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天舟飞船
邓玉林教授做客“交叉科学论坛”讲述“天舟”生命载荷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回忆放手-bd
注册会员
291
主题
-6
回帖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注册会员, 积分 1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0 积分
积分
100
私信
中国航天
436
0
2017-5-29 12:35:21
由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理工生命学院邓玉林教授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搭乘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于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在海南文昌顺利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此高度集成化、自动化的创新载荷装置在地面飞控干预下自主完成多细胞共培养和在轨在线分析检测任务。
正值“天舟一号”回传全部实验数据,北京理工大学“交叉科学论坛”第七期邀请邓教授于5月24日下午在设计与艺术学院报告厅为北理工师生作了题为《航天医学工程与国家重大需求》的精彩报告。来自生命学院、宇航学院、信息与电子学院、光电学院、计算机学院等相关学院的近150名师生参加此次论坛。论坛由青年千人徐伟教授主持。
邓玉林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其研究团队的学科背景,指出空间生命科学与航天医学是多学科高度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报告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航天医学工程研究体系,重视医工融合、形成特色优势、服务载人航天工程等方面展开。
邓教授指出,“中国载人空间站”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中国于2010年10月正式启动的载人空间站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将在2020年前后把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国内最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科学探测活动的基地。同时,国家启动“深空探测”重大科技专项,将包括探测
太阳
系、
火星
、小行星、
木星
卫星和
土星
卫星等,探寻地外生命信息。2016年1月11日,国家正式批复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在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绕、落、探)。目前,由国家探月中心牵头正在开展小行星探测任务和木星探测任务的论证工作。小行星探测包括返回、操控、利用“三步走”发展路线,围绕“选、探、控、用”四个方面进行重点论证。木星系探测包括以环绕方式探测木星,期间以环绕和飞越方式探测木星卫星。他强调针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载人空间站工程”、“深空探测工程”和国家民用航天专项在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需求和重大战略部署,北京理工大学可从两个方面抓住这一战略机遇:一、争取在中国载人空间站上牵头一至两个综合科学实验机柜(含生命科学、材料和物理等),作为载人空间站的科学总体之一;二、研制返回式小型卫星平台,通过突破若干核心关键技术,开发星载多功能生命科学载荷技术。这将有助于提升学校国际显示度,提升我国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和航天医学研究能力。
邓教授详细阐述了在国家重大需求背景下航天医学工程的研究体系,指出可以从异常重力环境的生理适应问题、长期航天的辐射危害及防护、心理障碍及心理保障、航天员医监医保、载人航天的工效学问题、空间站的生命保障系统、航天生物安全防控技术等方向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工作。邓教授强调当今许多重大学术难题都应该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和技术来共同解决,航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需要生物、材料、化学、物理、信息电子、计算机、控制科学等学科知识间的高度交叉融合,此次生命“小立方”的顺利搭载也诠释了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青年师生们应在跨学科交叉融合点上多思考、多探讨、多合作,做出更多的创新性成果。
邓教授在报告最后指出,他所带领研究团队始终坚持“重视医工融合,根植生物学基础,形成特色优势,服务载人航天工程”的宗旨,聚焦于人在太空的生命健康问题。介绍了研究团队在空间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微重力生物学效应研究、辐射损伤的药物防护 、航天复合环境精神行为与工效学研究 、中国空间站微生物安全防控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着重介绍了4月20日利用我国天舟1号(TZ-1)货运飞船搭载“微流控芯片空间细胞共培养和分析测试装置”项目和
即将于6月1日利用美国SPACE XI飞船升空搭载“空间环境致生物微进化规律实验载荷”项目
的研究背景、科学问题、关键技术、研究技术路线等内容。其研究目的在于减少航天员长期飞行出现的神经系统的功能性变化、免疫系统损伤、心理障碍等负面影响,进而为长期载人飞行健康保障以及深空生命信息探测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 本文来源:北理工新闻网 )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