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0 0 0

如何对付恼人的太空垃圾?

cnbby
限制会员

427

主题

1

回帖

-1108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108
航天 508 0 2017-12-2 01:52:10

马上注册,加入外空网,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前不久,美国卫星坠落地球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尽管它并没有“砸”中地球上的人类,也几乎未带来任何不良影响,但这一事件让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自从人类发射第一颗卫星上天以来始终面临的问题——太空垃圾的处理。太空垃圾究竟如何善后?     为何不能对太空垃圾听之任之?因为直径1毫米的铝球在8公里/秒的速度下,能够毫不费力地穿透4毫米厚的铝层。太空垃圾的运行速度基本不低于这一速度,万一撞上某个飞行器,破坏力可想而知。其实,太空垃圾还不止废弃卫星这一类。微小的金属碎片、火箭分离后的箭身,甚至宇航员遗失的工具……据不完全统计,人类自1957年首次火箭发射以来,制造了大约7000吨的太空垃圾,目前太空中漂移着5000万片人造航天器的残骸。它们主要集中在两片人造卫星云集的区域:高度在2000公里以下的低轨道和距离地面3.5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在“纯自然”条件下,它们要很久才能回到地球。如果残片是在400公里高空的国际空间站轨道上,那么它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回落地球;如果是在8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它要滞留200年;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话,则需要数百万年才能回归地球。其中,废弃的卫星、火箭等人造航天器,由于个头大,潜在危害也大,也最让科研人员费脑筋。     最简单也最管用的处理办法,是推行“谁发射谁回收”的国际惯例。上海宇航学会专家认为,要对卫星实行强制报废措施,通过技术手段,让它在能源耗尽前返回地球。此次坠落的美国卫星便属此例。不过,这种做法意味着减少卫星的服役期,增加成本,因此,如果没有一个国际间的公约或者某种强制措施很难实行。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通行的,是1972年的联合国《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但仍存在着法律规定不完善、监控困难、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强制法规暂难实施,技术层面的大胆“创意”倒不少。有些设想可谓“天马行空”:发射装有机械臂的宇宙飞船,将太空垃圾“夹”回舱中;用聚合物织成的“捕鱼网”,由航天飞机送入轨道“收纳”垃圾;发射一个“太空清道夫”卫星,拴上长长的缆线连到地面上,利用地球磁场产生安培力,降低太空垃圾运行速度,让它尽快回到地面……不过这些方案都属于设想阶段,可操作性有限。(章迪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