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航天发射
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 在飞机、高铁上网更便捷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官海琛
限制会员
289
主题
1
回帖
-21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积分
-21
私信
中国航天
343
0
2017-5-29 11:44:31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发射(魏来 摄)
今天(12日)日19点04分,在西昌卫星发射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实践十三号卫星成功发射。实践十三号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也是我国首颗电推进工程化应用的卫星,通过实践十三号,我国将首次在
地球
同步轨道卫星上开展对地高速激光通信试验。专家表示,我国或将三年内实现海洋、天空、草原等地无障碍通讯。
东方红三号B平台作为东方红三号平台的改进型,是我国研制的中等容量通信卫星平台,实践十三号卫星是这一平台上的首发星。作为一颗“高通量”卫星,它首次搭载了Ka频段通信载荷,卫星通信总容量达20Gbps,超过之前我国研制的所有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通过实践十三号,我国将首次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上实现对地高轨卫星与地面的双向激光技术通信,速率最高达到2.4Gbps。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说:“是我国卫星通信进入高通量时代的标志,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主通信卫星的的宽带应用,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也将对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实践十三号可以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凭借其快捷组网、高速接入的特点以及低成本优势,解决山区、沙漠、草原、海洋等地方信息传递存在盲区的问题,同时,可以实现无缝“动中通”,解决飞机机舱内无法上网,高铁列车上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游轮驶离港口后变成信息孤岛等问题。实践十三号卫星工程总师刘方说:“通过多波束无缝切换配合机载、车载或船载终端的自动跟踪捕获功能,可以为航空、航运、铁路等各类交通工具上的乘客联通世界,彻底改善上网体验。”
这一目标何时能实现?赵坚透露,机载卫星直播、广播电视接收与服务系统的技术突破后,真正要在我们的民用航班或高铁上去应用,还有和应用服务接轨等问题需要解决:“现在已经进行了卫星机载或车载的试验,技术上我们基本突破了,我们希望用三年左右时间,使这些产品或设备能部署在民航、高铁或船舶上,来带动它的应用。”
实践十三号中首次使用了电推进技术,执行卫星在轨的南北位置保持任务,卫星在轨寿命15年。实施十三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周志成说:“作为南北位置保持,整星要带3吨多化学推进剂,就是一颗星60%都是化学燃料,用了电推进后,我们实际上只带100公斤的氙气就可以完成15年的位置保持,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
(本文来源:央广网)
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我国首颗高通量卫星 在飞机、高铁上网更便捷
老搭档,新“肚量”
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三乙火箭是一型三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甲”系列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大的一型。
对于长三甲系列火箭来说,此次卫星发射采用的“东方红三号B”卫星平台已是“老搭档”了。2015年,由长三乙火箭发射的“老挝一号”通信卫星,用的就是“东方红三号B”卫星平台。
此次发射中,这对“老搭档”有了新使命——开启我国卫星通信的“高通量”时代。据了解,我国首颗高通量卫星的“肚量”更大,其通信总容量是以往的10倍左右,可以让人们在飞机、高铁上更加流畅地接入互联网,意义非凡。
“低温动脉”有备无患更可靠
长三甲系列火箭主任设计师胡炜介绍,这次发射既是我国高通量卫星的首发,也是一次典型的商业发射。作为我国商业发射的主力,也作为一个成熟型号,长三乙火箭的可靠性持续提高,为我国开拓商业发射市场提供稳定的支撑。
“除了在制造、测试、发射的过程中,把关越来越严格,这次执行任务的长三乙火箭在设计上也有新改进。”胡炜说,长三乙火箭的三子级采用了低温燃料,它的增压输送系统负责把燃料送到发动机、保持贮箱压力,相当于“动脉”,很复杂,也很关键。其中,一些关键点会直接影响到任务成败。在这次发射的火箭上,设计人员为三子级增压输送系统的一些关键点增加了备份,做到有备无患。
发射前操作人员将更早到达安全区
在完成好发射任务的同时,长三乙火箭试验队还有一项任务——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协调发射前无人值守的相关技术改进问题。“发射前夕,火箭已完成燃料加注,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发射前,火箭周边的操作人员撤离得越早,安全性越好。”胡炜介绍,长三甲系列火箭型号队伍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在近年来的高密度发射中不断摸索,形成了进一步提高发射前人员安全性的方案,包括改进硬件设施以实现远程控制、优化射前流程将发射前的部分操作动作提前等等。“硬件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地面设备上,这次已经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技术对接上达成了一致,在此后的发射中,我们会逐步完成各项改进工作,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实现发射前1小时无人值守。”
(本文来源: 航天科技一院)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