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0 0 0

航天百科:航天员在太空生病了怎么办?

政尔卡
限制会员

350

主题

7

回帖

-8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8
航天 198 0 2017-5-29 11:53:52

马上注册,加入外空网,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eg 每天早晨,我们都会打着哈欠痛苦地从床上爬起来,洗漱一番准备出门。而对于航天员来说,每天睡醒之后,他要将自己从固定的“床”上解下,随后就要开始当天的第一项医学实验:收集口腔里面的唾液,放入相关机器中进行分析。别小看这一口唾液,它能告诉空间站的电脑和地面控制中心有关航天员免疫系统的实时“战斗力”如何。

  相比于载人飞船探测阶段高事故率对航天员生命造成的影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之后,长期在微重力环境下生活,虽然相对安全,但是却要克服更多可能对生理、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问题:频繁的昼夜轮换对生理心理的影响;微重力环境和宇宙辐射对生理的影响;长期与世隔绝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繁重的科研任务和压力巨大的工作对生理心理的影响等等。
  因此,美国一位曾在太空生活55天的女航天员在接收英国《连线》杂志采访时语出惊人:用生活枯燥来形容普通人感到无比羡慕的空间站太空生活。安这位女航天员的说法,她在火箭升空时赶到了紧张和刺激,但是进入太空舱的头两个小时就把她对太空生活的兴趣完全打碎——两个小时被迫固定在座椅上一动不动,等待地面人员完成上千项检查。与此同时,方向错乱和恶心头疼等微重力环境导致的身体不适也迅速袭来。而且每90分钟进行一次昼夜颠倒,也使得新航天员睡眠紊乱、精神紧张。
  当航天员逐渐习惯微重力环境和昼夜轮换之后,却又要面对所谓“太空衰弱”综合症。它最明显的表现是航天员睡眠质量下降、精力无法回复、语言能力下降,出现大量口误,而且在操作中失误概率也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如果空间站的医务人员和地面医护团队没有及时介入对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进行干预,他们可能会出现人际沟通方面的问题,比如与地面人员和其他航天员之间出现敌意等。另外,微重力环境会是航天员的骨骼和肌肉出现弱化,脊柱伸长会导致航天员身高“增加”。2016年美国航天员在经过一年在轨飞行后,身高增加了5厘米左右。为了抵抗微重力环境下导致的肌肉弱化,空间站会设有健身房,其中包括弹簧拉力器、动感自行车和微型跑道等,主要用来加强航天员的腹背肌肉和四肢肌肉力量。同时,健身也有利于改善航天员的心理状态。
  从太空实验室时代开始,航天员在太空中与地球上的亲朋好友“打长途”以及玩电脑游戏和健身都是一种真正的心理健康干预手段。在国际空间站中甚至为航天员配备了IP电视电话系统,和多媒体娱乐系统,航天员既可以利用这套设备展开空地电视电话会议和太空公开课,也能通过播放音乐、点播节目、上万聊天和玩游戏来放松情绪。
  当然,除了给航天员自我释放压力的机会外,空间站还装备了一套完善的远程医疗监控系统。在地面控制中心编有一个精悍的航天员生理心理保障组,这个保障组里包括航天医学专家、心理学家甚至精神病理专家,负责随时研究航天员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数据,进行诊断和分析,并对各类问题提供咨询和解决方案。例如本文开头提到收集唾液的检查,就源于航天医学专家的一个发现:人体最重要的、负责对外来病原体进行攻击的T淋巴细胞,因为不适应微重力环境,而出现繁殖力和敏感性下降等问题,无法很好地消灭入侵病原体。美国NASA就发现航天员在太空中很容易出现单核细胞增多症,导致发热、淋巴结肿大和咽炎等症状。
  为了就近对航天员出现的各种病症进行处理,长期在轨任务的航天员乘员组中都会配有一名乘员医生,他或者她经过专门的医学训练。例如美国航天飞机会根据在轨时间来对乘员医生进行训练,两周以内的短期任务只需要对成员医生进行12小时训练,但空间站的乘员医生需要经过80小时的训练,其中包括牙科和泌尿科等比较偏门的学科。这些乘员医生在太空中会利用空间站携带的各种医疗仪器不断监测自身和其他航天员的身体情况,并且在地面控制执行干预和治疗方案。应该说乘员医生与 地面航天员生理心理保障组配合对航天员的生理心理健康的监控是无微不至的,在整个人类航天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因为航天员在太空中发病导致任务中断的情况。不过曾有航天员因为神经衰弱导致出现急性泌尿系统功能紊乱,地面胜利心理保障组在指挥乘员医生进行救治后,却没能出现好转。只能终止航天任务,结果发展这名航天员患上了泌尿生殖系统急性炎症,太空生活导致神经衰弱导致症状进一步加重。
  (本文来源:网易新闻)

网络转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