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空间站
热点丨别了,天宫一号!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火星
限制会员
464
主题
0
回帖
-1028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10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28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0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28 积分
积分
-1028
私信
中国航天
581
0
2018-4-2 13:06:25
据新华社报道,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有关机构监测分析,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从2011年9月29日它成功发射,到现在6年多的时间里,天宫一号先后进行了6次交会对接,完成了各项任务,中国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一起来回顾这些难忘的瞬间。↓↓↓
△视频:功成名就!天宫一号即将踏上归途
2010年10月
中国宣布正式启动
实施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
计划在2020年前后将建成
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
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天宫一号还未腾飞
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天宫一号发射前,2011年9月20日11时38分,发射塔架开始关闭,等到发射前40分钟才能打开。新华社记者秦宪安摄
2011年9月29日,北京飞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做准备工作。天宫一号发射在即,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各项工作准备就绪。新华社记者 王永卓 摄
巨龙
终究迎来了腾飞的那天
2011年9月29日
伴随着大地的轰隆声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着天宫一号
冲入太空
2011年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实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突破和掌握交会对接技术
是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基础和前提
天宫一号刚升空不久
就迎来了它的第一次挑战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李刚 摄
2011年11月1日
神舟八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程
踏上与天宫一号的“赴约之旅”
留下了浪漫的“太空之吻”
2011年11月3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技术人员通过大屏幕观看天宫与神八对接全程。
经过两天的追逐和5次变轨
神舟八号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
与天宫一号成功实施
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陆续进行接触、捕获、锁紧等一系列动作。这是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天宫/神八交会对接示意图。新华社记者王永卓 摄
这标志着我国
成功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
外太空的“中国小家”
即将迎来它的第一位人类访客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历史永远记得
2012年6月
神舟九号飞船的蓬勃升空
记得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出征时国旗前的敬礼
那是誓言
也是决心
2012年6月15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景海鹏(中)、刘旺(右)和刘洋与记者见面。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历史永远记得
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刘旺以不到7分钟
误差仅18毫米的中国精度
赢得世界喝彩
……
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手控对接成功。2012年6月24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再次形成组合体,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三位航天员举手庆贺。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
历史永远记得
2013年6月11日
神舟十号发射升空
那堂“太空授课”
拉近了许多人与太空的距离
那是神舟和浩瀚星辰
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2013年6月10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同记者见面,6月10日,航天员聂海胜(中)、张晓光(右)和王亚平出席见面会。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新华社发(李培斌 摄)
2013年6月20日10时许,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演示太空陀螺运动。新华社记者王永卓摄
这是授课结束时,三名航天员向大家挥手再见。
短短几年间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
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
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
天宫一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中国人拥有自己的空间站
指日可待
图表:中国空间站构想图。新华社记者 马研 卢哲 编制
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历史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并将于2018年4月荣归故里。
△手绘动画:天宫一号谢幕,细数它的功绩 (视频来源:中国科普博览公众号)
谢谢你,天宫一号!
推荐阅读
这句“我,想家了”,引全球关注!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李勃
校对:唐力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