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0 0 0

航天科工火箭公司以“火箭速度”在商业航天市场“起飞”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4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航天 317 0 2017-5-29 11:37:18

马上注册,加入外空网,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再过不久,就是中国航天日了。在去年的中国航天日上签订首单商业发射合同,之后仅用8个月就圆满完成,刚满1岁的火箭公司交出了一份“学霸”型的成绩单,今年或者再过几年,他们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他们的未来发展规划是什么样的?中国航天报社记者走进火箭公司后感叹,火箭公司以“火箭速度”在商业航天市场“起飞”。

DSC0001.jpg

  上个月,国内首家商业火箭公司——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火箭公司)刚刚过完其“周岁生日”。
  去年2月注册成立,4月即签订首单火箭商业发射服务合同,仅用8个半月便完成整个履约过程……作为航天企业中的“新生儿”,火箭公司甫登场首秀,便为国内商业航天市场发展带来了“火箭速度”。
  1、树立一面商业航天的旗帜
  十几年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便启动了快舟火箭的研制、论证工作。快舟火箭总设计师梁纪秋预测,具有发射快、低成本等优点的固体运载火箭,迟早要成为航天发射领域的新宠。彼时,商业航天在全球还未兴起。
  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去年发布的《航天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达3353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占76%。近年来,国际商业航天发展迅猛,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商业航天公司。
  以美国的商业航天企业为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已经开始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货物运输服务,维珍银河公司已经开展了为普通人提供太空旅游服务的业务,而亚马逊蓝色起源公司则在研发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和低轨道飞船以降低载人航天的成本。
DSC0002.jpg

  “当前全球航天技术已走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阶段,必然要进入广泛的商业化应用阶段。”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表示。
  2012年起,我国积极鼓励“军民融合”。随着我国航天产业进入政策密集期,火箭和卫星领域逐步向民营资本放开,中国的商业航天开始破冰起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航天科工集团敏锐地洞察到市场商机,在商业航天领域大举发力。“要把商业航天的旗帜先立起来。”航天科工四院副院长、火箭公司董事长张镝说。
  2016年2月,在湖北武汉,航天科工四院所属的国内首家按商业模式开展研发和应用的火箭公司注册成功,快舟一号和快舟十一号火箭成为该公司商业发射的主力型号。今年1月,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完成首个纯商业发射任务,揭开了航天科工集团商业航天发展的新篇章。
  “从用户下单到最终发射只用了8个多月时间。”张镝难掩自豪,“这在以往以国家为主导的火箭发射任务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履约速度甚至超过了SpaceX公司。”
  2、火箭公司靠火箭赚钱吗?
  成立之后,火箭公司一方面加紧对第一单合同的履约,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拓展市场。
  “订单像雪片一样飘来。”张镝如是形容快舟火箭目前的市场行情。“我们两型火箭的后续订单,已经排满了未来至少一年的计划。今年要发射的快舟十一号运载能力比快舟一号提高了3~4倍,市场非常看好。”
  在这一年时间里,国内商业火箭公司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的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去年10月正式揭牌。社会上的零壹空间、深圳翎客航天、北京蓝箭空间等初创公司也开始运营,虽然他们没有进行过实质的产品飞行试验,但都获得了几千万到一亿不等的投资。
  在张镝看来,技术和人才、资本、政策是横在一般商业火箭公司面前的三座“大山”。然而,火箭公司凭借央企背景,依托航天科工四院成熟的型号产品、完备的配套体系和庞大的人才队伍,有着得天独厚的运营条件。“目前,公司的社会融资工作也在加速推进中。”火箭公司党总支书记兼副总经理查雄权说。
  对于用户来说,最关心的事莫过于商品的性价比。在国际商业发射中,火箭搭载1公斤载荷要价为2.5~3万美元,快舟火箭的标价为1万美元,价格极具竞争力。此外,通过科技创新,快舟系列火箭起飞质量较同类产品降低约20吨,仅此一项即可直接降低发射成本逾千万元。
  火箭公司目前的业务包括三部分:火箭总体设计、火箭总装集成以及发射服务承包。但火箭公司的长远目标却不是靠火箭产品本身赚钱。“我们要降低成本,提供最廉价的火箭,以拉动后续的卫星应用。”张镝说。
  按照火箭公司管理层的说法,从在火箭箭体上进行广告品牌推广,到未来的太空旅游,凡是能想象到的与商业航天有关的盈利模式,火箭公司都有意探索。“我们要做的是整条产业链。”查雄权说。
  3、航天“第三极”中部崛起
  让人意外的是,交出一周年漂亮“成绩单”的火箭公司,其团队只有21名成员组成,平均年龄不到33岁。“工作量和发展压力都很大。”火箭公司副总经理周鄂炯坦言,“但商业航天是朝阳产业,我们对这项事业充满信心。”
  火箭公司正在开辟的是一条国内商业公司尚未走过的路。在其国内首个纯商业发射任务中,政府未参与任何实际运营,只负责监管,而从火箭、卫星研制方到配套方、运输商、保险商都是商业公司,大家靠一纸商业合同链接在一起。此外,例如首单商业发射在发射场的收费及服务标准缺乏政策依据等诸多难题,也都需要火箭公司团队去协调克服。
  凭着航天人敢闯敢干的劲头,火箭公司以“三创新”为抓手,不仅闯出了“航天质量管理+民企灵活运营”的全新研发模式之路,还总结出了一本“市场经”——市场行为永远要把商品性价比放在首位,公开招标采购是发展趋势;履约过程中要按市场规则办事,尽最大可能满足客户需求;要有契约精神,火箭价格及履约进度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
  “未来,火箭公司要更好地承担起社会性‘总体院、总体部、总装厂’的角色,集中社会技术与资源办大事。”查雄权表示。外部利好为火箭公司提供了快速成长的摇篮。
  去年8月,航天科工集团与湖北省武汉市共同建设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这是我国首个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该基地以发展商业航天为主导,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年产50发运载火箭的能力以及年产140颗商用卫星的能力,力争在2020年产值达到300亿元。
  制图:航小科
DSC0003.jpg

  高红卫曾表示,航天科工集团将致力于发展商业航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武汉打造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中国航天产业第三极”。
  “武汉具有中部区位优势,四院作为我国固体运载火箭研制生产的主体和技术抓总单位在这里,全国地理信息和遥感专业一半的人才也在这里,种种条件都利于产业的发展。”张镝介绍。
  “我们也希望国家能在政策和税收上对火箭公司这样的新生商业公司予以倾斜和支持,使我们能够参与政府竞争性招标采购以及国家课题的申请。”查雄权同时呼吁。
  查雄权还透露,马上将有一批新鲜“血液”补充到公司队伍中来,预计到“十三五”末,火箭公司将扩充为百人团队。而“到‘十四五’实现公司上市”这样的目标,也已经被确立。
  无论对于公司的未来还是商业航天的未来,火箭公司管理层都抱着十分看好的态度。在他们眼中,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和互联网企业类似,起初都是围绕基础做建设,一旦找到适合的经济模式就会实现爆发式增长。“产生独角兽企业只是时间问题。”张镝说。
  如今,火箭公司已在商业航天市场“起飞”;未来,它会是那个脱颖而出的“独角兽”吗?
  (本文来源:中国航天科工)

网络转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