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日本航天
日本防卫省获首颗由其保有运用的军用通信卫星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国外航天
546
0
2017-2-8 13:53:02
<p align="center">
</p><p> <strong>雄心背后软肋仍不少</strong></p><p> 事实上,在“煌2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之前,日本曾开展过一次“煌1号”卫星的发射任务,但由于在运至南美法属圭亚那航天基地的途中天线受损,不得不将该卫星延期至2018年发射。近年来,从发射失败到卫星失效,日本在航天领域没少干“掉链子”的事,这充分反映出日本雄心勃勃的航天大国梦想背后仍有不少软肋。</p><p> 首先是日本军工体系的“天生残疾”所致。众所周知,日本长期在地缘战略上充当美国“马前卒”和利益“代言人”角色。战后日本科技和工业的复苏也得益于美国发起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为日本带来巨额订单。在美国的大力帮扶下,日本的产业体系才逐渐进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全球产业链中,但美国绝不可能培养一个有可能挑战自身地位的对手。在美国的严格限制下,日本的工业体系“偏科”现象较为严重,虽然日本借由为美国代工机会得到了先进航天发动机的制作经验,但核心技术仍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日本大多数军工企业始终处于“半吊子”状态,尤其是涉及运载火箭和弹道导弹的航天技术领域,日本缺乏独立、完整的研制经验积累,航天实力停留于“纸面”也就不足为奇。</p><p> 此外,日本的航天技术发展尚需磨砺。日本曾于2005年发射升空的天文观测卫星“朱雀”,就曾因为液氮泄漏导致设备失效。在此后日本发射X射线卫星“瞳”时,先是由于卫星设备故障出现在轨状态异常,多级应急响应机制接连出现低级错误,之后在地面修正过程中又因工作人员之间沟通不畅,造成上传程序未能准确实现修正方法,最终造成卫星失控自转而解体,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10亿日元。这些在航天人看来本应该精确无误的流程,日本却接连出错,不得不说目前日本的航天系统还存在不少短板。</p><p> 造成日本“煌1号”卫星发射推迟的原因,就是卫星在远距离运输过程中天线受损,这也暴露出日本航天发射系统的隐忧。由于现有的发射场担负了航天发射任务,日本才不得不选择跨洋运输发射,但是运输技术确实不过关。同时,日本发射场目前的发射周期为40天左右,相比美国、俄罗斯等仍有较大差距。此外,小型运载火箭SS-520的发射失败,也很有可能与追求降低成本、大量采用商用级电子零部件而降低了火箭可靠性有关。</p><p> 同时,日本虽然已具备了研制大型空间站的能力,并为更进一步的太空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受限于国内外实际,目前仍不具备进行载人航天和发射独立空间站的“窗口”。这些因素都成为日本发展成为航天大国乃至航天军事强国的“绊脚石”,一些甚至是日本难以克服的,距离实现它的航天“雄心壮志”,路还很长。</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