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空间科学需奋起直追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航天
409
0
2016-11-22 18:54:27
<strong>顾逸东院士:空间研究不能重技术轻科学</strong><p> <strong>“我们不重视空间科学的时间太长了,要改变重技术轻科学的状况。”顾逸东院士日前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召开的“我国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前沿论坛上如是说。论坛上,十几位院士和近百位科学家共同分析了空间科学的国际现状、成就和趋势,讨论了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针对我国空间科学发展战略和政策提出了建议。</strong></p><p> <strong>航天大国,却是空间科学小国</strong></p><p> 空间(航天)领域包括空间科学、空间应用和空间技术三个相互联系紧密又互不相同的主要方面。这三个方面不可替代、相辅相成。但长期以来,我国对空间科学不够重视,顾逸东院士说:“我们不重视空间科学的时间太长了,要改变重技术轻科学的状况。”</p><p> 至今我国空间科学尚无被国际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我国空间科学规模小,投入少,只发射过少量科学卫星,进行了约100项空间实验。而国外空间机构中空间科学预算占比普遍为20%-30%,完成了约5000项空间实验,我国无论投入还是比例尚无法相比。目前全世界有92颗科学卫星在轨运行,约占卫星总数的10%;但我国的100多颗卫星中没有一颗科学卫星。统计表明12年来我国空间科学论文数(sci检索)排名世界第七,但影响力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p><p> 与此同时,国际空间科学却在不断发展着。顾逸东说:“几十年来,国际上实施了几十项大型空间科学计划,在发射的6000个空间飞行器中,专门从事空间科学研究的卫星和深空探测器约700颗,除军用卫星外占20%以上,建造了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等综合研究设施,开展了数千项空间科学实验”。如发现了
太阳
风和
地球
辐射带,发现了地球极区臭氧洞,发现了
火星
上的甲烷和水冰,发现了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精细测定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宇宙年龄,推动建立了恒星结构演化、宇宙大爆炸模型理论,发现了微重力下生物、流动、燃烧和材料制备过程中的许多新现象和规律,验证了广义相对论一些重要效应,等等。这类革命性的发现源源不断,有些领域有如井喷,全面更新了对太阳系、天体、宇宙和地球的认知,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宇宙观和自然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1971年以来,有五项诺贝尔奖授予与空间科学直接相关的科学家。</p><p> 各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空间科学规划。国际空间站进入科学研究高峰期,今后十年国际上计划发射50多颗科学卫星,科学目标更趋集中,酝酿着对物理学、生命科学、宇宙科学和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预示新一轮的科学革命或许正在孕育之中。</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