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0 0 0

卫星发射与航天国际合作专家王建蒙

ufoman
论坛元老

3789

主题

-6

回帖

929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航天 336 0 2016-11-22 22:14:08

马上注册,加入外空网,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p>  2016年10月27日,“2016中国卫星应用大会”暨“2016中国国际卫星应用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于北京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天地海三位一体的卫星服务”,主要研讨卫星应用如何融入信息网络发展之大潮,如何发挥卫星在广域覆盖、“动中通”、移动宽带等方面优势,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p><p>  航天新媒体记者有幸于会议现场对卫星发射与航天国际合作专家王建蒙先生进行独家专访。</p><p align="center"> vinn.jpg </p><p>  卫星发射与航天国际合作专家 王建蒙</p><p>  <strong>推动卫星应用,牵引航天系统战略发展</strong></p><p>  航天应用范围甚广,包括火箭、卫星、测控通信、卫星应用、发射场、航天员、返回着陆、空间站八大系统。其中,“卫星应用”是中国航天进军国际的关键。毕竟,航天技术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应用系统。譬如火箭系统,也离不开地面牵引。事实上,目前开展服务的航天飞行器,大多数都是卫星。因此,我们应当将卫星应用提升到牵引整个航天系统的战略高度,推动中国航天更快更好地迈向国际化。</p><p>  <strong>从定点拍摄看小卫星的灵巧机动</strong></p><p>  小卫星虽不具备传统大卫星的大容量、强功率、广应用等优势,但其灵活性特点显著。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载人航天领域的交会对接画面,之所以可以高清、实时地传回地面,伴飞小卫星功不可没。伴星跟随航天器以每秒7.9公里的速度同步飞行,定点拍摄对接实况,这是大卫星难以实现的工作。</p><p>  <strong>从“天地”通信看测控系统的巨大飞跃</strong></p><p>  我们来做个对比。首先,是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当年“上天”的情形。那时候的指挥室里气氛凝重,紧张一片。原因是在进入预定轨道前,由于通信范围覆盖的限制,航天员与地面会有短暂的通信中断。此时的指挥室对航天员情况一无所知,直到几分钟后飞行器再度进入测控捕捉带,才与航天员恢复通信,确认其平安。这时,指挥室工作人员心中的大石才算落地,激动万分——中国航天员首次“飞天”成功!再来看看如今航天员王亚萍“太空授课”的情形。要知道,航天器每分钟飞行几百公里,一旦测控系统无法捕获到信号,通信就会“掉线”。一个小时的太空授课,航天器几乎绕地球飞行一周,确保授课不中断的难度可想而知。再如,航天员景海鹏在太空收看的《新闻联播》,需要将地面通信图像发射到太空,并且做到无缝隙、不中断。由此可见,测控通信技术的巨大飞跃。拿数据说话就是:测控覆盖范围从当年的不到50%扩展到现在超过了80%。</p><p>  <strong>不论“出身”,我们共同的血脉是“中国航天”</strong></p><p>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小卫星怎样才能快速进入应用领域,为社会、民众造福。后来我意识到:“运载”方式不容忽视。八十年代末,中国首次搭载瑞典佛利亚卫星发射,打开了小卫星国际合作的局面。然而,“搭载”这种发射方式限制太多,需要包括窗口期、重量、频率、整流罩空间等各类因素的考量。由此,关于“小火箭”的构想应运而生。从2003年到2014年,我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先后数次组团去欧洲各国拜访火箭研制部门与管理机构,足迹遍布意大利、荷兰、瑞典、瑞士等。通过反复的国际交流与研讨,坚定了“小卫星应用所需的小火箭必须得到重视”这一想法。然而现在,几年过去了,小火箭的应用依旧遥遥无期。一方面,小卫星市场的发展急需小火箭的协助;另一方面,国家拥有小火箭技术却未重视应用。要想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国家大力扶持民营火箭公司,使之作为中国航天在小火箭领域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我们必须牢记,不论民营还是国企,只要在中国大地做出产品,都是“中国航天”这一共同的品牌。</p><p>  <strong>国家扶持,助力民企回报民生</strong></p><p>  案例一</p><p>  浙江利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2012年介入航天产业,是中国第一家全民营商业卫星公司,致力于微小卫星的研制、整星组装、代理发射及后期卫星应用的推广。利骓电子公司非常幸运,因为浙江丽水当地市委市政府极具前瞻性,一直以来对利骓电子公司大力支持。该公司已经成功研制、生产、总装、测试完成三颗“丽水一号”商业遥感微小卫星,计划于今年11月中旬在酒泉发射。此次发射将采用“搭载”方式,利骓电子希望日后能得到小火箭技术的支持,更好地为国家、为地方、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成为推动地方创新创业的生力军。</p><p>  <strong>畅谈卫星产业发展</strong></p><p>  案例二</p><p>  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在小卫星领域颇有建树。其强大的技术团队包含了部分来自国企的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正是这些科研工作者的精尖技术基础与丰富科研经验,为蓝箭创造了立足市场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民营企业离不开国家在政策与技术双重层面的引导、扶持和推动。国家政策也应该发挥对民营企业的引导与扶持,在诸如动力系统这样的领域展开与民企的合作,既解决发动机制造企业任务不饱和的现状,也解决了民企所需要的产品支持。</p><br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