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神舟飞船
欧洲宇航员们为何学中文?外媒:想当神舟副驾驶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osmos
金牌会员
458
主题
-2
回帖
1139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1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1 积分
积分
1139
私信
中国航天
642
0
2018-6-28 03:19:40
原标题:欧洲宇航员们为何学中文?想当神舟副驾驶
编译/观察者网 周远方
为什么欧洲的宇航员们在学习中文?因为他们已经到中国训练,还想当神舟飞船的副驾驶。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27日采访了一位德国宇航员马提亚斯·毛瑞尔,他去年曾在山东烟台训练两周,对此印象深刻。
美国和俄罗斯不再是仅有的太空强国,中国正成为新兴势力,BBC写道。
“如此美好和放松,我漂浮在救生筏上,看着天空,只要再来一些音乐,就像是真的在夏威夷度假一样,”毛瑞尔这样形容他的海上生存训练。
马提亚斯·毛瑞尔(Matthias Maurer)是欧洲空间局(ESA) 德国宇航员,他和同伴萨曼莎·克里斯托佛蕾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去年在山东烟台和中国宇航员一起训练两个了星期,他们对此印象深刻。
“难忘的经历,”毛瑞尔说,“我们一起训练,和中国宇航员住在同一栋楼里,分享同样的食物,感觉就像一个家庭。这与我在休斯顿的体验完全不同,在那里我租一间公寓,每天只在两三个小时的培训时间和同事在一起。”
尽管其他航天机构也会开展特殊活动进行团建,帮助宇航员培养合作精神,但中国采取的方式更为彻底。
德国宇航员马提亚斯·毛瑞尔(www.spacefacts.de网站图)
“中国宇航员甚至在一起度假,他们彼此之间非常了解,就像兄弟姐妹一样,”毛瑞尔说,“当我们住在那里的时候,感觉被这个大家庭十分热情地接纳了。”
中新网2017年10月曾报道,中国航天员叶光富曾在2016年6月赴意大利撒丁岛,参加由欧洲航天员中心组织的洞穴训练。第二次与国际同行一起受训,他与同组的德国航天员马提亚斯·毛瑞尔相处融洽。
“我俩是一个乘组,经常在一起吃饭、散步、探讨业务。不仅是马蒂亚斯,许多欧洲航天员都表示愿与中国进一步交流合作,并且希望在来中国执行任务。”叶光富举例说,不少欧洲航天员计划来中国学习中文。
在烟台中欧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研讨会上,两名参加训练的欧洲航天员均使用中文发表感言,他们的中文水平令杨利伟感到惊讶。
欧洲航天员中心训练专家斯蒂芬尼·吉斯特介绍,“学习中文已成为欧洲航天员的重要任务,几位航天员学习中文三四年了。”
2003年,神舟飞船将中国首位宇航员送入太空。“神舟”基于俄罗斯“联盟号”飞船技术,外形完全相似。尽管联盟号的技术自太空时代伊始就开始使用,但神舟在21世纪更有意义。
“我对这些尺寸感到惊讶,”毛瑞尔说。“它的直径比联盟号要大,而且大得多。他们对俄罗斯的硬件设备有非常透彻的理解,知道哪些部分好用,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空间这么大,我们甚至有充气橡皮艇,这是在联盟号上没有的,”毛瑞尔说,“在俄罗斯的海上生存训练中,你必须跳进水里,那里没有船——天气非常寒冷,所以要困难得多。”
而且,神舟号返回舱的空间可以让宇航员轻松地脱掉宇航服,换上救生服。
毛瑞尔最近才获得了宇航员的资格,不过他在2012年就开始与中国载人航天计划有联系,2013年他受邀参观了北京训练中心,接触了模拟设备。2016年,中国宇航员也圆满完成了欧洲空间局的洞穴训练。
毛瑞尔和他的同伴意大利女宇航员克里斯托佛蕾蒂、法国宇航员托马斯·佩斯凯(Thomas Pesquet)都在学习中文。“我学得不错,但还需改进,”毛瑞尔说,“我的名字翻成中文意思是‘天堂之马’”。
意大利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佛蕾蒂(YouTube网站)
美国是不会在太空与中国合作的,即使“国际空间站(ISS)”项目也不行。但欧洲空间局在需要把宇航员送入太空时为自己保留了多个选项。
中国的全尺寸空间站将于2023年启用,今年他们还将登陆月球背面,欧洲空间局在与美国和俄罗斯保持关系的同时,与中国这个新兴太空强国开展合作是明智之举。
“欧洲空间局有23个成员国,所以我们知道如何将合作伙伴凝聚到一起,”毛瑞尔说,“我们会说多种语言,我们多元文化意识,因此我们是把中国带入国际太空大家庭的完美粘合剂。”
最近,中国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签署协议,承诺开放国际空间站。
“世界上任何一个想让宇航员上太空的国家都可以通过联合国与中国取得联系,并有可能进入太空,这令我印象深刻,”毛瑞尔说,“不仅是欧洲人,目前可能还没有宇航员计划的发展中国家现在也可以。”
欧洲目前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未来几个月内,欧洲空间局的宇航员将在中国模拟仓进行训练。
毛瑞尔希望2020年完成他的首次太空飞行,随后争取成为2023年首批飞往中国国际空间站的外国宇航员。
在未来的任务中,欧洲宇航员们还想争取副驾驶的位置。
“在联盟号,左边的座位是副驾驶座,”毛瑞尔说,“所以我们跟中国人说,我们好好商量,我们很想要左边的座位。”
“结果他们说,‘哦,好的,没问题’,我们觉得,这也太容易了吧……”他继续说,“结果在神舟号上,右边的座位才是副驾驶。”
毛瑞尔与中国航天员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
由于美国现政府的外交政策,美国宇航局目前不太可能与中国在太空公开合作。然而,从长远来看,随着美国和中国都考虑重返月球,并进行
火星
探索,在太空上人类最终还是要合作的。
毛瑞尔说,“一旦我们把目光投向
地球
轨道之外的月球或火星,我们就需要在这个星球上团结所有合作伙伴,因为今后的任务越来越困难、越来越昂贵,我们需要最好的技术。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带进大家庭,在月球上建立研究站——伙伴越多越好。”
2015年5月,中欧签署协议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明确2015年至2017年中欧参与对方的航天员训练活动。
中国航天员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通过训练可以进一步加深中欧双方相互理解,为未来开展航天员国际合作提供行之有效的模式。
责任编辑:张岩
新浪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