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告别航天飞机时代 谁来接棒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559
0
2016-10-31 18:44:35
从“发现号”1984年首次发射升空、1999年首次造访国际空间站,到它不久前完成“最后的飞行”,共计39次的飞行任务中有13次是前往国际空间站的,而全球整个航天飞机编队也只拜访过国际空间站35次。 <p> </p><p> 其中,2005年7月26日,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灾难发生后,“发现号”勇敢地承担起了航天飞机返回太空的重任,并成功地为国际太空站补给。在今年2月的告别之旅中,“发现号”又为国际空间站运送了莱昂纳多永久性多功能舱和航天员2号机器人。伴随着美国宇航局最后一个部件的升空和组装,国际空间站可以说已基本建成,“发现号”也站好了最后一班岗。 </p><p> </p><p> “要是没有‘发现号’和其他航天飞机,我们就不可能建造国际空间站,”美国宇航局的航天飞机副项目经理勒罗伊·凯恩说,“别的航天器都不具备运送这些巨大舱室的能力。”这个评价可谓恰如其分,航天飞机的载重量接近30吨,环顾国内外各种航天器,航天飞机一枝独秀,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发现号”又比它的其他几个“兄弟”更为卖力。 </p><p> </p><p> 【数字解说】 </p><p> </p><p> “发现号”的创举 </p><p> </p><p> ——“发现号”累计飞行2.37亿公里,比往返月球288次的距离还长; </p><p> </p><p> ——“发现号”轨道飞行时速为每小时27840公里,相当于出膛子弹速度的5倍; </p><p> </p><p> ——在飞行中大约每90分钟绕
地球
轨道一圈,共计5830圈; </p><p> </p><p> ——服役时间最长,前后纵横27年,总共在轨时间达1年; </p><p> </p><p> ——先后搭载246人飞往太空,是所有航天飞机中运送人数最多的一架,其中包括历史上首位女性航天飞机驾驶员伊林·柯林斯,到目前为止飞向太空年龄最大的航天员约翰·格林(77岁),首位进行舱外行走的非洲裔美国人伯纳德·哈里斯,第一个搭乘美国航天飞机的俄罗斯航天员谢尔盖·克里卡列夫,以及首位进入太空的美国议员杰克·加恩; </p><p> </p><p> ——1986年“挑战者号”灾难后首架恢复飞行的航天飞机,也是“哥伦比亚号”失事后重返太空的第一架航天飞机; </p><p> </p><p> ——将具有开创意义的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将首个类人机器人送入太空; </p><p> </p><p> ——实现了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首次对接,是第一架也是最后一架轮换国际空间站乘员的航天飞机。 </p><p> </p><p> 【翘首以待】 </p><p> </p><p> “发现号”的归宿 </p><p> </p><p> 为美国航天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发现号”已经用近乎完美的表现为它不平凡的一生画下了一个休止符。而后,它将在某个博物馆里颐养天年,在接踵而至的参观人群中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 </p><p> </p><p> 虽然航天飞机舰队的退休计划是已经板上钉钉的事情,但“发现号”最终将下榻哪座博物馆暂时还不得而知。早在2008年美国宇航局曾许诺过要将“发现号”安置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可这个许诺能否兑现并不确定。 </p><p> </p><p> 此前美国宇航局已经发出通知,让有意收藏航天飞机的博物馆提交申请说明,并注明展览的计划及其他细节。目前已经有29个各类组织参与到竞争中来,其中不乏踌躇满志的,提出的展览策划案细致到位。例如,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游客中心计划拿出一亿美元打造一个独特的展示平台。按照他们的计划,展览中的航天飞机看起来就像是在太空中飞行,身后是在深邃宇宙中漂浮着的地球。 </p><p> </p><p> 对航天飞机志在必得的博物馆不止肯尼迪航天中心一家。去年6月,西雅图的飞行博物馆甚至就已经开始建造专门为迎接航天飞机而设计的载人航天展览馆了,虽然他们并不确定这座预计花费1200万美元的展览馆是不是真的能吸引一艘航天飞机到这里安家。其他的竞标者也都拿出了各具特色的展览方案。 </p><p> </p><p> 美国宇航局已经选定在今年的4月12日,也就是人类进入太空50周年纪念日当天揭晓最后的答案。1984年4月12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横空出世,首次执行任务,正式开启了美国太空运输系统计划;30年后的这一天,发现号、奋进号和亚特兰蒂斯号这三架完成历史使命的航天飞机也将最终找到它们的归宿。 </p><p> </p><p> 【众说纷纭】 </p><p> </p><p> 下一站,谁来接棒? </p><p> </p><p> 30岁的航天飞机正值壮年,可这个诞生于冷战竞争中的“早产儿”终究无法弥补运作费用高、安全性能低等诸多先天缺陷。同时,伴随着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的太空梦想早已冲出
太阳
系,放眼于更加遥远的星球和空间。面对如此遥远的距离,在低地轨道上收放自如的航天飞机也只能收拾行囊,匆匆退出历史舞台。 </p><p> </p><p> 也正是考虑到以上种种因素,美国的航天飞机将于今年全部退役。那么,国际空间站建设、补给的接力棒又该交付给谁?下一个空中明星又将花落谁家? </p><p> </p><p>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航天员或许只能依托于搭乘俄罗斯的载人飞船和俄、欧、日的货运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 </p><p> </p><p> 根据美俄两国刚刚签署的2014年~2016年的协议,美国将搭乘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飞往太空。而俄罗斯则借机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开始漫天要价:从2014年开始,每名美国航天员每次都要支付6300万美元的“上天费”,才能乘坐“联盟号”往返国际空间站。而目前,一名美国航天员搭乘俄罗斯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的费用还不到5600万美元,每张“船票”足足涨了700万美元。 </p><p> </p><p> 对此,无计可施的美国宇航局也只能“哑巴吃黄连”。在继续推进猎户座飞船和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工作的同时,美国宇航局更加积极地支持和敦促国内商业企业尽快承担起运送航天员往返国际空间站的任务,以实现“肥水不流外人田”。 </p><p> </p><p> 在美国的后航天飞机时代,谁将占据新的太空制高点?是太空探索科技公司的龙式太空舱和猎鹰九号火箭,还是轨道科学公司的天鹅座飞船和金牛座二号火箭?与航天飞机时代挥手告别的美国,正期待着下一个空中明星的诞生。(刘斐 李懿达) </p><p> </p><p> 来源:中国航天报 </p><p> </p><p> </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