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国新办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有关情况发布会文字实录(部分)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whlec
注册会员
256
主题
0
回帖
195
积分
注册会员
注册会员, 积分 1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积分
195
私信
航天
555
0
2017-5-29 12:06:10
上午10时, 国新办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孙军介绍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文字实录(部分):
问: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后续任务中还有哪些主要看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
:与以往载人航天任务相比,天舟一号飞行任务作为我国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任务状态新、技术难度大、持续时间长是这次任务的鲜明特点。一是任务状态新。天舟一号是面向空间站建造和运营任务全新研制的航天器,上行载货比、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等综合能力比肩甚至优于国际现役货运飞船,航天员系统和空间站系统有关设备和物资也参加了任务。同时,安排了10余项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项目。二是技术难度大。天舟一号飞行任务承担验证的推进剂在轨补加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都是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拿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来讲,目前也仅有俄罗斯和美国完全掌握该项技术;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将以往需2天完成的两个航天器交会对接缩短到6.5小时内完成,效率大幅提高。三是持续时间长。从2月中旬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运抵发射场,到9月中下旬完成全部既定任务,持续时间达到半年以上。而且,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计划飞行2个月,是历次飞行任务中最长的一次
。
作为我国空间站建造前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可以说,这次任务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后续飞行期间还安排了一系列拓展试验,看点还是不少的。比如,自主绕飞和快速交会对接;再如,将释放立方星,在轨验证先进制导导航与控制装置、新型元器件;还如,安排的非牛顿引力实验装置、主动隔振装置关键技术验证,以及微流控芯片、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等项目实(试)验将陆续展开。
问:天舟一号飞行任务中,空间应用系统安排了哪些载荷,主要开展哪些试验?
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
空间应用系统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上主要开展了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两相系统实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关键技术验证、主动隔振关键技术验证等科学实验研究和技术验证试验。
“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项目聚集了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大陆和香港7家优秀的科研团队,利用微重力环境在干细胞增殖分化和骨组织细胞结构功能影响等国际前沿热点方向上开展了8项研究,期望验证和丰富相关方面的基本理论,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干细胞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太空人类生殖以及骨质流失预防和干预等方面。载荷入轨后随即开始了为期30天的细胞培养实验,目前实验进展顺利。
“两相系统实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围绕空间高效传热工程难题探索空间相变传热强制机制,验证空间气/液两相系统关键技术;同时在国际上首次开展微重力条件下流体蒸发和冷凝组合实验研究,进一步认识重力对相变传热与传质影响规律,为后续进一步深入开展空间实验和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关键技术验证”项目在轨测试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度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工作性能,将对我国后续开展空间基础物理实验研究、其他空间计划进行弱力测量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主动隔振关键技术验证”项目进行六自由度磁悬浮主动隔振关键技术在轨验证,能够将飞行器平台微重力水平提高1—2个量级,为空间高微重力实验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问:从去年6月至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共完成4次飞行任务,标志着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全部圆满完成。请问这一阶段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对此您有何评价?对工程后续发展有哪些意义和作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
2016年6月至今,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顺利实施、接连成功,圆满实现了工程既定的“成功首飞、稳定运行、健康驻留、安全返回、顺利补加、成果丰硕”任务目标。从工程发展角度看,这一阶段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果和十分难得的经验。
一是建成了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天舟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使得我国空间站建造具备了基本条件。二是实现了航天员中期驻留目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两名航天员完成了为期33天太空飞行任务,使得我国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间大幅延长,相关生活、工作和健康保障,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得到有效验证。三是考核了空间站相关关键技术。整个任务期间,我们开展了空间站轨道的交会对接、在轨维修、货物补给、推进剂补加,以及组合体运行管理等一大批相关关键技术,初步建立起面向长期飞行任务的支持体系和保障机制,为建造和运营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开展了大量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这一阶段,累计安排涉及空间科学研究与空间探测、航天医学研究、对地观测及航天技术试验等领域60余项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极为显著的应用成果,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到应用发展新阶段,为空间站阶段长期有人参与开展空间应用和技术试验积累了宝贵经验。五是提升了工程全线连续高密度执行任务的能力。新形势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和各级组织指挥机构“一次成立、连续运行”,确保组织指挥统一高效、协调运转,增强了组织实施中长期飞行任务的能力,深化了对空间站阶段中长期飞行任务规律的认识。
截至目前,空间站建造和运营所需的基本关键技术均已突破,相关配套系统均已建成,具备执行建造任务的能力。待空间站各舱段完成研制,即可开展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从这个意义上讲,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的圆满收官,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回顾天舟一号飞行任务乃至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全过程,我们深感,工程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的结果,都是中国人民奏响的追求科技进步创新发展的时代强音,都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奋力拼搏书写的辉煌的中国成就。正如中央贺电指出的那样,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对于实现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香港大公文会传媒集团记者:
天舟一号是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它的运输能力是怎样的。另外,推进剂补加就是大家所说的太空加油,突破这项技术有哪些意义,我们也注意到在中国发射天舟一号的同时,美国和俄罗斯几乎是前后脚都发射了两艘飞船,是否能够比较一下中国的天舟和国外的货运飞船有什么样的特色?还有据报告,国际空间站的运送货物情况并不是很顺利,事故也是不断,也有一些媒体说国际空间站经常面临“断顿”的风险,是不是未来有需要的话,中国的天舟是否可以承担起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的任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
我们货运飞船的能力,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我们国家载人空间站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次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运送物资和推进剂,同时以后还要承载空间站废弃物,再入大气层的时候烧毁。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我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能力是最大上行载货量6.5吨,在满载的情况下总重达到13.5吨,其中用于推进剂补加设计的能力达到2.1吨。这个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接着回答第三个问题,与国外同类现役货运飞船相比有哪些特点。第一个特点,它上行物资能力非常强大,表现在一是它的运货能力强,二是载货比高。运货能力强就是上行达到6.5吨,这个值是非常高的,现役的俄罗斯货运飞船现在经常看到发射的进步号,上行能力才2.3吨总的货运量。美国的天鹅座货运飞船上行能力在2.7吨,猎户座就是在3.5吨左右,现在俄罗斯和美国现役的货运飞船载货量都在2吨到3吨多的区间范围内,我们国家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上行能力达到6.5吨,第一是载货量大。
但是大家知道,已经退役的欧空局ATV自动转移飞行器,它的上行能力非常强,达到7.7吨,但是它的满载情况下重量非常大,突破超过20吨,将近21吨,虽然它的上行能力到7.7吨,但是满载情况重量非常大,所以在载货比,最大载货量与满载时货运飞船总重量之比称之为载货比,像ATV才刚超过0.3,我们天舟一号这个比非常高,接近0.5,达到0.48,这个指标非常高,反映了我们货运飞船承载的能力。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载货量大,载货比高。
第二个特点就是
型谱化发展
,可以满足多种用途。虽然我们国家的载人航天起步比较晚,但是我们的起点非常高。在货运飞船设计之初,我们就构想了一系列的型谱化的设计,这次发射的天舟一号设计是
全封闭的货运舱,主要上行给航天员消耗品,包括吃的、用的等等,还有送一些以后空间站密封舱内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载荷,这是全封闭的设计
。
还有半密封半敞开的设计,货运舱主要运送一些大的构件,比如空间站以后的
太阳
翼,我们国家设计的载人空间站,设计寿命加上在轨的延寿可能要突破20年,这20年在轨运行期间一些设计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产生故障。
比如说大型的构件——太阳翼,就非常大,我们密封舱装得下但拿不出来,只有通过半敞开的货运飞船,把太阳翼整个大的组件运送上去
,
借助空间站机械臂和航天员出舱活动等等完成太阳翼在轨的更换和其他大构件维修维护工作。还有全敞开的设计
,这是
第三个型谱。主要运送一些更大的设备,不光是空间站维护维修,可能借助空间站需要发送的一些大的卫星等等其他的低轨飞行器
,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我们的型谱化发展。
第三个特点是经济实用,
一次飞行,多方受益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像媒体说的,太空运货、太空加注,除了这个功能以外,比如为空间站提供一些仓储空间,还有进行一些实验载荷平台,这次货运飞船除了推进剂补加以外,还装载了几十台实验载荷,以满足我们进行长时期实验任务的需要,所以我们空间站还是非常有特点。
接着说第二个,有什么意义?这确实意义非常重大。实现在轨补加标志着一系列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因为我们的目标航天员出舱、交会对接,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号空间无人、有人自动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等等,都是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做准备的,这次也不例外,这次我们的空间实验室的燃料补给也是我们空间站建造前的一个关键技术,我们也突破了。突破以后,实际上为我们空间站组建和长期运行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也为我们空间站的长期运行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此,它的技术拓展到低轨卫星和空间飞行器的在轨加注服务平台,
可以为我们低轨飞行器进行维护加注,甚至可以为今后更长远的深空探测作为一个加油站、作为一个中转站,意义确实非常重大
。
国际空间站,大家知道美国因为运载火箭发射的原因,它的货运飞船失利了,俄罗斯也是给国际空间站上行也是发射失利,但空间站还是有一些设计余量能够维持运行。确实,大家很关注,因为国际空间站运营,美国和俄罗斯货运飞船都是不同程度受到一些失利影响,媒体也是关注我们的货运飞船能不能给国际空间站进行补加,送一些物资。确实,这还有一定的难度,在短期内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在国际空间站建设之初,美国、欧盟等国家拒绝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所以我们的技术标准和一些硬件的接口不完全一样,要实现统一,短期内技术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载人航天包括整个航天事业都是全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的共同事业,中国载人航天还是愿意为国际空间站做一些工作,但是可能要给一定的时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
刚才杨总说的很全面了,其实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的服务能力,应该说中国具有这个技术和能力的,但是刚才杨总说的,
因为在细节上,在接口标准上还不一样,需要进一步做工作,这方面在国际上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年已经开始制定航天器特别是载人航天器接口的标准规范
。就像我们不同型号的手机一样,型号多了,充电器都有了,但是充不上电,因为插头不一样。谢谢。
(本文来源:国新办官网)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