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的国际竞赛
随着 Space X 猎鹰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Space X 成为拥有世界上现役运载力最强火箭的公司,国家间的太空竞赛也越来越转变成商业公司之间的竞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营火箭在中国已经历了两波创业浪潮,第一波高潮发生在2015年。
2015年前后,军民融合需求愈加迫切,Space X 13年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火箭发射这一事业脱离体制的可行性:2014年底,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卫星市场,民营航天开始破冰;2015年两会,军民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航空航天装备被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政策解冻的春风吹过,与此同时,Space X 于2015年获得富达投资和谷歌10亿美元融资,估值约为110亿美元。
微小卫星组网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民营火箭创业。根据SIA数据,2014、2015、2016年,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规模分别为62亿美元、54亿美元、55亿美元。“而到2020年,总共有超过6000颗的地轨卫星需要被发射,当然其中里面有接近50%是美国的卫星,但是剩下的这些都是我们将来可以去触及的一个市场,整个市场的规模也超过了100亿美金。”商业卫星发射供不应求,张昌武将其形容为火箭的卖方市场,蓝箭航天、零壹空间等第一批火箭领域创业公司崭露头角。
2017年,军民融合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民营火箭创业迎来第二波高潮。相关配套细则逐渐出台,体制内技术人员也相继明确市场风向,大胆出走,星际荣耀、星途探索、九州云箭等第二批商业航天公司出现。
这些民营航天公司都致力于成为“国家队的有益补充”,但在商业航天领域,中美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
在“朱雀一号”发射之前,星际荣耀与零壹空间已相继成功发射4枚探空火箭、亚轨道火箭。虽然也具备一定运载能力,“但是连立方星也不能送入外太空轨道”。亚轨道火箭意味着不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技术难度较小,其主要意义在于进行先期技术验证。这同时也意味着,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枚真正意义上能够产生商业价值的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如果成功,将填补这一空白。
时至今日,Space X已成为一家估值攀升到280亿美元的私营巨头,但在成立之初,Space X 也经历了数次失败。其前三次发射,三次发射三次爆炸,马斯克也数度濒临破产。
Space X 首飞失利后,迎来的是舆论对这个火箭疯子的猛烈抨击。阿波罗17号指挥官说:“是时候撤销这个机构(Space X),他们的承诺最后却是碌碌无为。”华尔街也警告不要再买马斯克的股票。
跟马斯克相比,舆论给了35岁的张昌武更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