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0 0 0

独家:太空创业前景看好 但目前尚未成气候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4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航天 470 0 2016-11-22 22:00:25

马上注册,加入外空网,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p>  (中国太空网讯)美国行星实验室公司(Planet Labs)正在招收新员工,斯派尔全球公司(Spire Global)、一网公司(OneWeb)、轨道洞察公司(Oribital Insight)以及先前叫做天空盒子成像公司(Skybox Imaging)的Terra Bella公司也在招工。由于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的青睐,这些太空创业公司的招聘广告可谓一条接着一条。然而,几乎就在同时,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业内其他许多主要宇航单位却在忙着解雇员工。</p><p>  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年度《航天报告》显示,2006年美国航天领域的就业人数达到高峰,有266696人就职于民用和商用航天组织。但在有据可考的2014年,这一数据下降到了221585人,降幅超过17%。</p><p>  这些数字真实,但并不全面。美国航天基金会和其他一些组织通常将美国劳工统计局的分类作为判定航天领域就业情况的依据。然而,对于近些年成立的主营天基传感器数据和服务销售的太空创业公司来说,这些分类并不适用,因为它们并不生产卫星或火箭。行业就业统计能够跟踪航天工程师和机械师的就业情况,但却无法提供太空创业公司软件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的招聘情况,更不用说会计和销售人员了。美国航天基金会研究和分析总监迈卡·沃特-朗格说:“因为这些新公司涉及的工作并不是传统的制造类工作,所以我怀疑,随着这些公司的发展壮大,谁也摸不准这一领域的就业情况到底如何。了解小卫星运载火箭制造公司的就业情况很好办,但跟踪地球观测数据提供和分析商的就业情况却有难度。”</p><p>  不过,鉴于这些新兴企业规模较小,即使准确算出了新增就业机会,也不可能对行业整体劳动力情况造成太大影响。沃特-朗格说:“这些创业公司的兴起着实令人兴奋,但是如果把它们一五一十地凑一起,可能也只有波音公司(Boeing)或洛马公司(LM)一个项目团队的规模。我没有低估它们的意思。在过去几年中,我们确实看到了它们实质性的增长,但现在来谈它们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还为时尚早。”</p><p>  开支方面也是同理。从卫星销售总额来看,太空创业公司在小卫星上投资的数百万美元也仅是沧海一粟。“与传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相比,这些小卫星的单位成本很低,因此至少就目前来看,其在整个市场中的占比并不足道。”美国阿瓦山特咨询公司(Avascent)的高级分析师乔纳森·贝兰德说道。</p><p>  美国及其他各国的政府开支都在增长,占据了整体市场的主导地位。NASA的预算从2006年的151亿美元上升到了2016年的193亿美元。美国军事航天的支出也趋于上升,从2006年的257亿美元增长到了2012年的276亿美元,尽管当时的年度《总统航空航天报告》声称开支总额急剧下降。分析师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支出紧缩,因为最新的数据并不包含国防部(DoD)、国家侦察局(NRO)和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开展的秘密空间活动。阿瓦山特咨询公司预计,政府在空间领域的开支仍将继续攀升。</p><p>  如果从2015年的走势来看,太空创业公司可能会在未来市场中分得大块蛋糕。美国陶锐咨询公司(Tauri Group)在2016年2月发布的《创业空间:商业太空企业的投资增长》一文中指出,2015年风险投资家向太空创业公司投入了18亿美元,比它们此前15年收到所有投资的2倍还多。</p><p>  然而也应看到,其中的两大单交易占去了这18亿美元的一多半。2015年,富达投资集团(Fidelity Investments)和谷歌公司(Google)花费了10亿美元购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约10%的股权。一网公司则在A轮融资中斩获5亿美元。</p><p>  没人知道投资者何时会对这些刚起步的太空公司失去兴趣,但纽约投资银行近地公司(Near Earth LLC)合伙人霍伊特·戴维森希望泡沫近期不要破灭。在2016年2月23日召开的小卫星研讨会上,他曾说:“目前得到投资的太空创业企业可能只有几十个甚至几个,但它们的商业计划充满新奇,我真心希望它们能得到长期投资和关注。”</p><p>  太空创业者们期望改变航天产业。他们不研发几百乃至上千千克的先进航天器,转而利用商业器件打造几十或上百颗小型低成本卫星组成的星座,以提供气象数据和地球图像。其他一些新兴企业则决心降低各种载荷的发射成本。</p><p>  美国航天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艾略特·普拉姆曾在一封邮件中提到:“当前,商业模式已大行其道。信贷利好加之免受政府不合理承包模式、外行行为和低下效率的干扰,使得商业卫星运营商能够在下游产品和服务领域打造高效价值链,从而获得成功。GPS芯片已经商品化,蓬勃发展的立方体卫星也正在经历这一过程。全球已有30亿个太空相关应用程序在智能手机上运行。”</p><p>  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一些老牌航天公司,尤其是那些成长了几十年,已被客户需求塑形、被政府承包规则捆绑、被风险控制牵绊的企业来说,可谓挑战重重。何以应对?纽约阿历克斯伙伴咨询公司(AlixPartner)在2016年2月份发布的一篇名为《太空:买方市场时代》的报告中提议:资深航天公司必须改造自己,通过降低成本、精简业务,把诸如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之类的产品更快地推向市场。</p><p>  “是时候褪去工艺建造杰作的外衣来单纯地看待这些产品了!本质上,它们就是航天工业制品。”阿历克斯伙伴咨询公司总监戴维·瓦尔曼说,“如果我们能低价建造它们,那何必再苛求它们运行15年?技术正在飞速发展,15年的设计寿命毫无意义。”</p><p>  通常,研制一颗寿命为15年的复杂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需要2~3年,甚至需要7年左右时间,这颗卫星才会给运营商带来利润。阿历克斯伙伴咨询公司总监艾瑞克·科隆伯格指出:“卫星运营商和卫星制造商必须压缩这个周期,要降低系统成本,同时还要尽快发射。”</p><p>  举目四顾,太空公司都在努力适应这一浪潮。但是,对一些机构庞大、人员复杂、模式老旧的机构来说,这并非易事。“有些公司已经成功做出了改变,但其余的都麻烦不小。”科隆伯格说道。</p><p align="center"> kjqb.jpg </p><br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