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火星大片来了,埃隆马斯克要我们都成太空旅客?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火星
493
0
2017-5-29 11:23:39
前不久,SpaceX公司CEO埃隆·马斯克宣布计划
明年将把两位太空旅客送往环月球轨道。目前,这一发射暂定于2018年进行,将使用SpaceX新的“重型猎鹰”火箭。
这对于人类历史也具有超凡意义。如果SpaceX能在美国宇航局(NASA)或其他航天机构之前将人类送上月球,那么这将是40多年之后人类再次登上月球,而且是通过商业方式
。(1972年12月,美国阿波罗17号在月球表面着陆,这是迄今人类最后一次载人登月)
而这,并不是狂人马斯克的终极目标。
他曾在《华尔街日报》公开声称,顺利的话,
将在2024年送人类去
火星
。不少媒体断言,以马斯克疯狂的“搞事”速率,在这个“送土豪上天之火星几日游计划”将可能提前。
如今,他在为NASA独家授权的《国家地理火星零距离》一书撰写推荐序时阐述了自己计划的缘起,并肯定了这一观点。
有生之年,火星定居
文/埃隆‧马斯克
未来几十年内,我计划到火星旅游并定居。如果你热衷与众不同的体验,我希望有一天也能带你上火星。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像科幻小说,但其实不然。我当初设定的太空探索目标看似不切实际,但我为此创建的公司,现在已经可以运送货品到国际空间站了。我们正在争取授权,期望在未来几年内将人员送到国际空间站。
不久前,把好奇号这样的探测车送上火星,听起来也很像科幻小说,但它传送回来的照片和发现却成了现实。
我们探索太空不过十多年。我卖掉盈利丰厚的公司,朋友问我接下来要做什么。我告诉他我一直对太空探索和星际旅游很感兴趣,但这个梦想有点遥远,因为当时还没什么明确的渠道,可以让个人参与太空探索。
我们更深入地聊了一下,
一致认为探索宇宙的下个目标是火星。人类应该去火星旅行,而且在我们有生之年就可以做到。
于是,我开始上网搜寻进行中的火星探测任务,但除了NASA的长期计划,什么也没找到。
我非常惊讶,太不可思议了:这么重大的机会竟然被忽略了。
我继续抽丝剥茧。我发现我们之所以没有前往火星的打算,是因为火箭的技术成本太高了。根据1989年的估算,载人火星任务成本达5000亿美元,使梦想上火星的人望而却步。因此,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学习火箭科学知识、走访世界各地相关领域的专家,并重新分类思考制造火箭和太空舱的方法。
SpaceX就这样诞生了。
通过降低火箭成本,同时提升大众对私人企业参与太空探索的信任,SpaceX和类似的企业努力拉近我们与火星的距离。NASA的角色虽然仍是无可取代,但我们也该多方发展新的想法。
方法之一就是设计可重复使用的火箭,象是我们的飞龙号系列太空舱。另外还可以在不牺牲动力的前提下,减轻火箭重量,并重新规划火箭燃料,以相同的资金创造更大的动力。
只有不断突破,创造新的太空旅游模式,才会有更多的人登陆火星,将火星打造成适宜居住的地方。
美国航天员曾六度登月,却没有再进一步探索。但我的目标是到火星定居,享受星际的生活。
这将开启新一波移民潮,全面颠覆我们的认知,
好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英国开辟詹姆斯镇屯垦区,也如同莱特兄弟首次飞上天、阿波罗11号成功登陆月球、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漫步。
前往火星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但短暂拜访这颗星球并不足以自豪,不去则已,一去就一定要做出一些成就。
每次想到去火星,我想到的是建造塞满太空食品的温室、铁矿石精炼厂,还有比萨店。
《国家地理火星零距离》非常符合我对火星任务的认知。作者尽其所能让我们更靠近火星这个邻居。
无论是轨道卫星在高空拍摄,还是好奇号在火星表面拍摄,书中图片都让我们更加熟悉火星地貌。书中叙述更带我们进入实验室,认识数年来持续主导火星任务的科学家。
作者马克‧考夫曼在我眼中是一位视野开阔且富探索精神的科普记者,为完成《国家地理火星零距离》,他用心了解了好奇号任务的所有阶段和作为探索目标的这颗星球。本书将为读者带来关于火星的全新认识。通过书中的故事和图片,您可以想象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朋友或子女有朝一日到火星上旅游,甚至定居。
未来数十年内,送大批移民到火星拓荒定居,虽非必然却极有可能。工程设计和宇宙飞船制造再困难,都不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真正的挑战在于确保大家持续重视火星计划,而这个目标只有在全民支持下才有可能实现。
现在我们有机会成就这一切,但未来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
本文系《国家地理火星零距离》推荐序,该书已经由未读·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美] 马克·考夫曼著。(本网站转载已获来点科学授权)
首次记录好奇号探索火星全过程
现在再来看看这本书《国家地理火星零距离》,这是第一本记录了好奇号探索火星全过程的火星科普读物,收录了NASA独家授权的第一手火星资料。
从2011年好奇号探测车升空,到首批实地拍摄的火星影像,再到显示火星曾有水体存在的最新线索,书中收录了300多张清晰的图片、全新的地图。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航天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