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通天塔下,原来有这样的惊心动魄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605
0
2017-4-12 10:48:07
<p> 漫步现代化的文昌航天发射场,谈起周湘虎、何睿、胡旭东,只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只是成千上万名航天人中的一员,就像发射塔架上一颗颗不起眼的螺钉。但正如发射场那幅标语写的那样:“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在中国航天事业的漫漫征途中,谁又能说,他们不是逐梦九天的弄潮儿?请看《解放军报》的报道:</p><p> 通天塔·追梦人</p><p align="center">
</p><p> ■宗兆盾</p><p align="center">
</p><p> 2016年6月25日晚,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资料图片)</p><p> “天舟一号”马上就要发射了,海南文昌又变得热闹起来。“躺在海边看发射”“最美航天风情小镇”……遍布大街小巷的广告提醒着人们:您已经来到中国最南端的航天城!</p><p> 文昌位于海南岛东北角,背靠首府海口,坐拥广阔南海,是中国著名的侨乡。2009年9月14日,古城文昌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在文昌市龙楼镇奠基开工。海潮激荡、浪花飞舞,椰林深处,一座雄心勃勃的现代化航天城展开了蓝图。</p><p> 去年,新建成的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一亮相,便赢得世人喝彩。6月25日,长征七号火箭一飞冲天;11月3日,大推力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媒体评论称: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迈步新的长征!</p><p> 回望火箭点火升空的那一个个精彩瞬间,总有一些故事让人难以忘怀,总有一些人让人心存感动……</p><p align="center">
</p><p> 周湘虎自豪地望着长征五号在他参与修建的轨道上缓缓垂直转运。(资料图片)</p><p> 1</p><p> 周湘虎,文昌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一名青年工程师,也是最早一批来到文昌的航天建设者。彼时的文昌,还保留着原始的热带风貌。占地1.6万亩的发射场区,大部分被原生椰林、灌木丛林覆盖,沼泽、滩涂遍布,眼镜蛇等毒蛇出没其间,红蚁白蚁成群结队,还有飞起来如同一团黑云压顶的蚊蠓……</p><p> 周湘虎他们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每天在荆棘丛中蹚路打桩,一寸一寸勘察场区地形地貌。一天的野外作业下来,个个都被蚊虫叮得满身包,被灌木丛划得浑身血口子,脸上脖子上大面积脱皮,脚上磨得大泡套小泡,血水粘住袜子,脱都脱不下来。一次实地勘测,途经一片湿地,周湘虎像往常一样闯在最前面,不料一脚踏进了沼泽,一会儿工夫就陷到了大腿根,战友们用背包绳、椰树枝当工具,七手八脚折腾了半天才把他拽出来。</p><p> 2011年,正是发射场工程施工最紧张的时候。周湘虎一人负责了两座发射塔架的施工监理。</p><p> 9月初,发射塔架导流槽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量达到3000多立方米。根据工程技术要求,浇筑必须连续进行。周湘虎日夜铆在施工现场。白天,忍受着海边的强烈阳光刺激;入夜,忍受着施工现场的电弧光、高强度射灯连续照射。悲剧就在这时突然袭来——那天下午,周湘虎突然感到头部一阵剧痛、眼前一片模糊。部队紧急协调把他送到了北京同仁医院,经过手术治疗,医生宣布:病人左眼已完全失明,右眼视力仅有0.04。</p><p> 由于长期两地分居,在北京做手术那段时间,是周湘虎与妻子女儿一起度过的最长时光。那天,正好赶上周湘虎33岁生日,他让7岁的女儿和自己一起吹蜡烛,没想到,懂事的女儿却说,“爸爸怕黑,我不吹”,说完一头扑进周湘虎怀里,眼泪顺着爸爸的手臂往下流。</p><p> 离开北京前,周湘虎说想去天安门看升旗。那天清晨,战友们陪着他“听”了一次升旗仪式。“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周湘虎心里也拿定了主意:我还是要回工地!就算两只眼睛都瞎了,听也要听着大火箭从发射场腾飞!</p><p> 术后不到两个月,他又一次出现在熟悉的施工现场。作为工程监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每天看图纸、记数据、查纰漏、保质量。为了看图,他随身揣着一个放大镜,几乎要贴在图纸上才能看清那些线条和数据。看上几分钟,眼睛疼得受不了,他就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过电影”,直到把图纸上所有内容都记清楚了再接着看。就这样,两个发射工位、摞起来1米多高的施工图纸,被他牢牢刻在了脑海里。</p><p> 火箭升空的那一刻,周湘虎和战友们远远望着火箭渐飞渐远,又唱又跳,又哭又笑。大家知道,其实周湘虎已经看不清塔架的模样,巨大的火箭拖着尾焰,在他眼里,也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光点。周湘虎却说:“没关系,我心里边都看着呢。”</p><p align="center">
</p><p> 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记者冯凯旋 摄(资料图片)</p><p> 2</p><p> 入伍来到某特种工程安装总队,何睿才发现“上当了”。1990年出生的他在家学的就是汽修,使的是钳子、扳手;来到安装总队,干的还是老本行,用的是焊枪、老虎钳,连摸摸真枪的机会都没有。</p><p> 后来,何睿才明白,别看部队名字土,干的事业可大着呢!从原子弹地爆塔架到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从载人航天发射场到“嫦娥”卫星发射场,从战略导弹发射竖井到高新技术工程试验靶场,总队组建50多年来,几乎参与了我国全部尖端武器装备试验场的建设。</p><p> 2011年5月,何睿来到海南文昌,参加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建设施工。</p><p> “建设新一代航天发射场,是总队施工地图上的新地标,是总队辉煌历史上的新篇章!”领导这么一讲,何睿心里就像烧起了一团火,比工地上热辣辣的
太阳
还炽烈。</p><p> 那天,何睿和战友们正在进行发射塔架导流槽施工。4000吨钢筋,被他们插花一样插满了导流槽的作业面。海南的天依然蓝得那么透明,正午的日头像往常一样晒得人睁不开眼睛。被太阳暴晒后的钢筋,温度能有五六十摄氏度,隔着胶鞋都烫脚,汗水滴在上面,刺刺冒烟。</p><p> 何睿正在脚手架上捆扎钢筋,只觉得一阵眩晕,突然,眼前一黑,脚底一滑,一跤跌落下去。战友们只听何睿“啊”的一声,抬头看时,全都惊呆了:密密麻麻的钢筋丛林里,何睿仰面朝天被一根安全绳悬吊在空中,一根拇指粗的钢筋穿透他的大腿,直接插进了腹腔。大家一边呼喊着何睿的名字,一边把他从几十米深的导流槽抬出来。飞驰的救护车上,连长冯晓死死握住何睿的手,一遍遍地呼唤:“兄弟,挺住!马上就到医院了,挺住!”半路上,何睿苏醒过来。他艰难地睁开眼看了看冯晓,嚅动着嘴唇,断断续续挤出一句话:“连长,对不起,我又惹麻烦了……”听到这话,冯晓的眼泪唰地下来了。</p><p>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手术抢救,何睿终于脱离了危险,医生说,这小伙子真是命大!那根钢筋还差一小点就戳到了大动脉,近60厘米长的钢筋穿进身体,竟然没有伤到任何器官,简直是个奇迹!</p><p> 术后不到1个月,何睿就出院了。部队不让他干重活,他就跑到塔吊班跟着学吊装,“大家都在拼命干,我又不缺胳膊少腿,总不能闲着吧?”施工结束后,何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3</p><p> 胡旭东,这位曾经上过央视《开讲啦》节目讲台的“80后”帅小伙,已多次担任航天发射“01”号指挥员。</p><p> 从“风云”到“北斗”,他组织指挥的航天发射任务,发发成功,次次圆满,人称“福将”。可这位“福将”在担纲长征五号火箭首飞任务“01”号指挥员时,却着实被“将了一军”。</p><p> “长五”发射“零日”那天,火箭点火时间被设定为18:00。</p><p> 上午10时,动力分系统报告:火箭助推器氧排气管泄漏,不能正常实施加注!发射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经过现场紧急排故,确认加注可以继续,火箭点火时间被推迟到了19:01。</p><p> 这,仅仅是惊心动魄的开始。下午17时左右,火箭发动机预冷失效,这是关系到发动机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性指标,指挥部先后启用6套应急处置预案,均告无效。</p><p> “嘀嗒,嘀嗒”,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离发射窗口越来越近。指挥大厅里,从院士到专家、从将军到士兵,人人手心里都捏着一把汗。有专家建议,组织应急撤离,泄出火箭燃料,检查排除故障后重新组织发射。</p><p> 可泄出燃料谈何容易?当时,火箭贮箱里已经注满了数百吨液氢液氧,就像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一根针掉在地上产生的能量,都有可能引爆液氢这个高能“魔鬼”,使整个发射场区毁于一旦。</p><p> 全世界的目光都在瞩目海南,等待着“长五”首秀。取消发射,中国航天的金字招牌势必蒙上阴影。</p><p> “让我们再试一次!”4名抢险队员冒着生命危险登上发射塔架,对发动机预冷设施进行人工操作。火箭发动机温度终于降了下来。经过现场会商,点火时间重新设置为20:40。</p><p> 20:37,胡旭东镇定地发出“3分钟准备”口令。不料,险情再次发生。动力系统报告,火箭箭体上一个连接器因低温结冰,未能正常脱落!</p><p> “复位脱落程序,重新组织脱落……”反复3次之后,随着一阵冰碴飞溅,连接器终于成功脱落。火箭点火时间又被推迟到20:41。</p><p> 20:40,发射已进入倒计时1分钟,火箭控制系统突然报警。整个指挥大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等待着“01”号指挥员的决断。经过对控制系统数据进行认真分析,胡旭东迅速作出判断:“控制系统能够正常执行发射程序”。</p><p> 20:42,胡旭东再次发出“1分钟准备”口令,长征五号重新进入发射准备程序。</p><p> “……3、2、1、0,点火!”随着胡旭东清晰坚定的口令,20时43分04秒,长征五号火箭拔地而起,直上云端。面对瞬息万变的突发情况,“80后”指挥员胡旭东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以精准的判断决策、科学的指挥调度,为中国航天写下了新的一页!</p><p> 漫步现代化的文昌航天发射场,谈起周湘虎、何睿、胡旭东,只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只是成千上万名航天人中的一员,就像发射塔架上一颗颗不起眼的螺钉。但正如发射场那幅标语写的那样:“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在中国航天事业的漫漫征途中,谁又能说,他们不是逐梦九天的弄潮儿?</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