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长征运载火箭
未来火箭之王!长征九号总师首次详解中国重型火箭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tunvsr
高级会员
402
主题
-2
回帖
994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积分
994
私信
中国航天
659
0
2018-11-1 14:44:58
“科幻级”的中国未来火箭之王长征九号,计划在2028年至2030年首飞,目前研制进展顺利。 2018年初,美国猎鹰重型火箭首飞成功,将一辆红色特斯拉跑车送入地火转移轨道。这次发射虽然颇具娱乐性,但航天界普遍认为,这预示着一个新的重型火箭时代的到来。
“冷战”期间,美苏军备竞赛带来了第一个重型火箭时代。美国用近地轨道118吨、月球轨道45吨运载能力的
土星
五号,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苏联也研制出了媲美土星五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00吨以上的能源号火箭。
但随着“冷战”结束,全球运载火箭暂别重型时代。如今,载人探月、载人探火、深空探测、大型空间设施建设需求的兴起,激发着人类再次将目光投向重型火箭。
中国重型火箭经历几年“犹抱琵琶半遮面”后,最近一年多来被确认命名为“长征九号”,因为“九”是最大的个位数。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5吨,而长征九号最高能达到140吨,是长五的5倍以上。中国计划2022年建成的“天宫”空间站,总重量约90吨,长征九号一次就可以将1.5个空间站的重量整体送入轨道。
“科幻级”的中国未来火箭之王,何时能走入现实?
昨天(10月31日),在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二届珠海航展媒体通气会上,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长征九号火箭总设计师张智表示,计划在2028年至2030年首飞,目前研制进展顺利。
即将于11月6日~11日举办的珠海航展上,长征九号将作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一员,向公众推介。
技术思路与SpaceX重型火箭不同
张智不仅是长征九号总设计师,也是我国航天员“御用”火箭长征二号F的总设计师。昨天,他首次公开介绍了长征九号的有关情况。
长征九号的研制,瞄准载人月球探测、
火星
取样返回、大型空间设施建造等需求,近地轨道运载能力50~140吨,奔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5~50吨,奔火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2~44吨。
不同的运载能力,是火箭不同构型带来的。“长征九号是一个系列火箭,可以搭配4个、2个或0个助推器,形成三种构型,以此具备阶梯式的运载能力。”张智介绍。
长征九号高度超过90米,箭体直径为10米级,芯一级配置4台500吨级推力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芯二级配置2台220吨级推力高压补燃氢氧发动机,芯三级配置4台25吨推力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每个助推器配置2台液氧煤油发动机。
这是长征九号与美国SpaceX公司的猎鹰重型火箭,以及该公司计划将游客送往月球轨道的BFR火箭的不同之处。猎鹰重型火箭发射起飞时依靠27台发动机同时点火提供推力,BFR则将发动机数量增加到31台,都是多台小推力发动机并联的技术思路。然而发动机之间会产生耦合影响,这种技术路径也被认为蕴藏着较大风险。
长征九号则依靠为数不多的几台大推力发动机提供起飞动力。推力最大的构型起飞时,芯一级与助推器发动机加起来也只有12台,风险随之降低。
明年年中完成500吨级发动机整机装配
长征九号首飞,还要等待10年。根据国家国防科工局此前公开的信息,其首飞时间预计在2028年前后。
而首飞只是重型火箭项目的第一阶段。张智介绍,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展将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在2028年至2030年完成,主要任务是完成系列构型模块的研制,实现火箭首飞,使我国进入空间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火星取样返回、载人月球探测等重大工程的需求。
其后进行的第二个阶段,进一步完善重型火箭系列化构型,并进行应用飞行,同时利用可重复使用技术进一步降低火箭成本。
到了第三个阶段,研制人员将研发更新的技术,例如新材料、新动力等,提高运载能力和技术水平。火箭也将提高对载人登火、空间
太阳
能电站等更大规模空间探测任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适应性,支撑我国全面建成航天强国。
长征九号项目可以追溯到8年前,国家国防科工局于2010年正式启动了重型火箭论证工作;2015年启动关键技术攻关及方案深化论证阶段(以下简称关深阶段)研制工作,并取得系列初步成果;2016年,重型运载火箭关深阶段正式立项。
关深阶段立项后,总体方案深化论证和以“重型运载火箭总体技术”“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大推力液氢液氧发动机技术”“大直径箭体结构设计、制造及试验技术”为代表的12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随即开展。
“虽然难度很大,但目前研制比较顺利。”张智介绍,重型火箭总体方案已经通过了集团级专家评审,各分系统方案基本明确。关键性的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也进展顺利,预计2019年6月将完成首台发动机整机装配,具备短程试车条件。大直径贮箱基本完成零部组件的研制攻关, 2019年将完成大直径贮箱和集中力壳段的研制。
长征九号作何用?目标是月球、火星和星辰大海
重型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实施月球探测和深空探测、开展大型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可极大地提升我国开发利用空间和维护太空安全的能力。
“谁得到了太空,谁就得到了未来。进入空间能力有多大,航天发展的舞台就有多大。”张智说,重型火箭正是各国在未来太空赛跑中的基本能力。
长征九号效果图。来源央视新闻
从最近的星球——月球来看,长征九号可用于载人登月、月球科研站的建设。瞄准载人登月,我国正在研发另一型尚未命名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而长征九号无疑有着更为强大的向月球轨道的投送能力。
再看向火星,长征九号足以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的取样并返回。张智说,这使我国有望成为首个完成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并为载人登火储备技术和能力,使我国深空探测能力达到世界航天强国水平。同时,在太阳系其他星球探测中,也将依靠重型火箭提供发射探测器的能力。
长征九号还可以发射其他大型航天器,承担超大型飞行器、空间太阳能电站、超大型可重构综合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张智说,初步统计表明,2030年前后,重型火箭发射需求约有4~5次,2030~2035年发射需求约10次;到2050年发射需求更多。“可见,发射需求已经比较紧迫,长远来看需求很旺盛。”
重型火箭将推动航天技术能力向前一大步
“美苏几十年前重型火箭搞得轰轰烈烈,后来不搞了。所以肯定有人问,现在我们搞重型火箭有什么意义呢?”昨天,张智自己抛出了问题。
张智解释,重型火箭需要的技术,不是将现在技术“攒”在一起就能解决的。它的研发,将带动一国设计、制造、材料等领域整体提升。
年初以发射特斯拉完成首秀的猎鹰重型火箭,在张智眼里就是一款“攒”出来的火箭,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制造的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其实我们也能‘攒’出更大的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70吨没太大问题,但现在没有这个需求,猎鹰重型在首飞之后也没任务了。”
相对于赶时间、秀能力,重型火箭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以项目为牵引,扎扎实实努力,可以使整个航天技术水平向前走一大步。就像几十年前中国“两弹一星”和美国“阿波罗计划”那样。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火箭发射时很复杂,要连着脐带塔供气,就像设备带着充电器才能运行一样。未来会让火箭自主化、智能化,这都是我们在新火箭研发中努力实现的。”张智说。
第一个重型火箭时代,由军备竞赛催生,而第二个重型火箭时代,源于人类对更深远宇宙的探索欲望。张智认为,各国开始发展重型火箭是必然趋势,人类不能总在
地球
附近“溜达“。
“现在大家畅想太空移民,目光着眼于月球、火星。更长远来看,人类若想离开太阳系,需要更强大的进入空间能力、化学动力之外的新动力等等,这些早晚都是要考虑的。”张智说,“现在只是起步的一小段。”
起跑线附近正聚集着数个航天大国。他们利用各自新一代重型火箭,运送的不论是特斯拉、太空游客,还是一个真正的航天器,其实本质上,都是一张通向深空之门的入场券。
新京报记者 倪伟 编辑 吴娇颖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