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0 0 0

世界标准日

太空人
高级会员

402

主题

2

回帖

98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80
航天 268 0 2018-10-16 12:33:45

马上注册,加入外空网,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18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是“国际标准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指技术的大融合,融合技术的发展模糊了传统意义上物理、数字与生物技术领域的边界。卫星导航在人类新一轮科技革命征程中的作用和价值日益彰显,卫星导航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源动力,已广泛渗透和应用到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更是创造互联网+、分享经济、智能制造等新产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北斗国际标准化工作,是北斗系统建设应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支撑。推动北斗进入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国际移动通信等为代表的国际标准框架,对于获得北斗在相关领域应用的通行证,拓展北斗建设应用利益,加快北斗产业化、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充分体现了北斗作为世界卫星导航系统(GNSS)核心供应商的责任担当。
  一、卫星导航国际标准概况
  (一)国际标准内涵。国际标准严格上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如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海事组织(IMO)等。在上述两类国际标准以外,一些国际组织、专业组织和跨国公司制定的标准在国际经济技术活动中客观上起着国际标准的作用,也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二)卫星导航国际标准范畴。根据卫星导航国际标准的制定主体,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卫星导航系统规范性文件,如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系统性能服务规范等,由卫星导航系统供应商提供;二是行业应用类国际标准,如国际民航标准、国际海事标准、国际移动通信标准等,由行业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发布并推动实施;三是接收机通用数据格式标准,由对卫星导航接收机应用研究比较深远的一些国际组织,专门针对卫星导航互联互通和国际化应用需求,制定并推广应用。
  (三)卫星导航国际标准现状。一是各大系统供应商均发布了系统规范性文件,BDS、GPS、GLONASS、Galileo都发布了相应的公开服务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GPS还发布了控制段到用户段的ICD文件。二是GPS起步早,以其为基础形成了完整的国际应用标准体系,全面涵盖了卫星导航应用需求、接口和性能要求、终端技术性能、终端通用数据格式、应用系统和终端测试等全系列标准。
  二、北斗国际标准化进展
  (一)发布了北斗系统规范性文件。自2011年起根据北斗系统建设和应用进展,有计划、分步骤地拟制了空间信号B1I、B1C、B2a和B3I接口控制文件(ICD),性能规范文件(PS),并通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对外发布,是北斗系统提供服务公开承诺的具体表现。
  (二)全面开展了民航、海事、移动通信、接收机通用数据格式国际标准化工作。一是国际民航方面,2010年9月中国民航局在ICAO第37届大会上,正式提交北斗系统进入ICAO标准申请;2011年1月,ICAO第192次理事会以决议形式,同意北斗系统逐步进入ICAO标准框架;北斗为国际民航应用提供B1I、B1C、B2a等3种服务信号的策略获得认可;累计参加ICAO导航系统专家组(NSP)10余次会议,基本完成了北斗B1I信号标准和建议措施(SARPs)草案核心内容修订;同时与工业界标准组织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A)、欧洲民用航空设备组织(EUROCAE)建立了联系。二是国际海事方面,2014年11月IMO海上安全分委会(MSC)94次会议完成了北斗系统作为世界无线电导航系统(WWRNS)的最终认可,北斗系统成为第三个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世界无线电导航系统;完成了船载北斗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标准号MSC.379(93);通过了支持北斗的多系统船载导航接收机性能标准,标准号MSC.401(95);2017年3月IMO航行安全、通信与搜救分委会(NCSR)第4次会议将北斗写入海事应用的PNT导则内;2018年5月IMO启动了北斗报文服务系统加入全球海上遇险搜救系统(GMDSS)的申请工作。三是移动通信方面,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之二(3GPP2)、开放移动联盟(OMA)等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全面推动北斗标准化工作,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支持北斗B1I定位业务的24项标准已获得通过,包括技术标准、功能和性能标准、测试标准,2018年9月3GPP RAN#81次全会通过了启动B1C信号标准化工作提案。四是接收机通用数据格式方面,全面启动了推动北斗进入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M)、美国国家海洋电子协会(NMEA)、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等相关国际组织关于卫星导航接收机国际通用数据标准的工作;推动RTCM第104专业委员会成立北斗工作组及恢复网络RTK工作组,中方均任工作组组长;RTCM 10402.X差分电文标准、RTCM 10403.X差分电文标准、RTCM 10410.1 Ntrip差分电文互联网传输标准、RTCM 10401.3 RSIM差分基准站完备性监测标准等增加北斗区域信号的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支持北斗的NMEA-0183标准完成修订;2016年1月全面支持北斗的RINEX3.03版本通过RTCM SC-104会议批准并正式发布。
  (三)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共同推动的局面。自2010年起,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与工信部、中国民航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等部门密切合作,持续开展北斗国际标准化工作。组织国内优势力量,梳理了北斗国际标准化工作内容,从总体推进与深化研究、标准技术研究与编制、测试与试验验证、国际参会技术协调等方面有序开展工作。此外,中国民航局于2015年成立了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标准化与民航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政策研究、规划制定、技术标准研制、产品研发与应用等工作。
  三、有关思考
  (一)加快推进北斗国际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一是北斗系统建设应用的需要。北斗系统建设迈向全球服务新时代,将于2018年底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同时北斗应用进入增强时代,拓展了卫星导航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这些均需要研究制定北斗国际标准,获得国际推广应用的前提。二是国家标准化工作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明确提出了“推进优势、特色领域标准国际化,创建中国标准品牌”,当前以高精度板卡和天线为代表的北斗兼容基础产品已输出到80余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推广北斗标准,提高北斗标准国际化水平,能够以中国标准“走出去”进一步带动我国卫星导航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三是北斗国际标准化工作已具有良好基础。民航、海事、移动通信等领域的探索,已经形成了总体目标、任务体系、推进路线和工作分工,并在实践中丰富和优化。
  (二)充分认识北斗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长期性、挑战性和合作性。一是国标准组织程序严谨,国际协调点多、面广、量大,且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以ICAO为例,ICAO由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三级机构组成,下设委员会、专家组和工作组为各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委员会完成技术标准和其它规范的制定工作,并提请理事会审定;专家组作为委员会下设的技术研究工作组,专门处理委员会转交的涉及某一专题特别是需要详细研究的技术问题。二是国内工业界尚没有全面进入北斗国际标准化工作体系,国际标准化水平在根本上反映的是国家基础工业能力及专业技术实力。标准的研究制定是基础,自主可控设备的研制应用是核心、是产业目标,而验证评估是必要手段,形成标准、设备、验证三个方面的互动,必须有工业界的紧密跟踪、深度参与,这方面我们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国内企业大有可为。三是加强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卫星导航应用是全球性、开放性的,涉及的标准、设备、运行等也是全球统一的要求,因此在设备研制、运行实施和标准制定过程中,既要自主创新,也应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同时大力培养精通外语及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合理利用国际规则,通过充分参与国际竞争加强与国际接轨。此外,一些“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国内尚未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之对应开展工作,一般以临时性工作组等形式,可以在国际合作过程中逐步予以固化。
  实现世界一流是北斗系统建设的基本目标,未来还将构建以北斗系统为核心,为用户提供基准统一、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时空信息服务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在这一征程中,全面推进北斗国际标准化工作,将确保北斗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有力保障北斗与通信、遥感、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实现万物互联更加便捷,生产和消费新产业、新业态持续涌现,增进社会福祉。

网络转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