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空间站
天宫一号,难说再见!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太空人
高级会员
402
主题
-1
回帖
980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 积分
积分
980
私信
中国航天
588
0
2018-4-2 13:09:10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2日电(记者 马学玲)从茫茫大漠而来,向浩瀚苍穹而去,最终陨落于无边大气层……天宫一号,已经远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2日发布的消息称,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有关机构监测分析,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这将是天宫一号最后的谢幕。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也是中国在浩瀚宇宙中的“第一个家”。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不息飞天梦的天宫一号到底有多厉害?一起了解一下!
资料图: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2011年9月29日
——巨龙腾空,浩渺天际迎“中国宫”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一个注定载入中国航天史的时刻,在长征2F火箭的托举下,天宫一号向着300多公里外的浩瀚太空飞去。这一天,浩渺天际迎来了一座“中国宫”。
天宫一号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视频截图:“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 2011年11月
——与神八飞船“太空之吻”
升空32天,绕
地球
独舞485圈之后,天宫一号降轨进入距地面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
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被人们称为美丽的“太空之吻”。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在绕地球共舞12天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短暂分离;14日20时整,两位舞伴再度牵手,第二次交会对接取得成功。
3天后,天宫一号与神八飞船挥手作别,从交会对接轨道回到长期运行轨道。
资料图:神舟九号航天员乘组指挥长景海鹏(中)、航天员刘旺(左)、航天员刘洋(右)模拟器进行上升段操作训练。中新社发 秦宪安 摄 2012年6月24日
——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2012年6月18日14时许,在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程序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紧紧相牵,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成功。
18日17时04分,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飘”进天宫一号,太空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之家”。
24日,刘旺操作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完成手动对接,以不到7分钟、误差18毫米的中国精度,赢得世界喝彩……这是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成功。
28日,在组合体内驻留10天的航天员告别天宫一号。
资料图:2013年6月20日10时许,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青少年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图为王亚平讲授太空失重提供条件下的陀螺演示。中新社发 秦宪安 摄 2013年6月20日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2013年6月11日13时18分,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一号自2011年9月发射入轨以来,第5次与神舟飞船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20日上午,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在天地间成功同步举行。
这是中国最高的讲台——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为全国青少年带来神奇的太空一课。
这是中国最大的课堂——从首都北京到祖国四面八方,8万多所中学、数千万名师生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直播,共同收听收看航天员太空授课,一同领略奇妙的太空世界。
……
资料图:从天宫一号看与神舟十号交会对接全过程实时画面。中新社发 秦宪安 摄 谢幕,难说再见
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
从2011年9月29日成功发射,天宫一号在轨期间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进行了6次交会对接,其中4次自动交会对接和2次手控交会对接,并验证了多项空间站关键技术,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点点滴滴,苍穹为证,繁星为证。
正是由于天宫一号的先导性贡献,中国将有能力在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之于中国乃至全球,天宫一号留下太多美丽与震撼。遥望浩瀚星空,人们难说再见。
天宫一号远去,天宫二号仍在续写辉煌。茫茫宇宙,中国航天脚步不停。(完)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