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黑洞“食量”变化使类星体快速消失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Mpl8Injug
限制会员
307
主题
-2
回帖
-16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积分
-16
私信
黑洞
440
0
2017-9-7 08:19:03
科技日报讯 (记者徐玢)类星体是宇宙中最为明亮的天体之一。观测发现,有些类星体消失的速度比预想的速度快很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教授王挺贵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这类天体中心黑洞“食量”的剧烈变化,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成果发表在9月1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快报》上。
天文学家认为,每个星系中心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有些星系中央的黑洞会吸积周围的物质释放高能辐射,这些星系核心被称为活动星系核(AGN)。类星体是活动星系核的一种。过去认为,类星体会在数百万年内保持耀眼的光芒,然后花费上万年的时间逐渐暗淡。但观测发现,有些类星体只需几年时间便会变暗、消失。它们被称作类型转变类星体。
相应地,根据光谱特征,AGN可分为Ⅰ型和Ⅱ型。论文作者之一、中科大天文系博士生盛振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类型转变类星体即是类星体在两种类型之间发生了转变。统一模型认为,两类AGN本质上是相同的,是不同视角对同一事物造成的观测效应。但类型转变AGN的出现对统一模型提出了挑战。“对此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类型的转变是由于尘埃云团在视线方向的遮蔽,另一种认为是由于中央黑洞自身吸积率的剧烈变化。”盛振峰说。
中科大研究团队利用广域红外巡天望远镜(WISE)的数据,研究了10个类型转变AGN的中红外光度,首次发现了它们的中红外光度变化。研究发现,其红外光变对于光学光变存在滞后响应,无法用尘埃遮蔽来解释,只能归结于通过吸积盘流入黑洞的物质的量发生了变化。此外,红外光变的幅度也无法由尘埃消光的变化来解释。基于这种思路,中科大团队同时观测到了AGN中心黑洞吸积盘的光度变化,以及外围尘埃环对这种变化的响应。
该工作对于研究黑洞吸积物理过程有重要启示作用,同时有助于研究尘埃环结构。正确诊断类型转变AGN的机制有助于天文学家追踪气体和尘埃如何掉入黑洞,理解黑洞和星系的共同演化。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小行星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