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发展气象卫星 监测全球风云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航天
335
0
2016-11-22 17:29:30
今年是我国气象卫星事业40周年。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航天和气象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顽强拼搏,我国气象卫星事业快速发展,风云气象卫星技术水平、应用效益和国际影响不断提高,已成为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p> <strong>一</strong></p><p> 4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气象卫星事业发展。1969年,面对严峻的防灾减灾形势,为了打破发达国家在气象卫星技术上的封锁,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地指出,要自力更生搞基本建设,要赶快改变落后面貌,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并于1970年亲自批准研制气象卫星的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久,在当时国民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邓小平同志不仅同意保留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研制任务,还批准了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研制计划。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中国气象局时强调,气象预报是否准确,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关系到经济建设,关系到社会稳定,气象工作要始终抓住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服务。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对风云气象卫星的发展和业务运行给予很多的关心,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大力发展气象卫星,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搞好各项气象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p><p> 40年来,广大航天和气象科技工作者面向国家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自力更生,团结协作,坚持不懈,屡克难关,使我国气象卫星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大幅提升,为有效监测气象灾害、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了强大支撑,为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p><p> 风云气象卫星的成功饱含广大航天和气象科技工作者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是我国在国防科学技术道路上独立自主、艰苦探索的集中体现,是我国高技术领域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集中体现,是航天和气象科学技术紧密融合、共同进步的集中体现。实践充分证明,坚持自主创新、加强部门合作、统筹星地发展,始终是气象卫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道路;面向国家需求、坚持服务优先、切实发挥效益,始终是气象卫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p><p> <strong>二</strong></p><p> 从1988年起,我国先后成功发射了11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目前有6颗气象卫星在轨业务运行,实现了静止气象卫星双星观测和在轨备份,极轨气象卫星组网观测和多种功能。我国已成为国际上同时拥有静止气象卫星和极轨气象卫星的少数国家和地区之一。</p><p> 我国已经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气象卫星等高技术领域的巨大差距,摆脱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业务垄断,确立了在
地球
观测领域应有的国际地位和尊重。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技术已经达到了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成为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中的重要成员,包括美国、欧洲国家在内的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接收和使用我国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和产品,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与欧美等国的气象卫星一起,形成了对地球大气、海洋和地表环境的全天候、立体、连续观测的卫星观测网,大大增强了人类对地球系统的综合观测能力。</p><p> 风云气象卫星应用广泛,效益突出。目前,风云气象卫星已经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资源开发、信息传输、科学研究等多个重要领域,以及气象、海洋、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航空、航天和军事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应对防范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生态遥感监测和森林火灾监测预警、环境遥感监测和环境灾害监测预警、海洋遥感监测和海洋灾害监测预警、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和粮食产量监测预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1998年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投入运行以来,对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292个台风、登陆我国大陆的93个台风监测无一漏网,显著减少了台风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首都庆祝活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的重大气象服务保障中,风云气象卫星功不可没。</p><p> 风云气象卫星的发展也为我国航天和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试验平台和关键技术,其技术水平高,长寿命稳定运行,应用效益广泛,社会影响大,国际地位高,不愧为我国民用航天事业的“品牌”和佼佼者。</p><p> <strong>三</strong></p><p> 加速建设气象现代化,加快发展卫星高技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p><p> 2007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到甘肃省气象局视察和慰问,勉励广大气象工作者把气象工作做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福祉安康服务。</p><p> 2009年12月,温家宝总理亲临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殷切希望广大航天和气象科技工作者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建设世界卫星探测先进国家,更好地为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服务,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p><p> 展望未来,通过风云二号03批、风云三号02批和风云四号等卫星工程的实施,到2020年,我们将实现静止气象卫星的升级换代和业务化,实现极轨气象卫星上午星、下午星和降水测量雷达星三星组网观测,卫星观测资料在数值预报模式资料同化中占有的比例明显提升,在自然灾害、环境、农业、生态、海洋等方面的监测能力显著加强。</p><p> 我们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支撑发展为己任,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我国气象卫星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气象卫星应用能力和效益,不断增强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