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星际迷航50年,你真的看懂了吗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航天
344
0
2016-11-23 03:47:04
<p align="center">
</p><p> 大家好,我来自未来,每周四登陆
地球
,在科技日报四版跟大家见面,为特别的你带来特别的科幻视界。“微科幻”栏目刊登选译你们地球人都爱看的优秀科幻短篇小说;“创视觉”把未来创意、概念构想落诸画卷之上,展现科幻与创意之美;“时间旅行”回顾那些历史上经典不朽的科幻艺术作品;“谁的脑洞大”刊登小伙伴们来信提供的各种关于科技的奇思妙想,只要脑洞开得大,你也可以去未来!此外,关于最新科幻作品的内容解读、著名科幻作家的访谈等,都可以在这个版面上看到。</p><p> 虫洞的入口已经从这里打开,要不要进去自己决定呦!</p><p> 今年是《星际迷航》系列电影电视作品诞生的第50个年头。近日,《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正式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全球粉丝见面会,并曝光了剧情版预告片,影片将于7月22日在美正式上映,星际粉丝的热情再次被引燃。</p><p> 这部经久不衰的科幻系列,最初脱胎成形于1962年,迄今为止已衍生出十二部电影、上百部包括小说、电视、游戏在内的各种文化产品,自成一个虚拟的世界。它有自己的星际语言、文化体系、生存规则,以及大量的拥趸粉丝。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中几位科学家宅男就是这个系列的骨灰级粉丝,偶尔也会吐槽一下这个科幻系列中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p><p> 粉丝的吐槽恰好证明了它们的长盛不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依然有很多人翘首期盼它能够像剧中瓦肯人斯波克的祝词一样“生生不息,繁荣昌盛”。</p><p> <strong>冷战背景下诞生的科幻电影,带着对和平的祈愿</strong></p><p> 午夜昏暗的灯光下,一个寻常家庭的夫妻俩守护着他们虚弱不堪的小女儿。这是他们相互陪伴的最后一夜。第二天,小女儿被送往医院急救室,眼看着她的生命体征渐渐消失,夫妻俩一筹莫展。</p><p> 悲伤中的丈夫走到病房外的阳台上,突然身后传来低沉的男声:“想救她吗?我能让她复活。”丈夫惊讶地睁大眼,扭转头去,一个高挑壮硕、神色阴郁的神秘男人身着一袭风衣伫立在那里。顷刻,画面从病房切换到一个丛林密布的猩红色星球,一群模样古怪的外星人手持武器准备开战。这是2013年《星际迷航》前传三部曲第2部《暗黑无界》的开场片段。即将上映的新作《超越星辰》,将继续书写前传的传奇。</p><p> 勇敢的柯克船长、尖耳朵
火星
人斯波克是《星际迷航》的标志符号。资深媒体人朱桂林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星际迷航》的故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科幻片,它是第一部构建出‘另一个世界’的科幻电影。”故事中没有生存的难题,没有要称霸宇宙的帝国,没有旨在消灭人类的虫族,没有完美的英雄,有的只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p><p> 《星际迷航》的流行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上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两国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科技竞争,而这在另一方面恰恰促进了太空探索的高速发展。“这个系列电影表达了人类心底最原始的探险精神:发现新的世界,探索新的文明和种族,去勇敢探索前人未及之地。”朱桂林说。</p><p> <strong>科学家也是超级粉,为星际迷航著书立说</strong></p><p> 企业号、柯克舰长、瓦肯人、银河系象限……星际迷航途中,如梦如幻。超光速成为现实,地球人可以和外星人混种,黑洞是一种强大的武器。这些《星际迷航》中的幻想成分,却吸引了科学家的注意。</p><p> 大名鼎鼎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就在他的畅销书中津津乐道于他的“触电”经历。在《星际迷航:下一代》中,霍金以自己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出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温伯格则在剧评中一本正经地指出《星际迷航》的主要错误在于人物对话都把不定式的结构拆开用。</p><p> 此外,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物理学家克罗斯还专门为《星际迷航》写了一本书——《星球旅行的奥秘》。克罗斯直截了当地指出,自己探讨的就是电视剧中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幻想技术背后的物理学依据,在书的结尾,克罗斯也指出了《星际迷航》中的一些谬误。</p><p> <strong>从手机到航天飞机,星际迷航强势辐射</strong></p><p> 《星际迷航》的文化强势,还辐射到了产业界。微信公众号“星际迷航”的博主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世界上第一部手机的设计者——摩托罗拉总设计师马丁·库珀发明手机的灵感来自于电视剧《星际迷航》,当他看到剧中的柯克船长在使用一部无线电话时,就产生了要发明它的冲动。</p><p> 在《星际迷航》中使用的PADD很像我们今天使用的平板电脑,比如苹果的iPad、微软的Surface等等。虽然这些产品比《星际迷航》中的PADD更薄,但足见它对今天平板电脑产生的巨大影响。</p><p> 《星际迷航》的魅力还征服了美国民众。美国航空航天局建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后,应民众要求将其命名为《星际迷航》中飞船的名字“企业号”(Enterprise)。虽然这架航天飞机最终没有飞入太空,但科幻电影对于人们的影响可见一斑。</p><p> 影评人林冠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每部星际迷航系列电影的结尾都会回响起企业号探索太空的台词:太空,最后的无人地带,星舰进取号继续旅程,她的任务是要探索陌生新世界,探索新的生命与文明,大胆地去前人没有涉足的地方。林冠说:“《星际迷航》传达的探索精神贯穿了整个系列电影始终。探索是为了交流与沟通,为了让文明和谐相处,这部电影表达出冷战时代人们渴望和平的美好祈愿。”</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