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航天强国需新一代环保运载火箭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航天
315
0
2016-11-22 20:51:47
<p align="center">
</p><p>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使用了新型整流罩。徐婷婷摄</p><p> “近二十年,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发射的平均成功率可达96%,这一成功率已领先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首位。”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基地紧锣密鼓地准备首次发射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郝照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p><p> <strong>中国跨入国际航天第一梯队</strong></p><p> 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不仅代表一个国家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也体现了其最终利用空间和发展空间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它既是一个国家航天能力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p><p> 我国运载火箭的老专家陈克明曾说过一件往事:1968年1月26日,在我国内蒙古呼和浩特东郊的一家航天工厂里,长征一号第三级固体发动机首次试车。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径为770毫米,装药量将近2吨,它的使命是在飞行到600公里高空后点火,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至预定轨道。但谁也没有想到,点火后仅仅30秒,发动机竟然发生爆燃,带着熊熊火焰“挣脱”了试车台。而仅仅一年半以后的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宇宙飞船就实现了登月。</p><p> 这就是当年我国航天事业和世界航天强国的差距。郝照平说,中国航天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p><p>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颗人造
地球
卫星“东方红一号”射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宇宙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2007年 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航天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开启了我国探月工程。这中国航天史上的三大里程碑,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艰难而飞速的发展。</p><p> 郝照平说,“十二五”期间,俄罗斯每年航天发射数量保持在20-30次,最高达到了35次;美国每年20次左右;中国则以每年近20次的数量稳居第三,这表明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已跻身国际第一梯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了串并兼具、固液并存、常温和低温共用,三级和上面级可实现两次起动,还能实现一箭多达20星的发射,我们的运载火箭已经能把卫星送到任何轨道。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也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尊重。</p><p> <strong>人才是中国航天最大的优势</strong></p><p> 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记者见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试验队的科技人员中,年轻的新面孔越来越多。</p><p> 郝照平认为,中国航天的未来在于人才的优势。截至2013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17万余员工中,45岁及以下的人员占81%,35岁及以下的占54%。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35岁以下人员比例为53%,科技人员平均年龄为35.3岁,比欧美发达国家要年轻15岁。该院负责型号研制的130位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平均年龄为45.6岁,正是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出重大成果的年龄段。</p><p> 60年前,中国航天事业刚刚起步时,就汇聚了一大批难得的科技精英。当时的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毕业是按国家计划分配的;而现在的年轻人是在自主择业的大环境下主动选择航天事业的,他们更看重的是航天事业的重大意义和发展空间。“正是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
火星
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以及北斗导航系统等一系列重大的航天工程相继推进,有事可干,有‘星’可追,才吸引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文化、有抱负的年轻人投身我国航天事业。”郝照平说。</p><p> 对此,美国航天局前任局长迈克尔?格里芬也承认:“我们认为最可怕的不是中国航天所取得的成就,而是现在领军和主导中国航天的这些人太年轻了。他们会工作很多年,会创造很多骄人的业绩。”</p><p> <strong>重型运载火箭将于2030年前后首飞</strong></p><p>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长征火箭共发射48次;“十二五”期间,长征火箭发射86次。从2015年9月13日至今年2月2日,长征运载火箭总共执行了9次发射任务。以单一系列的运载火箭执行如此高强密度的发射,在国际上也并不多见。</p><p> 郝照平说,预计“十三五”期间,长征火箭的发射将达110次,年增长率逾50%。到2020年,年均发射运载火箭30发,我国在轨航天器数量将超过200枚。同时,我国还将成为全球第五个能够进行深空探测的国家。</p><p> 未来运载火箭的三大发展方向是低成本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和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子级可以回收的运载火箭可以有效降低运载火箭的成本。据悉,对世人关注的这一研发项目,该院研发中心也在积极研究中。该院可回收火箭团队负责人申麟日前曾透露,也许他们将采用与美国SpaceX公司不同的技术路径。“因为我国‘神舟’飞船采用的单伞回收方式已经非常成熟,再加上缓冲气囊,我们的缩比箭体回收实验证明,有望取得更好的效果。”他说。</p><p> 长征七号副总指挥张涛说,这次实现首飞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们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今后将根据不同的航天任务实施不同的改型,也已在计划之中。“可以说,现役运载火箭的更新换代已被列入规划,未来将是老一代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共存时期,但长征七号及其改进型在未来十多年里有可能承担80%的航天发射任务。”</p><p> 今年第四季度,文昌航天发射中心还将发射我国新研制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可将25吨重的物体送上太空,成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和探月工程新的生力军。明年,长征五号将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将“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五号”探测器执行我探月工程“绕、落、回”的返回阶段任务,难度也最大。它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成,目前的目标是它将为我们带回约2000克的月球样品。</p><p> 郝照平说,明年长征七号发射“天舟一号”,并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交会对接后,预计在2018年将完成研制并发射“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将正式起飞。随后,还将发射两个实验舱与“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交会对接。</p><p> 他透露说,目前,该院已领衔开展推力更大、运载能力更强的重型运载火箭的技术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他们的设想是,用15年时间完成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的研制,将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比现在提升5倍以上,并在2030年左右实现首次飞行。届时,它将在更为遥远的深空留下我们中国航天人探索宇宙秘密的航迹。</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