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美媒分析外星生命会在哪被首先发现:火星仅排第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 01: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加入外空网,结交更多天文爱好者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据美国《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4月22日报道,排在首位的是木星的卫星木卫二,获得了47%的受访者投票,这一点并不令人意外。这颗直径为3100千米的卫星在冰层下面有一片由液态水构成的巨大海洋,科学家认为这个海洋与木卫二的岩石层相接触,有可能产生各种有趣的化学反应。

  接下来是火星,得票率为23%。美国航天局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和其他航天器的观测结果表明,火星上至少有些地方在数十亿年前是适合居住的。当时,火星相对来说温暖湿润,表面存在大量液态水。此后,火星的大部分大气逃逸到了太空,这颗星球因此变得寒冷、干燥,并且存在可怕的辐射。不过有些研究人员认为,时至今日,火星表面以下仍可能有微生物存活下来。

  16%的受访者选择了土星的巨大卫星土卫六。直径为5150千米的土卫六是太阳系中除地球以外唯一一处表面存在稳定液态物质的地方——不过土卫六的海洋和湖泊充满像乙烷这样的碳氢化合物,而不是水。因此研究人员说,如果这颗卫星上有生命存在,可能会与地球上的生命截然不同,因为地球生命与水息息相关。

  土星的另一颗卫星土卫二排在第四位,得票率略高于9%。和木卫二一样,土卫二在冰层下有一片海洋。不过土卫二要比木卫二小得多,直径只有500千米。

  还有大约2.5%的受访者选择了木星本身。木星云团中的温度只有零下145摄氏度,云团以下是一大片液态金属氢海洋。因此,木星上的生命必须非常奇特,而且要有极强的耐受力。

  排在第六位的是金星,得票率只有2%。和火星一样,金星在很早以前可能很适合居住。但是失控的温室效应让它成为温度极高的一颗星球:目前金星表面的温度高达460摄氏度。


[url=] link?appid=100520034&url=http%3A%2F%2Fimage.cnwest.com%2Fattachement%2Fjpg%2Fsite1%2F20160424%2F789442099033915339.jpg&referer=http%3A%2F%2Fnews.cnwest.com%2Fcontent%2F2016-04%2F24%2Fcontent_13779835.jpg [/url]
[url=][/url]

  经过处理的木卫二彩色图像,这是一个被冰雪覆盖的木星卫星。图像于2014年11月21日发布。


[url=] link?appid=100520034&url=http%3A%2F%2Fimage.cnwest.com%2Fattachement%2Fjpg%2Fsite1%2F20160424%2F4965544286113714044.jpg&referer=http%3A%2F%2Fnews.cnwest.com%2Fcontent%2F2016-04%2F24%2Fcontent_13779835.jpg [/url]
[url=][/url]

  天文学家认为未来十年左右就有可能发现外星生命存在的迹象。

  腾讯太空讯 据英国《每日快报》报道,一位太空科学家称未来十年内有可能在太阳系内发现外星生命存在的迹象。突破性的研究已经让科学家们推断出其它星球上拥有适宜生命存活的环境条件。他们认为在下一个十年就会获得外星生命存在的真凭实据。

  这一惊人言论是以木卫二的研究为基础的,这颗星球距离地球大约3.9亿英里,是少数被科学家们认为能够存活生命的星球之一。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天文学家和行星科学家Kevin Hand博士认为,我们即将揭开人类是否孤单之谜。

  Hand博士声称,探索木卫二表面的任务已经表明液态水存在的线索,而这正是生命存活的条件。如果在木卫二表面真的存在有机体或者生命的迹象,我们总有一天能够发现。而且图像表明,木卫二上可能存活着生命。

  对木卫二表面的实验和观测表明,木卫二表面有一座液态海洋,深度达到了1000米。虽然其它星球的表面也有着部分水分,但是通常是以冰的形态存在于环境恶劣的星球表面。而且所有的线索都表明木卫二上的海洋与地球上的类似,拥有足够的能量促使生命所必需的复杂化学反应。

  Hand博士和他的团队称,未来十年里一个更复杂的木卫二探测任务正在规划当中。Hand博士称:“地球之外是否存在其它生命的问题是人类遭遇的最难以捉摸的问题之一。我们现在已经找到液态水的存在,而且对地球生命的研究让我们推断出一些拥有液态水的星球是宜居的,甚至是有生命存活的。”(过客/编译)

  (2016-03-18 10:12:07)

  参考消息网1月24日报道 美媒称,寻找地外生命,是人类最激动人心的尝试之一。与之相关的所有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中,我们正在一点一点地理清头绪:在人类所居住的太阳系外,越来越多的星球正在进入我们的视线范围。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月22日发表题为《研究:人类没有发现外星生命可能是因为它们都死了》的文章称,很快,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就会令我们得以窥见遥远天宇那些史无前例的奇妙景象。我们将机器人送上了火星,以寻找这颗红色星球远古宜居的踪迹。我们的射电望远镜对准了神秘的星球,以倾听那些喧嚣嘈杂的来自外星文明的声音。

  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连个外星微生物的影子都没找到。那么,大家到底都在哪呢?

  在英国《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最新研究论文中,来自国立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这样一个可能性:或许我们周围星球的所有生命体早已经历了繁盛和消逝——它们来了,然后又走了。

  这并非是新观点。我最喜欢的歌曲之一唱的便是这个观点:苍穹浩瀚,时间无限,因而任何生命形态(无论是智能还是其他形式)想要和我们碰面都不容易。这是费米悖论的标准答案。费米悖论指的是宇宙中近似地球的星球无数,而近似人类的生命体却不见踪影这对矛盾的存在。

  新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生命形态在进化过程中通常相当脆弱,它们往往无法顺利度过初始阶段,在“婴儿期”就夭折了。

  换言之,或许在太阳系其他行星上,曾经存在过各种微生物生命形态,而它们都只是昙花一现,没有机会进化成为智能生命体。

  你可以将之归咎为气候变化,而实际情况是早期有机体无法改变所在星球那变幻莫测的气候。

  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阿迪蒂亚·乔普拉说:“处于初始阶段的行星环境大都不稳定。要想创造一个宜居星球,生命体需要对水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行调控,以保持星球表面温度的稳定。”研究人员认为,地球之所以能够孕育生命,离不开早期微生物对地球气候所起到的稳定作用,而在距离我们不远的、有着相同岩石结构的金星和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的任何生命体都未能做到上述这一点。

  该论文写道:“星球诞生初始,面临着或炙烤或冰封,大气构成变化多端,要想将一个原始潮湿多山的星球打造成宜居星球,或许就好似试图驾驭一头狂野的公牛。大多数生命都败下阵来。”

  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命名为“盖亚瓶颈”。他们指出,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太空探测器和宇航员们就只得去寻找那些最古老的微生物化石了。坏消息是,我们不太可能找到什么外星恐龙的骨头。

  乔普拉说:“人类为何尚未发现外星人踪迹这个谜题或许和生命或智能起源的可能性并无太大关系,倒是和行星表面反馈循环出现快速生物调节之罕见有着较大联系。”

  当然,所有这些都是纯理论而已。或许地球是中了宇宙彩票的赢家,而人类就是茫茫宇宙中唯一得以进化的生命形态,亦或许智能生命就存在于宇宙深处的某个地方。苍穹浩瀚,时间无限,或许我们永远都找不到答案。


[url=] link?appid=100520034&url=http%3A%2F%2Fimage.cnwest.com%2Fattachement%2Fjpg%2Fsite1%2F20160424%2F3625833907051579319.jpg&referer=http%3A%2F%2Fnews.cnwest.com%2Fcontent%2F2016-04%2F24%2Fcontent_13779835.jpg [/url]
[url=][/url]

  【延伸阅读】遇到外星生命如何应对?美国宇航局:立即避开

  参考消息网12月7日报道 台媒称,若太空人遇上外星生命,该怎么应对和处理?美国宇航局NASA局长查理˙博登建议,面对外星生命应立即“避开”,而非大众所期望的进行“文化交流”。

  台湾《中时电子报》网站12月7日引述美国媒体报道称,关于太空人该如何对待外星生命,美国太空总署制订一项处理规则,不过,这并不是符合大众心中所想的“外星人”,而是太空中的“外星微生物”。

  博登表示,NASA不会制订对待具有高度文明“外星人”的标准方法,因NASA科学家认定太空中不太可能会遇到类似人类的高等生命个体。不过,外星微生物是可能的,博登说,NASA要太空人尽量避免接近可能存在外星微生物的地方,因他们不希望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被某些人为因素所干扰。

  不过,关于宇宙是否存在外星人,博登并没给予正面答复,他仅强调宇宙的确可能存在生命,但可能是以微生物的形式,而非驾驶飞碟、拥有高科技文明的外星人。


[url=] link?appid=100520034&url=http%3A%2F%2Fimage.cnwest.com%2Fattachement%2Fjpg%2Fsite1%2F20160424%2F3625833907051579319.jpg&referer=http%3A%2F%2Fnews.cnwest.com%2Fcontent%2F2016-04%2F24%2Fcontent_13779835.jpg [/url]
[url=][/url]

  【延伸阅读】我们是外星人吗?生命可能起源地球之外


[url=] link?appid=100520034&url=http%3A%2F%2Fimage.cnwest.com%2Fattachement%2Fjpg%2Fsite1%2F20160424%2F152832005612979074.jpg&referer=http%3A%2F%2Fnews.cnwest.com%2Fcontent%2F2016-04%2F24%2Fcontent_13779835.jpg [/url]
[url=][/url]

  地球上的生命大约“开始”于38亿年前,但它们可能并非“起源”于地球上。正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一种被称为“胚种论”的观点,即认为生命可能起源于太空中的其他地方,随后被经由陨石或彗星物质散播的方式,在地球早期阶段抵达了我们的星球上。


[url=] link?appid=100520034&url=http%3A%2F%2Fimage.cnwest.com%2Fattachement%2Fjpg%2Fsite1%2F20160424%2F3654618148647617656.jpg&referer=http%3A%2F%2Fnews.cnwest.com%2Fcontent%2F2016-04%2F24%2Fcontent_13779835.jpg [/url]
[url=][/url]

  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探测器在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表面发现了有机物成分,甚至有科学家提出了这颗彗星表面是否可能存在微型生物的疑问。一些研究人员相信,类似这样的彗星可以携带着生命物质自由穿越于不同行星系之间,并最终将生命的“种子”带到了地球上。


[url=] link?appid=100520034&url=http%3A%2F%2Fimage.cnwest.com%2Fattachement%2Fjpg%2Fsite1%2F20160424%2F5396868689704275639.jpg&referer=http%3A%2F%2Fnews.cnwest.com%2Fcontent%2F2016-04%2F24%2Fcontent_13779835.jpg [/url]
[url=][/url]

  维克拉玛辛格教授和他的同事弥尔顿·温莱特博士在一份采自地球高层大气中的样品进行分析时发现了一些奇特的颗粒,就像这里的这颗被称为“幽灵颗粒”(ghost particle)。他们认为这些证据证明了近距离飞掠的彗星在地球上播撒了生命物质,但这一观点仍然存在着很大争议。


[url=] link?appid=100520034&url=http%3A%2F%2Fimage.cnwest.com%2Fattachement%2Fjpg%2Fsite1%2F20160424%2F4377477303200955695.jpg&referer=http%3A%2F%2Fnews.cnwest.com%2Fcontent%2F2016-04%2F24%2Fcontent_13779835.jpg [/url]
[url=][/url]

  这是维克拉玛辛格教授和弥尔顿·温莱特博士采集的另外一项证据,他们认为这可能是某种微型生命聚集体的残骸。


[url=] link?appid=100520034&url=http%3A%2F%2Fimage.cnwest.com%2Fattachement%2Fjpg%2Fsite1%2F20160424%2F977521740517886309.jpg&referer=http%3A%2F%2Fnews.cnwest.com%2Fcontent%2F2016-04%2F24%2Fcontent_13779835.jpg [/url]
[url=][/url]

  2013年的英仙座流星雨。当时科学家们使用高空气球在地球上空大约26公里的平流层高度上采集了大气颗粒样品,其中某些细小颗粒似乎是某种微型有机体残骸。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9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地球上生命是如何诞生的,这是科学家们面对的最大谜团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上生命的来源很有可能是在外太空。天体生物学家们正在收集证据证明生命可能起源于银河系中的其他地方,随后在大约38~40亿年前由小行星或彗星将最初的生命物质带到了地球上。这种理论被称为“胚种论”(panspermia)。

  科学家们此前已经在彗星上发现了有机物分子以及水冰成分,暗示这类天体有可能触发了地球上生命的出现。然而,另外一部分人的观点更加激进,他们认为地外物质 不仅仅是“触发”了地球上生命的出现,而是认为生命原本就形成于地球之外,随后来到了地球,并在地球适宜的环境下演化发展起来。

  当然,胚种论并非什么新鲜的理论,它早在1871年就已经被人提出来了。只不过在最近一段时间里,这项理论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天文学家们发现我们的宇宙中到处都存在着有机化合物成分。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尽管仍然缺乏决定性的证据能够支持胚种论的观点,这一理论目前也仍然游离于主流科学的边缘地带,但相比以往,这种想法已经不再显得那么荒谬可笑。比如,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家皮特·瓦德(Peter Ward)就表示:“我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火星的观点听上去很不错。”他进一步指出,如果真的能够找到证据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拥有地外起源,这将对目前的科学与宗教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他说:“这将是一次沉重打击。因为现在很多的宗教极端人士坚持认为宇宙中只有一种生命,那就是地球上的生命。”

  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科学家指出,在大约38亿年前,当地球上环境条件变得较为适宜时,生命的突然出现似乎显得有些突兀。而另外一些科学家则进一步猜想在整个银河系中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现象。

  钱德拉·维克拉玛辛格(Chandra Wickramasinghe)是英国白金汉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也是胚种论观点的长期支持者。他相信地球与邻近的其他恒星系统中的行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物质甚至是生命物质的交换。

  维克拉玛辛格教授近期参与发表了几篇论文,探讨的对象是在陨石中发现的疑似有机体化石以及在地球高空大气中发现的,据他认为是飞过地球附近的彗星所释放出来的微小的类似藻类的有机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维克拉玛辛格教授表示:“这在过去纯粹是猜想,仅仅是一种理论。但现在,我们有了支持它的证据。这个过程非常缓慢,却正在真实发生。”

  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表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维克拉玛辛格教授与同事们阐述了他们对于生命如何抵达地球的一些观点。他们写道:“近期的研究已经在我们银河系内的一小片区域内发现了超过900颗系外行星。基于这些结果,理论上可以推算出仅仅在银河系中,就可能存在着大约1400亿 个宜居的行星系统,其中大部分存在于较为暗弱的红矮星周围。如果这一估算正确,那就意味着距离地球最近的宜居行星世界可能就存在于几光年之外。这种相对很 近的行星际距离很容易就能经由行星上逃逸出去的尘埃,碎屑,以及陨石或彗星的方式联系起来。超出行星系(如我们太阳系)逃逸速度的物体,理论上认为其运行 轨迹相对邻近恒星将是一条双曲线轨道,因此一般来说直接捕获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然而,由飞过行星附近的彗星等天体释放出来的微小颗粒,如尘埃,细菌以及 病毒体,尽管同样拥有双曲线轨道,但由于质量极小,却很容易由于空间摩擦作用而减低速度并落入行星大气,从而将生命的种子播撒开来。”

  简单一句话来说,他们的观点就是:近距离飞过行星体的彗星是有可能将有机物和分子播撒到行星上的。

  维克拉玛辛格教授和他的同事弥尔顿·温莱特(Milton Wainwright)博士指出,在2013年的英仙座流星雨期间,一个高空气球在地球上空大约26公里的平流层高度上采集到明显是某种微型有机体残骸的细小颗粒。而最近,他们又在这份样品中发现了一种微小的奇特钛金属球,其直径与人的头发丝相当,并且外部被一层有机黏性物所包裹。另外,维克拉玛辛格教授的研究组还对陨石样品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含有某些奇特的结构,可能是某种微型生物体的化石。

  但除此之外,胚种论在主流科学界也正在得到一些新证据的支持。仅仅在数十年前,科学家们还认为外星生命的想法不切实际。但现在,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相信在地球之外发现生命存在的线索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

  美国宇航局目前正致力于在火星上搜寻生命迹象,而欧洲空间局则将目光锁定在了月球上。后者正构思一项新计划,在月球表面进行钻探,搜寻可能可以帮助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线索。

  而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也已经开展相关实验,他们计划将“模拟陨石”射入太空,然后让它再次冲入地球大气层。结果发现DNA以及一些细菌孢子能够经受住陨石在冲入地球大气层期间的剧烈摩擦和高热。

  此前对于胚种论的一项主要质疑就在于人们认为生命物质将难以在陨石通过行星大气层期间幸存下来,而这一实验结果则驳斥了这种观点。就在上个月,一些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包括史蒂芬·霍金教授以及英国皇家天文学家马丁·里斯(Martin Rees)一同表达了对一项耗资1亿美元的地外生命搜寻计划的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外空网 ( 闽ICP备2023000211号 )

GMT+8, 2024-3-29 05:24 , Processed in 0.0553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