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近日,美国 EDGES 实验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宣称探测到了宇宙黎明产生的21 cm 吸收谱信号。虽然这一观测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但也引起了全世界天文学家们的广泛兴趣。恰在此时,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也于2018年3月1日启动了超长波天文观测阵列背景型号项目研究,有望首次揭开超长波天空的神秘面纱,并探索黑暗时代和宇宙黎明。
宇宙黑暗时代是在大爆炸结束(宇宙年龄38万年)到第一代恒星形成之前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宇宙中还没有恒星、星系等发光天体,甚至今天宇宙中的许多重元素如碳、氧、铁等也都还不存在,只有氢原子和氦原子弥漫在空间中。此后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经过几千万年到几亿年的演化,才开始形成第一代恒星和星系,发出第一缕曙光,宇宙迎来了黎明。此后形成越来越多的恒星、星系和类星体,它们的辐射最终将宇宙气体电离(宇宙再电离),演化为今日的宇宙。关于宇宙的这一段演化,探测非常困难,我们目前还所知极少,《科学》杂志将此列为全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之一。
宇宙历史
黑暗时代和宇宙黎明的主要可观测信号是宇宙中大量分布的氢原子所发射或吸收的波长为21厘米的电磁辐射(简称为21 cm 辐射)。随着宇宙膨胀,这些辐射的波长也随之红移变长。通过对各个不同波长的21 cm 辐射进行测量,就可以获得不同距离上氢原子分布,从而绘制出宇宙的三维图像。
不过,和银河系等离我们较近的天体产生的辐射相比,这些遥远宇宙的21 cm 信号非常微弱,探测有相当的难度。尽管如此,由于其巨大的科学价值,目前国际上已有许多实验计划尝试对其进行探测,如荷兰等欧洲国家研制的 LOFAR 望远镜,澳大利亚的 MWA 望远镜,美国的 LWA 望远镜,以及美国和南非正在联合研制的 HERA 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