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2020尾大规格中华鲟放归长江 首次启用卫星追踪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ufoman
论坛元老
3789
主题
-10
回帖
9294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积分
9294
私信
航天
241
0
2016-11-22 21:56:09
<p align="center">
</p><p align="center">
</p><p> 科技日报宜昌4月24日电 24日,2020尾大规格中华鲟在湖北宜昌放归长江,此次放流种群年龄梯队、平均体长体重均创历年之最。从1984年至今,中华鲟累计放流58次,达500余万尾,其中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华鲟达1.7万余尾。</p><p> 今年放流的鱼种选取了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2009年至今繁殖的鱼种,且放流鱼种体型规格大、遗传多样性高。</p><p> “在放流鱼群的追踪监测方面,除了沿用以往的体外T型标记、PIT标记和体内植入声呐标记外,今年放流的部分中华鲟子二代还率先采用了卫星标记技术。”中华鲟研究所副所长杨元金说。据介绍,此技术是弹射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的有机结合。卫星标记悬挂于中华鲟体表,分别设置在放流后70天、90天、120天和150天后脱落。标记脱落后自动浮出水面,链接卫星并发回洄游路径水温、盐度及轨迹信息。此项监测数据如果能够按计划回收,意味着人类将首次获取中华鲟海洋生活情况的初步信息,对揭示中华鲟洄游习性与环境的相关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标志着中华鲟研究“由江入海”。</p><p> 中华鲟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生物,已在
地球
上繁衍生息1.4亿年,又被称为“水中活化石”。中华鲟在长江中上游出生,在大海里成长,成熟后又能千里溯源回到出生地长江生儿育女。上世纪80年代,葛洲坝的兴建,阻断了中华鲟洄游繁殖通道,这一古老鱼类生存方式受到挑战。中华鲟保护由此经历了从江中捕捞野生亲鱼繁殖到建立人工养殖群体30多年的历程。</p><p> 中国三峡集团副总经理张诚介绍,该集团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亿多元,支持开展中华鲟的科研与保护工作,取得中华鲟人工繁育技术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如实现了中华鲟子二代全人工繁殖,首次实现了中华鲟单性繁殖,开展了中华鲟基因组研究等。“中华鲟子二代全人工繁殖技术获得突破,确保了中华鲟在不依赖野生资源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物种繁衍。”中华鲟研究所所长陈磊说。</p><p> “追踪数据显示,去年我们在此放流的3005尾中华鲟,最终抵达长江入海口水域的仅有约1050尾,也说明保护中华鲟、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任重道远。”张诚表示。</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