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为北斗而战的先锋队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火星
限制会员
464
主题
0
回帖
-1028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10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28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0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28 积分
积分
-1028
私信
航天
622
0
2019-1-7 10:55:35
这是一群带着创新基因而生、因战而研、为战而备的北斗系统技术创新“引领者”;这是一支“抓质量寸土不让、抓进度分秒必争”的北斗系统工程建设“主力军”;这是一支“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军民融合青年先锋队。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导航与时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导航中心”)成立以来,聚焦备战打仗、坚持自主创新,努力将核心技术和关键“命门”牢牢掌握在手中,先后突破北斗一号快速捕获与信号接收、北斗二号卫星抗干扰、北斗三号核心信号为代表的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取得国防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近百项。
世上从来没有坐享其成的创新成果,作为北斗事业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他们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去年11月7日,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负责人王飞雪和战友们一起迎回了久别的“孩子”:北斗一号数字快捕与信号接收系统设备。在不间断稳定运行12年后,这项被誉为北斗系统“千里眼”的装备退役后终于回到长沙“老家”。
24年前,王飞雪和几名战友经过艰苦攻关,一举打破国外在这一核心技术上的封锁和垄断。24年间,带着创新基因而生的导航中心,不断攀登创新高峰,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和原创性成果。
“北斗一号到三号是从溪流到海洋的跨越,坚持自主创新、奋力攻坚克难是我们完成跨越的灵魂,也是我们迎接未来融合时空挑战的基石。”王飞雪说,“把北斗事业建设好,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理由。”
2017年,讲师陈雷在某项目攻关时发现个别指标存有缺陷,此时任务期限已过半,推倒重来极可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甚至影响北斗三号系统建设。推倒重来还是勉强交差?
同样的煎熬,副研究员唐小妹在北斗二号某项目攻关时也曾遇到。那时,层出不穷的问题让团队笼罩在沮丧的阴影下。
绝不因为困难多而降低标准,北斗人做出了同样选择:推倒重来。
“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得最好。”这是导航中心在长期实践探索中磨练出的一股精气神。
“我们有雄厚的技术支撑,攻关困难并不可怕,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质量的控制。”导航中心总质量师刘小汇说,“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流程,一切都可能归零。”
开展科研管理创新,实行矩阵式科研组织模式,建立起指挥线、技术线、质量线的“三线”管控制度……导航中心在实践中贯彻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的理念,逐步迭代完善质量管控体系。
按照2018年年底前北斗三号的服务目标要求,导航中心去年承担的组网工程进度平均提前了2个月,几乎天天有测试、月月有交付。
“‘抓质量寸土不让、抓进度分秒必争’不是说在嘴上的口号。”研究员孙广富说,“不管多紧多难,确保承担项目未来10年无障碍运行,是我们坚持的底线。”
如今,圆满完成北斗三号组网工程攻坚战任务的他们,又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系统联试联调,同时积极开展北斗系统实战化及其创新性技术研究,着眼未来信息战场论证国家综合PNT体系建设,为我军备战打仗持续贡献源动力。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