2.8 iso2000+
地点: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
参数:14mm f2.8 iso2000+
地点:Glacier National Park
对面绿色的光是极光,所以很远处的山也能看见,但是银河就很淡了
参数:14mm f2.8 iso2000+
地点:page
一个小镇,所以地面光污染到了深夜几乎没有,远远的那个亮点是发电站 参数:14mm f2.8 iso2000+
地点:冰岛
极光+云所以星空看得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