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嫦娥探月
月食来了,嫦娥四号会看到什么呢?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nbby
限制会员
427
主题
-1
回帖
-1108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11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8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1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8 积分
积分
-1108
私信
中国航天
554
0
2019-1-19 09:40:08
来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北京时间2019年1月21日中午,一场月全食即将在
地球
上演。来自中国的嫦娥三号也即将迎来第十次月食的考验。经常在地球上围观月食的你,有没有想过,月球探测器眼中的月食会是怎样的情景?月食的到来又会给月面工作五年的嫦娥三号,以及刚抵达月背不久的嫦娥四号带来什么影响呢?
作为人类首颗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嫦娥四号眼中的月食会是什么样?图片来源:航天科技集团
月上一天,地上一月
大家都知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而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和时刻,我们都只能看到月球的“正脸”(月球一直朝向地球的一面),而不能看到月球的背面。
这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和月球自身自转的周期相同(均为27.32天)导致的,在天文学当中,这种现象被称为“潮汐锁定”。
但是这个周期是相对于背景恒星而言的,由于地球还在绕
太阳
公转,在这27天中地球绕太阳又转了约27度,继续把这27度追回来,共需要29.53天,这就是月相变化的周期(朔望月)。
着陆在月球的探测器,感受到的就是这样的日变化规律,接近15天的白昼,然后是15天的黑夜。
你看到的月食
地球的阴影有时会投射到月球表面,形成月食。整个月食过程要经历半影食始——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原——半影食终。
2018年1月31日的月全食。图片来源:@Steed的围脖 拍摄
一次典型的月全食开始前,正是地球的黄昏满月时分。月球会先进入地球的半影,这时月球亮度几乎没有变化,因为大部分阳光还能够照到月面,天文学上将这个时刻称为半影食始。
然后,地球的本影开始吞噬月球,即初亏。接着,月亮被地球阴影吞没,只有地球大气的微光还照耀着黯淡的月面,这个时刻叫做食既。
由于地球大气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线,只有红光到达月面,因此有时会出现血月现象。
当太阳、地球、月亮近似在一条直线上,这个时刻被称为食甚。不过这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别的变化,依旧是一轮血月挂天际。
月球马上要从地球的本影中逃出,正常月面开始显现,此时被称为生光。等到月球完全从本影中走出来,那时月亮重新把清辉洒向大地,这一时刻叫做复原。
北京艺能文化公司谭浩先生绘制。
地球上看,似乎月食已经结束了,实际上等月亮完全离开地球的半影(半影食终),整个月食才真正结束。
一次典型的月食,地球上看到月亮从开始有缺口到缺口完全消失的时间大约是四小时,而月面完全昏暗的时间大约两小时。
北京艺能文化公司谭浩先生绘制。
嫦娥三号眼中的“月食”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你在地球上观看月食的感受,而五年前着陆在月面雨海西北部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经历的月食不完全是这样的。它感受到的是巨大的地球把太阳遮挡的过程,可以称作是一次日食!
北京艺能文化公司谭浩先生绘制。
初亏后,嫦娥三号感受到了阳光的减弱,太阳电池片输出的电流有了些许的减小。接着电流进一步减小,月壤的温度也开始降低,苍凉的月面似乎感受到了一段短暂黑暗不可避免地即将到来。
随着日食食既到来,着陆点进入到地球巨大的本影中,电池片也完全停止了电流输出。探测器感受到周围一片黑暗,但遥望天空,却别有一番“景致”——巨大的黑盘(地球)遮挡了太阳,黑盘周围红光旖旎,霞气升腾——那就是地球大气折射来的红光。
嫦娥眼中的月食。北京艺能文化公司谭浩先生绘制。
食既到食甚再到生光,持续三个小时后,阳光重新普照月面,探测器重获光照。到了日食复原时刻,阳光完全恢复正常,一次持续五小时的日食结束,探测器逐渐“满血复活”。
嫦娥三号如何迎接“日食”?
地球上的人们不会感觉到月食对自己的影响,但对月球上的探测器来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为了应对“日食”期间失去日光和温度骤降的问题,探测器必须要做些“准备工作”。
由于“日食”期间太阳电池功率输出不足,需要提前把蓄电池充满,为了保证设备的温度,还要提前对设备进行加热,提高探测器的温度水平。
嫦娥3号。图片来源:CNSA
这还不够,嫦娥三号发射之前,师傅们为它专门设计了特殊的工作模式,在日食之前半小时利用流体回路(流动的工质是氨)把同位素释放出的热能引入舱内,为设备加热,生光之后半小时,流体回路截止,避免温度过高。为了防止设备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什么时候启动、关闭流体回路是一个重要的决策点。
这样的方法已经帮助嫦娥三号着陆器度过了九次月食(对探测器而言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日食)。没有阳光的短暂时间,师傅们还曾利用着陆器上的月基光学望远镜开展探测活动,观测了无光照情况下的星空。2019年1月21日,嫦娥三号将要迎来第十次月食的考验。
嫦娥四号取消月食工作模式
可是,同样是月球探测器,不久前着陆月球冯·卡门撞击坑的嫦娥四号,竟然取消了月食工作模式,这是师傅们的疏忽吗?
当然不是,由于嫦娥四号落在月球的背面,发生月食的时候,正是农历十五左右,月球的正面阳光普照,背面却是暗夜,探测器此时已经进入休眠,要持续睡上大约十六、七天,也就是说,嫦娥四号完全看不到月食。这期间发生的月食,对嫦娥四号也不会有任何影响,所以就不用考虑设计月食模式了。
新浪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