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航天发射
我国成功发射第26、27颗北斗导航卫星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venus
金牌会员
460
主题
0
回帖
1173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1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27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27 积分
积分
1173
私信
中国航天
297
0
2018-1-12 14:17:12
来源:科学网
搭载着北斗三号工程第三、四颗组网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袁婧摄)
2018年1月12日7时1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六、二十七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
地球
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第三、四颗组网卫星。卫星入轨后,经测试及入网验证,可对外提供服务。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
“这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8年的首次发射,也是中科院2018年北斗导航任务的开局之战。”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院长于英杰说。
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大量采用中科院的创新技术,充分发挥了中科院多学科优势服务国家北斗导航组网任务。
他介绍,在系统层面,卫星平台突破了传统的分系统概念,提出了“功能链”的设计理念,简化环节,提高功能密度,降低体积、重量和成本,使小卫星实现了大卫星的功能;在载荷方面,科学院各大院所为卫星的技术创新助力,如采用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等单位研制的高精度星载氢原子钟为主钟,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可以实现“无缝切换”等。
在此次任务之前,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曾于2015年3月30日和2016年2月1日分别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第一颗和第五颗卫星。
于英杰告诉记者,此前研制发射的两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为此次发射奠定了技术与人才基础,星间链路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在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上得到验证。
卫星副总设计师沈学民介绍,与之前的两颗卫星相比,此次发射的卫星寿命将从3年左右延长至10年以上,信号质量也有大幅提升。
据悉,此次发射正式拉开了2018年度北斗高密度发射序幕。至2018年底前,我国将发射18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科院将承担其中8颗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到2020年,完成30多颗组网卫星发射,实现全球服务能力。
来源:新浪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