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天眼
“中国天眼”遭遇考验 预计明年完成调试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火星男
高级会员
418
主题
0
回帖
956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 积分
积分
956
私信
中国航天
535
0
2018-9-21 14:33:29
59颗优质候选体、44颗脉冲星,这是FAST调试两年来交出的“科学发现成绩单”。国际上没有先例可循,调试工作颇具挑战性,FAST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为FAST矫正视力,让它转动“眼珠”。而在19波束接收机投入使用后,FAST巡天能力提高了五六倍,视场也扩大到原来的19倍,除了脉冲星,FAST是否有最新的发现?9月15日,在FAST即将迎来建成两周年纪念日之际,记者故地重访却了解到,FAST遇到了挑战——
脉冲星发现“超过预期”
截至目前,FAST共发现了44颗脉冲星,其中19颗获得国际认证,包括一颗毫秒脉冲星。对此,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副研究员钱磊说,FAST还在调试阶段就取得这样的成果,超出了FAST团队的预期。这主要归功于FAST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在此之前,由于历史和设备原因,国内其他射电望远镜虽已观测到多颗已知脉冲星,但从未发现过新脉冲星。
脉冲星是旋转的中子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其信号一度被认为来自外星人。宇宙中有大量脉冲星,自转周期极其稳定,准确的时钟信号为引力波探测、航天器导航等重大科学及技术应用提供了理想工具。
那么,FAST是怎么发现脉冲星的?这些脉冲星又是怎么认证的呢?
钱磊说,脉冲星的电磁辐射来自于磁极。在脉冲星转动时,磁极发出的电磁辐射束像海岸上的灯塔一样,扫过天空。每当脉冲星辐射扫过
地球
,地面的FAST就收到一个信号,记录到像“心电图”一样的系列脉冲。而后,FAST将信号收集、处理,再翻译成人类能理解的形式。只是,中间这个转换的过程非常复杂。FAST反射面将电信号汇聚到接收机,并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缆传回总控室,再把光信号转换回电信号,进而变成数字信号,计算机集群则根据事先设定好的程序,将这些数字信号储存、计算,并经过分析,识别出能够代表脉冲星的一系列特征。
“FAST的搜寻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通过漂移扫描,即望远镜固定不动,借助地球自转指向不同天空进行盲巡;第二种是对特定的源进行搜寻,包括球状星团、高能费米点源和M31等。”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总工程师姜鹏说,观测之后就可以对望远镜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可信的周期性信号,再通过人工进行判断,将其列为候选体,最后通过FAST进行重复观测或者由其他望远镜观测进行认证。目前,在FAST发现的44颗脉冲星中,有25颗是FAST自己进行认证的,其余的是通过合作的澳大利亚Parkes64米望远镜、德国Effelsberg100米望远镜等进行观测认证。
海量数据带来巨大挑战
除了搜索脉冲星,FAST其实还有着更重要的科学目标,包括探测中性氢,以揭示宇宙膨胀、星系形成及演化的奥秘,以及搜寻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等等。可以说,拥有世界领先的绝对灵敏度,让FAST拥有无限的可能。
今年6月初,随着19波束馈源接收机的投入使用,FAST巡天速度提高了5到6倍,视场也扩大至原来的19倍。这意味着“武功”更高,FAST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这一次有没有可能发现外星人?”面对科技日报记者的追问,钱磊解释说,如果确实有外星人的存在,而他们也正好使用无线电的话,那他们应该逃不过FAST的“火眼金睛”。针对外国科学家发现月球表面存在水冰的消息,钱磊表示,在雷达的配合下,FAST也有可能开展相关探测。
如今,几个月过去了,FAST到底有什么重大发现?姜鹏坦言,用上了19波束,FAST所产生的海量数据,给FAST团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观测时,以前每秒钟最多只产生2G的数据。现在,峰值数据率每秒可以达到38G。由于存储和计算能力有限,他们只能对数据进行压缩,降低数据的动态范围,但仍然有数据堆积的危险,这是以往所没有遇到过的事情。
不过,在FAST数据中心投用后,问题将得以缓解。由FAST联手中国电信建设的数据中心,将以中国电信天翼云为基础,依托中国电信强大的网络优势和平台能力,整合海量高速存储和高速计算单元,为FAST提供超算中心服务,以及高速网络接入和信息通信支撑保障。按照规划,这个数据中心最终将为FAST提供100PB的存储容量。同时,位于贵州师范大学内的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也正着手扩容。
截至目前,FAST积累了1000多小时的观测时长,科学数据存储总量约2.8PB。
预计明年完成调试
FAST是世界上口径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其接收电波的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那么大,足足可以“装”下8个“鸟巢”体育馆。如果要给这口“大锅”装满矿泉水,足以让全世界每人喝上4瓶。
利用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巨型洼地作为台址,FAST自主发明变形反射面,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自主提出轻型索拖动馈源支撑系统和并联机器人,实现高精度指向跟踪。FAST的大,大得有道理。只有口径越大,才能“看”得越远。科学家打过比方,以它的灵敏度,即便有人在月亮上打手机,也能被“看见”。
调试两年来,因为国际上没有先例,很多问题只能靠FAST团队自己解决。姜鹏说,巨型望远镜调试是一项强交叉学科的应用性研究,国际上传统大射电望远镜的调试周期很少低于四年,而FAST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它的调试工作也很有挑战性。
相对其他望远镜来说,FAST的系统构成更加复杂。经过FAST团队的努力,实时力学仿真技术大幅提升了望远镜对设备故障的容忍度,馈源支撑系统也实现了系统集成,FAST实现了对特定目标的跟踪观测,并稳定地获取了目标源射电信号。并且,随着调试工作的深入开展,FAST的性能也得到明显改善。“FAST科学团队能在短期内实现望远镜的功能性调试,完成了最困难、最有风险的调试环节。”姜鹏说,不出意外的话,FAST预计明年完成全部调试。
“感官安宁,万籁无声,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已故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诗一般的语言,让人们对FAST的未来满怀憧憬。(记者 何星辉 通讯员 李官杰 洪 永)
人民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