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图银河拱桥采用的35mm好多张拼接,这是关于拍摄角度的另一个话题:拼接。同样的field of view,长焦距拼接再缩图,比相同分辨率广角拍摄的照片要好。什么好?星点细腻程度好,也就是细节。简单来说因为长焦看到的星空本身视角分辨率提高了,星点拍摄出来就“小”了,所以拼接起来再缩图,细节亦是足够细腻的。再来数学角度分析一下,一个广角镜头比如20mm焦距,在全画幅相机上一个像素的视角就是60角秒,而40mm焦距的镜头,一个像素就是30角秒,明显提升一倍分辨率。这里对于200mm焦距以下的镜头不必担心衍射极限赶上像素分辨率,可以这么估算一下,通光口径大约5cm,衍射极限角分辨率是5角秒,都是小于像素分辨率的。(更不必担心大气视宁度极限,那个通常都是<5角秒的)。所以有时间的话,可以通过拼接来提高星空质量。上面两张图可以简单展示一下高分辨率拼接再缩图的细腻程度,第一张明显强于第二张,星点少了很多,实际上就是星点变小了,星云更立体了。强烈推荐找来第一张的原图仔细观察一下。另一个拼接的话题,是大家常常拍摄银河拱桥,全景拼接,这个角度其实没什么说的,不论什么投影方式,你用ps还是PTGui,无所谓,都是一种对曲面投影的展示而已。
·颜色调整
有时候人们刻意的追求“美”,然而不同的人审美的是不一样的,审美是可以跟风的。于是乎有些人说要“真实”,然而真实颜色也仅仅是不同波长的强度大小,肉眼没有长曝光功能的天然缺陷,让我们根本不能体会星空的颜色,所以反驳的人会说无所谓。但是如果你的眼睛直径10cm,就像拿个大双筒替代眼睛,这种曝光效率,看星空就有颜色了,相机的长曝光和我们脑补放大眼球直径,得到的光信息量是一个意义,还是存在一个所谓的“真实”的。不论你关于颜色有什么看法,我不介意,这里只是我想说的:如何自然。白平衡和色调调整至中性灰,有时偏蓝一点尤其在太阳高于地平线-18度,这样日光已经散射到头顶的天空时更显著些。在ps camera raw或者Light Room,自然饱和度和饱和度,拉一拉会让星空“五彩斑斓”,但是某些星云根本没有这么强的发射线,深空摄影也看不出来,拉一拉饱和度就出来了,这样确实不自然。同时对比度滑块也会明显改善颜色,莫拉太狠。有时还需要单独调整几个颜色的色相、饱和度、明度,对于星空,绿色滑动会改变低空气辉,黄色橙色会改变光污染还有银河,还有一些黄色亮星的颜色,紫色和洋红会改变其中红色星云,尤其银河里有不少这样的亮星云。轻微移动会让画面更“硬”,更自然,但拉的太多,比如之前说的饱和度,那些星云虽鲜艳但已然矫枉过正。此外,新版的ps有去雾霾滑块,相当于一个“强力对比度”,可以轻微移动是星空更“通透”。Google那款Nik Collection插件Color Efex颜色处理可以五花八门,对于自然的颜色,并无大用。
·后期处理
星空摄影记录的是头顶的夜空,现在这个时代的机器,没有显著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和零噪声的CMOS,单张的曝光量通常都是不足的,暴力处理可以增加星空信息的“直观感受”,但是得到的改变是表层的,徒增噪声,细细看 Mr. 信噪比 惨不忍睹,总使星空摄影和白天摄影相比,画质差很多。所以如何后期处理照片成了一个关键的话题。然而转头再仔细想想,现在的机器比二十年前已经好了太多,跟着时代技术一起走会慢慢进步的,虽然周期有点长,但这就是时代。思考太多后期炫技反而有点浪费时间嘛,有更多时间应该看得更高一些,去找更好的位置、角度和真正做这件事的意义,也许仅仅是为了好玩,拥抱一下大自然,看到了在城市里看不到的美景,也许你已经悄悄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征途上贡献了一己之力。说的可能有些主观了,接下来具体看看后期处理。
星野摄影是以星空+地景为元素的摄影,通常都是广角偶尔有中长焦。比如北半球夏季银河为星空主题的照片,比如流星雨、星轨、简单亮星为星空主题等等。往往都需要很棒的地景作为照片的加分项,很看重“摄影”技巧,比如构图,颜色等等。而且,只要有三脚架、单反或者更高端的拍摄机器、快门线,你就可以拍摄很美的星野摄影作品。星野摄影在国际上有著名 The World at Night (TWAN) in Photos and Videos 每年也举办星野摄影比赛这里是真正的大师云集,在国内去年果壳的Steed老师(Sina Visitor System)发起了以中国人拍摄的星野摄影网站 夜空中国/星空摄影/天文摄影/星轨/星夜/银河/流星/风光/夜景 夜空中国,网络了中国星野摄影大师的各路优秀作品,可以模仿学习。星野摄影,也正是大部分心中的星空摄影,而且起点并不高,有时间了出门多拍拍,就一定有提升。
Canon EOS 5D Mark III + Sigma 35 1.4 Art,F1.4,20s,ISO3200.
--------------------------------------------------------智商捉急的分割线----------------------------------------------------------
Canon EOS 5D Mark III
EF 16-35mm f/2.8L II USM
F2.8 25s ISO 4000
我拍的时候是十一月,银河快要落下去了。所以没有太好的银河片子,就用这个凑数(再次捂脸跑开)吧。
在网上看到拍星空银河有个定律:就是400÷镜头的焦距=曝光时间(不要超过这个曝光时间)。
如果你用16mm焦距的镜头,那么时间就是400÷16=25秒。曝光时间(拍摄时间)不要超过25秒,否则100%放大看就会看见星星拖尾,而且不是一颗颗的星星了。曝光时间确定了,拍星空基本都是用最大光圈,ISO(请百度或问身边懂摄影的小伙伴)也尽可能提高。我的5D3用到6400的感光度没有压力。不过也有说400定律不太准确的,而且很多人都是为了网上交流,而不会考虑印刷用途或者输出,当然曝光时间最长也请不要超过30秒。[1]
How to find 北极星:[2]
在拍星轨之前,我们首先要找到北极星。在北半球的星轨拍摄中,只要找到他,把它放在画面中,就可以得到这样许多星星以北极星为圆心旋转的照片。
而第二种方式就是祭出我们的终极大杀器:Photoshop!
关于PS的强大无须多言,每一个职业摄影师和发烧友的电脑里都会安装PS,而PS又为摄影人的再创作提供了很多的条件。下面说一下PS堆栈合成的步骤。
首先打开PS(我的版本是Photoshop CC ,老版本自行参考,新版PS的大多数功能老版本都有,只是界面不同而已),点击“文件”,再点击“脚本”,找到“将文件载入堆栈”并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