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王亚平:运用网络提升航天文化影响力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大犬座vy
高级会员
432
主题
-3
回帖
968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积分
968
私信
航天
641
0
2019-3-28 18:08:25
日前,航天员王亚平接受了记者的专访。通过前段时间大热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
地球
》,再次回忆了自己的太空经历。
记者:您看过《流浪地球》吗?
王亚平:
看过,而且是在电影院看的。
记者: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王亚平:
首先,看到电影里超酷的航天器、非常先进的宇航服装、先进的能源设备和能源技术,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将来要发展的一个方向,我是非常向往的。
其次就是从一些情感层面来说,作为航天员也是非常感同身受的。为了使命舍弃生命,从孤军奋战到众志成城、从不被理解到不舍离别,我觉得有很多的情感是互通的。
记者:电影里外太空的场景和您在太空看到的一样吗?
王亚平:
有很多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人飘起来的感觉和感受,还有从舱内看外面的宇宙这种感觉和场景也是非常相似的,还是做的比较逼真的。
记者:您作为我们国家第一位太空教师,讲这堂课之前准备了多久?
王亚平:
为了把这堂课讲好,我们在地面确实花费了很多很多的功夫。这堂太空授课的原则是既要让孩子们有兴趣、开眼界、长知识,还要考虑到它的科普性、可视性和可实施性,因此在内容上我们找了很多位物理老师,请教了多位力学方面的专家和航天方面的专家,包括我们航天员,都是亲自参与到整个内容设计的。所以最后其实是大家的智慧,才选择了5个主份实验和2个备份实验。
记者:给自己这堂课打多少分?
王亚平:
我不给自己打分,可以让孩子们来打分、也可以让看过太空授课的人来打分。
记者:期待再次上太空继续讲课吗?
王亚平:
非常期待。我国已经进入空间站时代,全体航天员也都在全力以赴地备战空间站任务,我也很期待将来能够在空间站再给孩子们上一堂太空授课。那个时候我想不仅仅是给我们中国的孩子们讲课,我也希望能够和全世界的孩子们进行互动交流。看过,而且是在电影院看的。
记者:在太空中哪一刻让您特别激动?
王亚平:
太空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让我留恋和回忆。特别是当2013年6月20日太空授课圆满结束的时候,我、指令长聂海胜还有张晓光师兄,我们三个不由自主地把手放到了一起,眼睛里都是泪花。但因为太空失重环境,眼泪不能流下来,只能在眼圈里打转。
另外一个让我记忆比较深的就是我们在执行完任务、返回地球出舱之后,那一刻我感觉就是回家的感觉真好、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而且那一刻也真的真的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
记者:对有当航天员梦想的人有什么建议?
王亚平:
我觉得成功是50%的个人能力,加50%的外在机遇,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而且要让能力来等待机遇,而不是要让机遇来等待能力。对于孩子们来说,只有好好学习锻炼好自己的身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这样等到有一天机遇来临的时候,你才有能力去抓住它。
记者:您对中国航天有什么期许?
王亚平:
现在六次载人航天的成功,仅仅是拉开了我们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我们中国人要建空间站,将来要登月球、探
火星
,也一定会飞向更深更远的太空。
深度阅读
作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近年来王亚平致力于航天科普文化的推广,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王亚平建议:要运用网络提升航天文化影响力。
王亚平认为,习主席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航天文化深植于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大力弘扬以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代表的航天精神和航天文化,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今天,信息网络飞速发展,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只有以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主动走进网络、占领网络,发挥网络对弘扬航天文化的倍增效益,航天报国的正能量才能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
关于如何运用网络提升航天文化影响力,王亚平提出如下建议:
把握全媒体时代网络传播规律
打造弘扬航天文化的主阵地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人们足不出户,一部手机就可知天下。可以说,赢得受众就是赢得人心,受众在哪里,媒体传播就应该指向哪里,必须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大力宣扬航天战线“网红明星”
立起新时代逐梦圆梦的排头兵
网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网络时代,主动权在网民手里。
最近新华网发布了一份针对“95后”青少年的理想调查,其中54%的人想当主播网红,17%的人想当配音员,11%的人想当化妆师,另外还有想当虚拟角色、游戏测评师等等。然而,“网红”不应该是那些“娱乐至死”的偶像,更不应该是低俗、庸俗、媚俗的“流量明星”,而应当是积极向上、阳光正面的典型,应当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典型。
新时代需要典型,网络空间也呼唤典型。建议:一是大力发现和挖掘航天战线典型,通过网络收集线索,积极发现身边人和身边事,充分挖掘闪光点;二是增强典型宣传的网络热度,注重加强报道策划,形成不同媒体立体宣传强势,多角度多维度呈现典型的先进事迹、精神境界、人物形象,不断增强说服力、感染力、亲和力。
推出更多航天优秀文化作品
凝聚建设航天强国的正能量
习主席指出,我国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现在,有影响力、人们普遍认可的文化作品还是不多,特别是网络上,一些人为博取点击率,粗制滥造生产了大量“文化垃圾”,不仅污染了网络空间,还毒害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扭曲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必须坚决反对泛娱乐化、泛物质化倾向,切实用优秀的文化作品占领网络主阵地。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