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5日,天文学家在Nature发表论文宣布,在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就处于《三体》中描述的星系)发现了一颗宜居类地行星。这颗行星距地球4.2光年,很可能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系外行星,而这颗行星竟然恰好就是处于宜居带中的类地行星,可能有液态水存在。 论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6/n7617/full/nature19106.html#affil-auth 论文摘要节选: ... Here we report observations that reveal the presence of a small planet with a minimum mass of about 1.3 …Its equilibrium temperature is within the range where water could be liquid on its surface.简要看法:这是一次很靠谱的发现,然而是否宜居值得探讨,个人不是很乐观。
先总结一下这次的发现,nature的标题 A terrestrial planet candidate in a temperate orbit around Proxima Centauri 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一个围绕比邻星的类地行星,并且处在温度适宜的轨道上。
Relative Sizes of the Alpha Centauri Components and other Objects (artist’s impression)
比邻星是一个红矮星,只比木星大一点,直径只有太阳的七分之一,表面温度自然也低很多,只有3000k,不到太阳的一半,黑体辐射单位面积功率跟温度成四次方关系,再考虑到表面积更小,所以宜居带的大小自然也要小得多。实际上这颗行星的周期只有11天,轨道半径更是只有0.05 天文单位,只有太阳半径的十倍多一点。据估计,这颗行星位于宜居带相对靠内的位置:
Proxima Centauri and its planet compared to the Solar System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颗行星到底有多“宜居”? 由于现有探测手段很难精确测定行星的轨道倾角,在使用径向速度法时,只能得知行星扰动在视线方向的投影,因而所知道的都是质量下限:1.27地球质量。根据行星形成理论,这种质量的行星基本只能是岩石行星,这可以说是在以地球为参照时,“宜居”的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自然是温度,从现有轨道数据看,表面温度是满足液态水的条件的。
关于这颗行星产生的径向速度信号,最早是在对HARPS和UVES两台仪器在2016年以前的数据分析之后发现的。
Detection of a Doppler signal at 11.2 d. : A terrestrial planet candidate in a temperate orbit around Proxima Centauri : Nature : Nature Research
2012年10月,同样是nature,同样是HARPS,也曾在半人马座发现过一颗近似地球质量的行星,周期只有短短的3.2天。Planet Found in Nearest Star System to Earth
这是当年的那次发现,每个绿点代表每次测得的多普勒频移,红点是对近似相位的绿点叠加得到的平均值,当时大家诟病的一点是,测量误差(红色误差棒)差不多和信号幅度(红色曲线)一样大了!其实更严重的问题是,在事先不知道周期的情况下,你是如何确定绿点的相位的呢?2015年一月,剑桥大学有人对这次“发现”的原始信号做了新的分析,按照原论文的方法,即使给一个随机扰动,最后也能得出3.2天的RV周期!原作者没有正确的使用窗函数进行时序分析,最后得出了不存在的假信号。
相关阅读:Poof! The Planet Closest To Our Solar System Just Vanished
Ghost in the time series: no planet for Alpha Cen B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半人马座三星周围有其它行星的可能性是不小的,未来也许会有更多发现。而比起这颗行星到底适不适合生命生存更重要的是,4.2光年这个距离实在是太有利了,如果航天技术在不远的未来有大幅进展的话(比如类似霍金那个计划),在我们有生之年就有可能进行深入探测。
个人认为这是本次发现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或者说最大的亮点。编辑于 2016-08-25谢邀,刚接收到消息,谢谢 @序列号512 ,就结合官网消息说几句(Planet Found in Habitable Zone Around Nearest Star)。总体来说,这颗行星的发现非常让人振奋。未来人类如果开始星际探索,可能这颗行星是第一目标。
在欧南台2016年上半年于智利的3.5米望远镜的代号为“Pale Red Dot”观测中,来自英国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的科学家终于在对比邻星运动轨迹的不规则中找到了这颗名为“比邻星b”的行星。由于比邻星质量非常小,即使是地球大小的行星也足以对比邻星产生足够的引力扰动,如同双星互相旋转一样,比邻星b和地球的相对运动,有一个前后5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波动,周期11.2天。
(“暗淡红点”(Pale Red Dot)的意思,其实是对应于“Pale Blue Dot”,Pale Blue Dot 指的是在旅行者1号观测土星传回的照片中,发现地球只是一个下图最右边黄色条带中的一个不到一个像素小蓝点,可见我们的家园在宇宙中,哪怕是太阳系内也是非常渺小的。卡尔萨根因而写下很有名的文章(‘Pale Blue Dot : A vision of the human future in Space’) 鼓励后继的行星观测。 当把世界观/历史观放在终极思考的尺度,可以得出什么观点? - 哲学。
这个项目的科学家想到比邻星也不过是宇宙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红点,但是对它的观测仍然会对我们未来的宇宙探索有重要影响,因而命名。PALE RED DOT)
Pale Red Dot 项目就是这个惊世发现背后的组织,它由伦敦玛丽皇后大学学院的 Guillem Anglada-Escudé 教授掌舵,由一支天文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管理。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位于智利 La Silla 的 ESO HARPS 光谱仪观察比邻星的变化,由此来确定是否确有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