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创新取得系列成就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航天
619
0
2018-12-12 09:19:10
第一艘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闪耀天际,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飞向月球……在改革开放40年的洪流中,航天科技集团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战略基点,秉承着老一辈航天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航天精神,保持着大胆创新、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劲头,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新高度,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创新发展道路,中国人恒久绵长的航天梦,正被这个春意盎然的时代一一点亮。
在今年召开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七次工作会议上,集团公司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到2045年,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发展的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基础上,有效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推动我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
新的目标,新的征程,创新当为第一引擎。握着创新这把金钥匙,循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足迹,航天科技集团力争成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用创新拥抱航天梦
2018年5月2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航天科技集团抓总研制的“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月工程迈出了第一步。
这项伟大的“架桥”工程背后,是航天科技工程领域的多个第一:人类历史上第一颗
地球
轨道外专用中继通信卫星,第一颗连通地月的中继卫星,第一颗在地月L2点上采用Halo轨道的卫星。这所有的“第一”,标志着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取得新突破。
在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这种创新突破越来越成为中国航天人的常态。从最开始的跟跑到后来的并跑,再到当下开足马力向着领跑的角色逼近,创新成为航天人的前进动力。
创新森林,一叶窥之。
党的十八大以来,短短几年之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掌握了已有的载人飞行、空间出舱等关键技术基础上,成功发射了2艘神舟飞船、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这背后,是航天科技集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升,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短短几年之间,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上实现了“闲庭信步”,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实现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探月工程全面转入无人自主采样返回新阶段的关键环节。其发展轨迹彰显出中国人千百年来对月球的无限遐想,正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一步步变为现实。
经过40多年的发展,长征运载火箭成为了拥有17种型号的“大家族”,具备了发射低、中、高轨道不同类型航天器的能力。
近年来,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保持高密度发射,年发射次数增幅超过22%,其中2016年,中国宇航发射次数与美国并列达到世界第一位。
截至今年11月底,伴随着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成功开展了32次发射,年发射次数再创历史新高。
点亮航天高光时刻
春天,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对于航天科技集团而言,2017年的春天尤其如此。
1月9日,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航天再传喜讯:北斗二号卫星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另外,以集团公司为主实施的嫦娥三号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然而我们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使用、为目的而创新。”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杨慧如是说。作为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六大系统中的两大关键系统——北斗导航卫星和运载火箭均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在北斗二号卫星研制中,研制团队共取得了200多项专利,其中1项获国家专利金奖。
某种程度上,每年如期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正成为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创新实力的功勋墙。
委内瑞拉一号卫星项目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嫦娥二号工程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载人航天空间交会对接工程和另外一个航天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集团公司五院深空探测航天器系统创新团队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集团公司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二等奖2项……
截至2017年,集团公司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7项、一等奖16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5项,申请专利4.5万件,授权有效专利2万件。
人才拉动创新快车
中国航天是锻造人才的大熔炉,而熔炉的火候配方则是人才成长的关键。
集团公司始终坚持人才发展战略与整体发展战略通盘考虑、同时部署,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与集团公司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相配套、相衔接,以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为根本,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着力营造激励创新创造、鼓励干事成事的人才成长环境,培养造就了一支以30多名两院院士、100余名国家级专家、500余名型号“两总”和520余名学术技术带头人为代表的充满活力、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的航天人才队伍,为圆满完成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工程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集团公司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把重大工程任务作为人才施展才华、提升能力的实践平台,注重在重点型号研制、重大技术攻关中考察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大力实施科技领军人才接力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大胆选拔德才兼备、技术水平突出的科技人才参加重大工程和重点型号研制,让他们有机会经历完整的研制周期,在实践中成长;对发展潜力大的“苗子”重点培养、聚焦培养、放手培养,及早选派他们主持或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计划、重大工程(产业)项目,让他们在创新思维最活跃、创新能力最旺盛的黄金期得到重用。
对于工作业绩突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人才,敢于打破年龄和资历限制,及时把他们推举到总指挥和总师岗位,扶上马、送一程,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同时,集团公司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大力推进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针对不同岗位的人才特点,设计了较为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并建立了由院士、国家级专家、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院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构成的科技专家发展序列,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后备专家序列,推动员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集团公司新增两院院士6名、国家级专家35名。集团公司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开发、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等重大人才工程的实施,着力培养造就具有深厚理论功底、掌握世界技术前沿、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家和具有突出领导才干、高超技术水平、深厚系统工程底蕴和国际知名度的工程大师。(赵聪)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