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外科学家发文总结空间先导专项经验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火星
限制会员
464
主题
0
回帖
-1028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10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28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0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28 积分
积分
-1028
私信
航天
436
0
2017-12-6 11:07:51
日前,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负责人、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与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欧空局前副局长罗格·博内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联合署名的评论文章,总结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重要成果。文章建议,在空间科学方面,科学家和项目管理部门应培育更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形成以科学为引领的管理战略。
文章表示,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应当由科学家主导自下而上地提出,而不是由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地决定。如果管理机构引领项目设计,科学家通常只能在项目上搭载仪器,研究人员几乎不参与系统协作或国际合作,这会减少项目的科学产出。与此同时,科学家不应越俎代庖,当科研人员而非政府主导经费分配时,通常会使经费增加,损害其他项目或有损空间项目的整体平衡。
文章指出,遴选科学卫星计划应参照两个评价指标——科学目标的重大性和参与度。评价者应当判定项目是否将解释重大前沿科学领域的新知识,拓展人类对宇宙与自然的认知,颠覆、扩展或产出基础科学理论。同时,评价者应当了解项目是否能使一大批国内外科学共同体参与其中,促进科学共同体的发展,并产出一系列出版物。
“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在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不仅是科技创新的直接成果,更是制度创新孕育、服务和保障的结果。”吴季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六十多年来,“两条指挥线”(即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一般称为“工程两总”)是我国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成功的法宝。空间先导专项在此基础上,将“两条指挥线”拓展为“首席科学家+工程两总”制。
吴季表示,“首席科学家+工程两总”制首次把首席科学家提高到与“工程两总”同等重要的地位,赋予首席科学家“一票否决权”,真正做到了让首席科学家“有职有权”,避免了过去科学目标“就汤下面”、让位于工程技术的情况再度发生,确保了科学成果的产出。
“这有助于消除科研创新中的‘孤岛’,将过去工程项目‘一事一议’、就项目谈项目的局限思维,转变为从长远和国家战略上的谋划,孕育了空间科学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沃土,培养了稳定的空间科学研究队伍,为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出成果’提供了‘水之源、木之本’。”吴季说。
吴季介绍,下一步,专项将设立科学卫星“首席科学家工作室”,设立科学数据模拟分析课题,进一步丰富完善空间科学发展的创新链条,指导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实施,同时推动新的国家重大专项“空间科学2030”立项,助力空间科学国家实验室的组建。
(本文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