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N. e- ~6 g6 Z4 Y6 k 如今,探测器时代的到来解决了不少困扰人们多年的“月球之谜”——我们已经确定:月球既没有住着神仙,也没有外星基地,它的背面和正面一样,都是遍布陨石坑的“不毛之地”。$ L3 l; C) h1 e7 B* O
所以,我们已经充分了解月亮了吗?事实恰恰相反,我们是解决了许多谜团,但又有了无数新的谜团。 # J' y; a0 I% J; c, t _ 下面,我们挑选出6条“月球谜题之最”分享给大家——它们之中有些已经基本被解决,有些已经有了很多进展,有些还需要决定性证据。% h1 \% g$ k; H+ C; ? 月球是怎么形成的? . K5 P( h+ J% T, O3 W* Y4 c0 C 关于月球的起源,人们提出过几种重要的假说——3 p- c: C% W) g! v$ P
地月同源说:地球和月球都是在原行星盘中直接形成的; : s1 V: O( S0 L# G7 H2 M% u/ N9 Z 捕获说:月球是地球引力捕获的;3 c: p, P# ?% O
分异说:月球是地球早期自转过快由于离心作用“甩”出去的; * F; \/ |6 E6 W, z/ }+ {9 k. n8 d( l+ m ……5 o: j7 \3 {2 n! q% H1 ]
这些假说各有优点,但也有很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疑点。% F+ O2 l8 H- v! a" f
如今,最受青睐的一种是大撞击假说:45亿年前的一天,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从天而降,倾斜撞向了尚未完全长成的“雏形”地球。剧烈的撞击迅速粉碎和融化了这个火星大小的天体,也把地球的一部分物质撞了出来。这些碎屑物质散落在地球四周,又通过引力和碰撞重新聚集起来,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月球。 7 o2 F( _7 J; B0 g/ ^7 U! @ b! ^
大撞击假说的假想图。图片来源:museumvictoria.com.au
3 x! _1 B0 F4 F3 G- C
但大撞击假说是完美的吗?也并不是。为了弥补大撞击假说的一些问题,之后的科学家们也前赴后继打很多“补丁”。至于之前的其他假说是否一定不可能,似乎也还百分百的定论。(点击链接了解更多内容:月亮月亮告诉我,地球为啥是蓝色? 太初纪元,诸月争辉——月球起源再一说) 8 P+ B5 ]0 ~! m# |, {月球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 m9 s& ]- z' y) a( u
这个争议了一百多年的问题,在今天终于获得了最为确信的答案。, K3 J- l! J5 d, T3 h& l
陨石坑密布的月球表面。图片来源:NASA
- ~$ z. K; j- N 曾经,很多科学家们认为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是火山喷发引起的……毕竟,那些坑这么圆,附近也没见到陨石什么的。" Z4 P, T2 I+ Q4 s
但后来,科学家们慢慢发现,火山不可能形成那么巨大的坑,不会有辐射状的溅射物堆积痕迹,更重要的是,在目睹了舒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的例子后,大家终于相信小天体的撞击有如此强大的破坏力。 8 ]8 ~+ G. @4 J# c$ B
6 c- {! d C5 J( A i0 O
但岩石样本真的足够可靠吗?毕竟我们手头的样本那么有限。晚期大撞击真的发生过吗?或者即使真的发生过,又真的是一次短暂的骤发事件吗?直到近年科学家们还在对此争议不休。2 Q, H* C/ p% e 月球正背面“迷之反差” " g$ a; d' W% u$ ?1 g, ?; S% Q 1959年10月6日,苏联的月球3号传回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影像,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月球背面长什么样子。! k! @3 T9 H/ `: t 不同于正面的大量暗色月海,月球背面几乎全是明亮的高地,这些高地上的陨石坑密度也比正面的月海高得多。而且,我们已经知道,这些暗色月海其实都是撞出来的大型盆地被暗色的熔岩充填的结果,但背面就几乎没有大型撞击盆地——所以同样都是被小天体随机撞的,怎么正面和背面差别这么大呢?/ {5 C' K0 ]4 @
- w( ~- P0 f, z+ w7 H 但关于月球之水也还有许许多多疑团:比如这些水的分布、含量和纯度是怎么样的?地下深处还有水吗?这些水是怎么来的?这些水和月球的地质和气候历史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e$ B9 d( Z/ v" j0 l" I5 s
这些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探测和更进一步的研究。(点击链接,了解更多内容:我们的月亮,原来真的是枚“水冰月”!) `( A% y# T4 p' s* ` 直到今天,我们也不能说已经完全了解了月球,这个离地球最近的邻居仿佛永远都裹着一层层的“神秘面纱”——了解到的越多,不懂的也越多。还有无数的谜题,等待科学家们去发现和解答。( J! q0 d; b$ a+ k# x5 ?0 i 参考文献: . h( l/ g& O! |0 c
+ }! e% ?4 h% L1 D
Stöffler, D.,Ryder, G., Ivanov, B. A., Artemieva, N. A., Cintala, M. J., & Grieve, R. A.(2006). Cratering history and lunar chronology. Reviews in Mineralogy andGeochemistry, 60(1), 519-596. 3 Q# m& s! G$ X
Koeberl, C. (2003). The Late Heavy Bombardmentin the Inner Solar System: Is there any Connection to Kuiper Belt Objects?Earth, Moon, and Planets, 92(1-4), 79-87.: c: x: m; v* b1 ?$ {# W4 c2 o,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