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0 0 0

长征运载火箭 西工大校友李东:长征五号是跨时代的航天科技创新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中国航天 327 0 2017-5-28 23:28:29
  人物小传:李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师,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西北工业大学杰出校友。他主要从事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工作,是国防科技工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在我国多型火箭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关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全新方案和新的技术,全面突破了以12项重大关键技术和240余项关键技术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
  西工大新闻网(记者 王凡华)2016年11月3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氤氲的空气,给这片静谧的土地,蒙上了一层薄纱。
  20 时 43 分,一团烈焰让刚刚进入暮色的世界突然在壮丽的光芒中显现,海面上荡漾起灿烂的金波。伴随着地面巨大的震动,人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从这里点火升空,约 30 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该型火箭的总设计师,李东指出,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实现了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中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12月21日,陕西西安,西北工业大学翱翔青年学者论坛的会场上,即便是重温那震撼难忘的时刻,李东也显得极为“淡定”。
  当日,他以《长征五号火箭与中国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为题,报告分享了长征五号研制的背景和思路,以及火箭总体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和主要创新之处。
西工大曾为长征五号火箭技术创新增添力量

  航天人总爱说,“火箭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舞台就有多大。”
  从“神五”到“神十一”,中国长征二号F火箭先后把 11 名航天员送入了太空,也把中国一步步推向了航天大国。而这一次,长征五号肩负的使命是推动中国向航天强国迈进。“长征五号大幅度提升了中国人自主、自由进入空间的能力。”李东表示,一切空间探索活动的前提是建造火箭。”
  “长征五号带动了整个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李东说,通过长征五号的研制,我国运载火箭的基础水平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他看来,航天强国与航天大国的区别在于,强国要建空间站、登月、探测火星。“而这些大工程就需要大火箭,有了大火箭,才有了基础。”
  近20层楼高的长征五号,起飞推力超过 1000 吨,这足够让10架波音 747 齐飞,而 25 吨级的运载能力几乎可将3个天宫二号同时送入太空。长征五号是目前运载能力亚洲最大、世界一流的火箭,直径由中国现役火箭最大的3.35米扩大到空前的 5 米。
  直径扩展到 5 米,对于火箭研制来说,是革命性的。正如李东所说,长征五号从设计、仿真、制造到地面各种试验都变了。全箭采用 247 项核心技术,新技术比例几乎达到 100%。国际上研制新型火箭,包括卫星飞船,采用新技术比例一般不超过 30%,所以长征五号是真正的跨代产品。“这其中,就有包括西北工业大学在内的一批高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寄语青年 拓路苍穹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为国家项目是在 2006 年 10 月,如果从前期论证和攻关算起,可追溯到30 年前的国家 863 计划。
  让李东倍感自豪的,是该型火箭五项世界首创的控制技术:发动机联合摇摆、大型运载火箭实时卸载+主动导引+预测关机的复合控制、助推器多点支撑起飞主动抗漂移控制、大推力发动机精准关机控制和大型液体运载火箭飞行控制与燃料利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构架。
  李东介绍,以往长征火箭使用的零部件最多几万个,而长征五号达到了十几万个。设计量是以往火箭的 3.5 倍以上。为了应对这个新挑战,研制团队采用了全数字化三维设计方法,细到每一个螺钉的大小和位置都能一目了然。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曾指出,长征五号是我们近年来最具挑战性的一次发射。在发射场的最后阶段,面对这项国家任务,每个人都清楚自己所负责环节的风险点,尤其是技术负责人,在责任上,压力是无限的。这一点,李东的感受尤其深刻。但他还是用自己习惯的技术语言,回答了整个参与研制团队的辛劳与担当——
  数据显示,有上万名航天人参与了长征五号的研制,研制生产各类产品 19000 台套,累计开展近 7000 次、1000 余项地面试验。2016 年初,长征五号试验队到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合练时,统计发现,团队平均年龄 32.8 岁,给人以希望和寄托。
  随后,他的话匣子重新拉回学校。他真情地说,“在西工大学习的时候,有两样东西让他感触深刻并受用至今:一是学校严谨的治学态度,一是师生们浓烈的报国情怀。我特别希望青年学者们能在这所学校开拓创新,有所成就,也希望我们的年轻一代,能为未来的中国航天做出更多的贡献。”
  长征火箭的名字源于红军长征,在精神上一脉相承。在航天事业创建 60 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之际,校友李东的解读,又赋予长征五号更多意义,也给予师生更多的力量。
  (本文来源:西工大新闻网)

网络转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