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如何证明发生过宇宙大爆炸?夜空是黑色 存在类星体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蓝巨星
金牌会员
477
主题
1
回帖
1221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2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79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2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79 积分
积分
1221
私信
宇宙
380
0
2018-4-25 08:58:59
宇宙刚诞生时的膨胀速度极快
北京时间4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约138亿年前,如今的可观测宇宙还仅有一个桃子大小,且温度超过1万亿摄氏度。
这话听起来简单,但非常大胆,做出这样的论断也并非易事。就在一百年前,人们还认为这种说法极为荒谬。而如今我们说出这样的话,却觉得稀松平常。但正如科学界常态一般,像这样的论断看似简单,其实包含了无数证据。这些证据相互独立,却都指向同一个结论——在本文中便是宇宙大爆炸,即宇宙起源的模型。
但光说不算,下面列举了五点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
1、夜空是黑色的
设想一下,我们生活在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均没有尽头的宇宙中。恒星的光芒始终向四面八方照耀,过去和未来都始终如此。这意味着无论你朝夜空中看向何处,都能看到一定距离之外的某颗恒星。假如宇宙无限大,就必然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而假如宇宙的时间没有起点、亘古如此,那么光线从这颗行星抵达
地球
必将经历很长时间。就算中间有尘埃挡路,也不会削弱由无数颗恒星在无限大的宇宙中累积起的星光。
假如真是这样,夜空应该明亮得耀眼才对。但事实刚好相反,宇宙几乎一片黑暗,虚无,空旷,一无所有。这正是我们心目中对太空的印象。
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奥伯斯(Heinrich Olbers)也许并不是首个发现这一明显悖论的人,但他的名字却与之挂了钩:人们将其称为奥伯斯佯谬。有没有简单的解释呢?有:要么宇宙的空间有限,要么时间有限,要么时空都有限。
2、类星体的存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高精度射电望远镜刚刚问世,研究人员便注意到了宇宙中存在一些诡异的强射电源。通过大量天文学研究,科学家判定,这些“类型射电源”、又称“类星体”其实是非常遥远、同时极为明亮和活跃的星系。
这里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结论中“非常遥远”这条描述。由于光的传播需要时间,我们见到的恒星和星系并不是它们此时此刻的模样,而是数千年前、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年前的样貌。这就意味着,我们朝宇宙中探索得越远,就相当于追溯到更古老的过去。我们在远处宇宙中发现了许多类星体,说明此类星体在几十亿年前十分常见。但在我们的邻域宇宙、即更年轻的宇宙中,则几乎找不到任何类星体。而假如年轻宇宙中也存在类星体,我们在邻近宇宙中本应发现更多类星体才对。
结论很简单:过去的宇宙与今日不同。
3、 宇宙在膨胀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膨胀的宇宙中。就整体而言,星系都在不断远离彼此。诚然,由于一些残留的引力影响,小范围内天体也会发生碰撞,就像银河系将在几十亿年后与仙女座相撞一样。但在大范围内,宇宙膨胀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在20世纪早期发现的现象。
在不断扩张的宇宙中,规则非常简单。每个星系都在远离(几乎所有)其它星系。远处星系发出的光线会发生红移,即光线波长增加,从其它星系的角度来看便变得“更红”。你也许会以为这是由于单个星系加速运动造成的,但这种说法从数学来看无法说通。
某一特定星系的红移值与它和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成正比,当距离翻倍时,红移值恰好也会随之翻倍。如果仅用星系运动来解释该规律,只能说明宇宙中的所有星系都“同意”遵守这一运动模式,听上去颇有阴谋论的感觉。
但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更简单的解释:星系远离彼此,其实是由于星系之间的空间扩张所致,与星系本身的运动无关。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宇宙中。过去的宇宙比今日要小,未来的宇宙则比今日更大。
4、残余辐射
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假设宇宙过去比现在小,就意味着过去宇宙密度更大,温度更高。因为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被局限在一处狭小的空间中,密度越大,温度也自然越高。
如果宇宙的体积小到一定程度,如只有目前的一百万分之一,所有物质便会被紧紧压在一起,形成等离子体。在这一状态下,电子将不受原子核的束缚,以自由电子的形式存在。此时,所有物质都暴露在极强的高能辐射中。
但随着婴儿期的宇宙逐渐膨胀,温度也随之降低。当宇宙冷却到某一程度时,电子突然在原子核周围聚集,形成了首批氢原子和氦原子。此时极强的辐射在刚刚形成的、几近透明的宇宙中自由穿梭,丝毫不受拘束。而随着宇宙进一步扩张,刚离开光源时接近白热化的光逐渐冷却,一直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此时光线的波长落在了微波波段范围内。
如果用微波望远镜瞄准天空,我们能看到什么呢?答案是,从四面八方围绕着我们的宇宙背景辐射,且在各方向上分布得近乎均匀(差异度仅为10万分之一)。这就像看到宇宙“婴儿时期”的照片,又像收到从亘古之初寄来的明信片。这些光线的年龄几乎和宇宙本身一样久远。
5、元素构成
把时间拨回到宇宙微波背景形成之前。在某一个时刻,宇宙中的物质密度高到连质子和中子都尚未出现,只有它们的基本成分夸克和胶子,这些物质构成了一锅“粒子汤”。但在宇宙形成后的最初几分钟内,随着宇宙膨胀、冷却,氢和氦等轻原子核逐渐凝结诞生。
如今我们对核物理已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也可以借助这一知识估测宇宙中轻元素的相对总量。估测结果显示,在当初那锅不断凝结的“粒子汤”中,约包含四分之三的氢,四分之一的氦,以及少量“其它元素”。
而天文学家发现,宇宙恰好由约四分之三的氢、四分之一的氦、以及少量“其它元素”构成。正好与物理学家对宇宙诞生时的估测相吻合。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更多证据。要证明宇宙大爆炸理论,本文所举的这些例子仅仅是开了个头。毕竟,众多相互独立的证据链均指向同一结论:宇宙年龄约138亿年,它一度只有一个桃子那么大、同时温度高达1万亿摄氏度。(叶子)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