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航天发射
我院研制的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卫星发射成功!开启卫星“宽带中国”新时代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中国航天
632
0
2017-5-29 11:44:03
2017年4月12日,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卫星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实现了我院2017年宇航任务发射的开门红。这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首颗高通量卫星(HTS),标志着我国进入卫星互联网应用时代。卫星通信服务是“宽带中国”计划的重要部分,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卫星将凭借“高通量”冲破瓶颈,带来成本下降与通信容量的跨越式增长,为百姓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卫星发射成功 新华社发(叶乐峰 摄)
★ 我国步入高通量元年 ★
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卫星是我国首颗高通量卫星,在轨寿命15年,通信总容量达到20Gbps,超过了之前我国研制的所有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
▲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卫星特点简图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部长、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卫星总指挥周志成表示,2017年是我国卫星高通量通信时代的元年,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卫星将掀起国内宽带市场的一场革命。它有望打破我国在偏远地区和高速移动交通工具中的网络缺憾。
▲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卫星研制现场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属空间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提供的天线分系统和转发器分系统让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卫星的互联网应用变为现实。在那些地面无线信号覆盖不到或光缆接入达不到的地方,都可以通过该卫星方便地接入网络。
▲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号卫星有效载荷研制现场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属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LIPS—200离子电推进系统,将为卫星提供15年南北位保动力。这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电推进技术的首次正式应用,标志着新一代航天器推进技术跻身世界一流,将为我国高轨卫星带来革命性技术突破,为未来我国“全电推”平台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LIPS—200电推进系统寿命考核试验现场
★ 生活方式因高通量而改变 ★
01、空中上网–让高速互联不再遥远
通过接入机载卫星Wi-Fi,享受飞行途中的高速上网乐趣,在万米高空上与地面随时保持联系。李峰介绍,这得益于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卫星采用先进的Ka频段宽带通信技术,机载终端可以支持高达400Mbps的下载速率。而采用传统手段,整架飞机只能获得10Mbps的网速。
02、列车宽带–让旅行途中不再煎熬
火车是我国最大众化的长途出行方式,但由于列车处于高速移动状态,4G网络断断续续甚至没有信号,4G基站能够提供给整列车的下载速率不足10Mbps。周志成表示,通过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卫星可以为列车提供数百Mbps的下载速率,大幅提升旅客体验。另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采用高通量卫星实现宽带接入是目前最佳的解决方案。
03、海上互联–让亲朋好友不再担心
当你踏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海上游轮,吹着海风,看着落日,正想拿起手机在朋友圈上晒图时,却发现上不了网,只能长期处于“失联”状态。通过高通量卫星实现海上互联,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你可以在海上随时与好友晒图分享、与家人视频聊天。与此同时,由于卫星具有信道容量大、下载速率快、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稳定安全可靠等特点,可以安装在大量渔船、货轮、海上作业平台等载体上,产生很好的效果和可观的效益。
04、无缝接入–让宽带遍布每个角落
我国尚有1.8亿农村用户未通宽带,如何消除网络鸿沟已经是信息化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卫星将以其快捷组网、高速接入以及低成本优势,助力运营商实现“无缝宽带服务”。在地面网络无法铺设或者铺设成本较高的地方,利用卫星最大优势——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可以为住户直接配备卫星用户终端,实现每户最高150Mbps的宽带接入。得益于容量大的特点,用高通量卫星为4G基站空中搭桥,通过天地一体化部署实现村村通,让宽带遍布中国每个角落。
★ 让互联网在全球无处不在 ★
之后,我国还将发射实践十八号、中星18号、亚太6D等具有高通量能力的卫星;此外,为加快推进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实施,还将发射近十颗大容量、超大容量、高承载比卫星,以及以美非和洋区覆盖为主的新增宽带通信卫星,将一同构成我国天地一体的全球宽带信息走廊,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进程,让互联网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无处不在的梦想成为现实。
(本文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