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商业航天热存隐忧 遥感卫星远超实际需求真正有竞争力的不多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RobertFep
限制会员
263
主题
-3
回帖
-19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 积分
积分
-19
私信
航天
588
0
2017-5-29 12:40:56
“近几年我国商业航天蓬勃兴起,势头很好,但就怕资本‘一窝蜂’进来,没赚到钱,反而赔了钱。”作为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高级顾问,顾逸东代表今年关心的事,是如何促进我国商业航天的进一步发展。 顾逸东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商业航天是以市场为直接导向,采用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从国际上来看,航天领域已经逐步形成军用、政府、商业三足鼎立的情况。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6月美国在轨运行的
地球
轨道卫星共576颗,其中政府132颗,军方146颗,商业卫星286颗——占了半壁江山。 近年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大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航天活动,商业航天也迎来“春天”。“目前我国各方面提出的商业卫星计划令人眼花缭乱。据粗略统计,正在实施或已经披露的计划有十几个,发射卫星总数达到572颗,通讯与遥感大约各占一半。”顾逸东调研后认为,目前各种商业发射计划的市场需求调研、商业前景预测等不够充分,风险意识不强,比如遥感类卫星数量上大大超出市场实际需求。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谭永华代表观察,受到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启发,国内不少民间资本也开始投资设立私营的航天科技企业。“但是国内商业航天,很多是资本运作的结果,真正有竞争力的不多。大家一哄而上,最后还是会大浪淘沙。”谭永华说。
中国商业航天热存隐忧 遥感卫星远超实际需求
“商业航天发展是大势所趋,同时航天产业也是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殊产业,应该制定具体的规范和政策,鼓励并引导商业航天的有序发展。”顾逸东建议。 在谭永华看来,这些方面,应该多向商业航天强国美国“取取经”。“SpaceX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体制机制。”谭永华介绍,SpaceX接收了来自美国军方和政府的大量订单,同时美国军方也向SpaceX解密了大量航天技术,此外双方在发射场等方面有密切合作。 就我国国内的情况而言,顾逸东认为,一方面应该出台扶持商业航天发展的具体措施,例如给予税收和信贷优惠,提供基础设施利用、技术标准服务等;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商业航天热潮中部分计划和指标重复、非理性投入等现象,要加强引导,避免“一窝蜂”上马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记者刘园园)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