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新华网:航天专家,大国栋梁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500
0
2018-9-25 12:24:55
有一个人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一步步走向现实,也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他就是自动控制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屠善澄。
屠善澄出生于浙江嘉兴的一户普通人家,他从小就对科学技术有着浓厚兴趣。1941年,屠善澄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后转入私立大同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毕业后,屠善澄回到上海交大电机工程系任助教,直至1948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屠善澄虽然身在异国他乡,却一直思念着祖国。1956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屠善澄毅然从美国返回祖国,投身于祖国的航天事业。
回到了阔别8年的祖国,屠善澄加入了正在筹备阶段的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来到工作岗位后,屠善澄发现当时的中国,计算机发展水平很难满足实验项目的需要,面对这样的情况,屠善澄便带领科技人员对国产电子管及极化继电器等元器件做了大量测试、筛选工作,从而研制出了DMZ-2、DMZ-4电子模拟计算机,满足了我国当时对电子模拟计算机的需求。
此后,35岁的屠善澄自学卫星控制技术,提出了“我国人造
地球
卫星的控制采用自旋稳定的方式起步,配合喷气或磁控作姿态调整”的发展思路,为我国人造地球卫星控制系统提供了参考。1970年,在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的研制中,屠善澄担任控制分系统的主任设计师,负责主持了系统的方案选择、设计及控制系统的研制,在几项重大技术问题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研制我国长寿命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时,消旋轴承是“东方红二号”卫星的关键部件,屠善澄等在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成功研制出有中国特色的空间润滑系统,并用40套轴承在地面模拟高真空条件下连续运转10年以上。这项技术成果的取得,奠定了我国在空间润滑方面的研究基础。在1984年,我国首次成功实现同步定点试验通信卫星的入轨控制。
1985年,屠善澄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成为控制系统唯一的获奖者。1987年,屠善澄以首席科学家身份参加“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组,和专家们共同勾勒我国航天事业的总体蓝图,提出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三步走”的战略设想。年近古稀时,屠善澄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呕心沥血。
1991年,屠善澄发表了《关于发展我国载人航天的意义与作用》一文,指出“载人与无人自动化相结合开发利用空间”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为载人航天的技术发展、经济可行性论证和最终确立载人飞船项目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另外,在“神舟一号”至“神舟五号”飞船的研制中,屠善澄高度关注研制过程,参与指导了很多关键技术的攻关,尤其是对控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屠善澄在多年的航天科研中荣誉满载,但每次谈及这些成就,他总是谦虚地说:“航天是集体的智慧,我只是一个见证者和参与者”。2017年5月6日,一代科学巨匠走了,但他的科研精神将激励着我国“航天人”不断开拓新的征程。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火星
天文知识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