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空间站
古稀老人痴迷航天半世纪 等天宫等了38年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中国航天
375
0
2016-11-22 17:33:58
<p align="center">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p><p align="center">图1:谈煦老人朗诵他的新作《致礼<strong><strong>天宫一号</strong></strong>》</p><p> 编者按:今年七月,我们在网站邮箱众多的网友留言中,注意到了这样一位老人:痴迷我国航天事业,钟情航天科普工作,几十年来收集整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坚持不懈地义务宣讲航天成就。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支撑着他默默地做这些事?带着好奇,更带着崇敬,我们与《天津日报》的记者一道,来到了这位老人的家中……</p><p>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7月20日】(记者 张智慧 鲁晔) “预祝对接首得胜,华人共圆天宫梦!”在天津河东区大直沽社区一个普通住宅楼里,70岁的谈煦老人坐在他那把用了十几年的旧藤椅上,用洪亮的声音为我们朗诵他的新作《致礼<strong><strong>天宫一号</strong></strong>》。老人声情并茂的朗诵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朗诵完毕,老人又打开他的书柜和电脑,向我们展示他心爱的“宝贝”。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报道到“<strong><strong>天宫一号</strong></strong>”即将发射的最新消息,从苏联“礼炮”号发射的消息到国际空间站的最新情况,从琐碎的手抄资料到数百页系统介绍“神七飞天”的电子文档,发黄的剪报、褪色的图片以及制作精美的幻灯片,为我们展示了一位痴迷载人航天事业,倾心航天科普工作的老人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p><p> 爱上航天的少年</p><p>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
地球
卫星。当时,正在天津试验中学上初中的少年谈煦被学校图书馆科普杂志上介绍苏联航天发展的文章深深吸引。从那时起,他就迷上了航天并开始收集有关航天科普方面的资料,并一发而不可收拾。谈煦对资料的搜集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一切能够搜集到的材料都要搜集,连台历上的一篇介绍苏联搭载大猩猩宇航员的消息也不放过。</p><p align="center">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p><p> 那些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保存至今的剪报历经沧桑岁月已发黄变脆,穿越尘封的历史展现老人的收藏历程。打开《中国航天技术》资料盒,一份塑封的红色“新闻简报”赫然在目。那份简报报道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的喜讯。在另一份《文汇报》上,详细公布了卫星飞抵各个城市上空的时间。老人回忆说,当时他正在农村教书,看到报纸后,就揣着半导体收音机跑到田野里,按照报纸预报的卫星飞经当地的时间,收听卫星上传来的乐曲。老人说,当时真的看到了卫星划过天际的光影,并听到了令他激动不已的《东方红》乐曲。而这两张见证历史的报纸也被他悉心保存至今。</p><p> 病例夹中的“梦想”</p><p align="center">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p><p> 在老人分门别类的珍藏资料中,有一个用病例夹做成的资料盒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老人说,这个“病例夹”对他而言非常珍贵,因为其中藏着他的“梦想”。1973年5月,美国发射“天空”试验室。这一年,谈煦的大儿子出生。这个“病例夹”就是当年谈煦的爱人生孩子住院时用的。谈煦用它来收藏所有与“天空实验室”有关的报道资料。他说:“从那时候起,我就有个梦想,期盼我们国家有朝一日发射自己的空间实验室。”在谈煦看来,我国今年要发射的“<strong><strong>天宫一号</strong></strong>”相当于当年美国的“天空实验室”。老人说:“我等这一天等了38年了,虽然‘天宫’与‘天空’还有所差距,但是<strong><strong>天宫一号</strong></strong>让我看到了自己梦想实现的希望。”</p><p> 资料盒中的“雄心计划” </p><p> 谈起自己的“宝贝”,谈煦老人滔滔不绝,神采奕奕。他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发旧的资料盒,略显神秘地说:“这里的秘密,很多人都不知道。”老人说的“秘密”是在“863计划”上马后,中国启动载人航天计划的事情重新被提上日程。从1986年以后,关于中国着手实施载人航天计划的消息陆续出现在各大报纸上,《参考消息》也陆续刊登了很多国外媒体的报道。在谈煦老人收藏的资料中,最早的一篇报道是1986年9月1日刊登在《参考消息》上的路透社文章,文中称“北京领导人保证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载人飞行,给中国的十亿人增添了一个可以引以自豪的新因素”。老人回忆说:“当时看到这一消息,非常震惊,也非常兴奋。我就觉得距离我们中国人飞天的时间不远了。于是,我就搜集各种资料。”老人接着说道:“这些内容,我把它们称为‘雄心计划’!同时,这也是我个人心中的‘雄心计划’。”</p><p align="center">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p><p> 这其中,有中国最初关于研制航天飞机的报道,也有《人民画报》刊登的我国最早一批航天员进行训练图片以及航天医学工程研究开展情况的报道。引人注意的还有一张今天已很难见到的蓝色软盘。老人介绍说,这里面保存的是1999年11月我国载人试验飞船首飞成功的报道。老人骄傲地说:“这些都是我的‘雄心计划’的见证!”</p><p> 花甲年躬耕科普园地</p><p> 1999年,年近花甲的谈煦老人搬进现在居住的社区。从此,就开始利用自己的爱好服务社区学校,开展义务航天科普教育工作。十多年来,伴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谈煦老人的航天科普讲座也从“神一”讲到“神七”,从“神舟”讲到“<strong><strong>天宫一号</strong></strong>”。</p><p align="center">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p><p> 为了做好航天科普,他自己钻研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学会了使用office软件和上网,这都为老人搜集资料工作实现了电子化,也为他此后的航天科普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老人的电脑中,我们看到了有关航天的各类资料分门别类,从运载火箭到载人空间站,从观测地球到探索
火星
。老人不仅搜集了大量报道与资料文章,还梳理消化,制作了十几套系列科普幻灯片。每到暑期或重大发射任务,老人就向社区学校的孩子和居民们进行科普讲座。</p><p align="center">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p><p> 十几年来,谈煦老人的航天科普事业不仅在社区扎下了根,而且其足迹遍布周边小学、天津科技馆以及天津南开大学。不仅做航天科普讲座,老人还写了不少航天科普文章,在网站和报刊发表。我们采访的当天,社区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商议这个暑假的讲座内容,老人兴奋地说:“这个假期讲‘<strong><strong>天宫一号</strong></strong>’”。</p><p> 航天爱好成就诗人情怀</p><p align="center">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p><p align="center">图7:谈煦老人给记者看他为<strong><strong>天宫一号</strong></strong>写的诗</p><p> 谈煦老人说热爱航天对他最大的影响是激发晚年的智慧,陶冶晚年的情操。老人说,自从热爱航天,他还喜欢上了写诗。在2003年和2005年,谈煦老人就曾为“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分别写了一首1000字的长诗,宣传我国载人航天的科学成就和重大意义。翻开厚厚的资料夹,《神舟礼赞》、《沁园春·送神六飞天》、《喜迎嫦娥再飞天》等一篇篇佳作赫然在目。</p><p> 这不,欣闻“<strong><strong>天宫一号</strong></strong>”已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即将发射的消息,老人感到非常振奋,又赋诗一首《致礼<strong><strong>天宫一号</strong></strong>》,预祝此次任务取得成功。</p><p> 老人说:“现在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发展蒸蒸日上,我们国家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高峰期快要到了。”老人表示,自己年纪大了,也只能做点科普工作,载人航天事业还得靠年轻人,只有年轻人才能使中国人进入深空,才能把中国人送上火星。他说:“我希望能尽快看到中国载人空间站建成,中国人上月球,上火星,我都希望能在这辈子看到!”</p><p> 采访结束时,我们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组织编纂的《载人航天科普丛书》送给老人。当老人得知自己是在丛书首发式前就收到丛书的第一位普通读者时,高兴得笑了。他说:“谢谢你们!这是给我最好的奖励。这些书对我以后更好的进行载人航天科普工作太有帮助了!”</p><p> 记者手记: </p><p> 采访中,记者时常为老人展示的藏品所惊叹。那一页页发黄的纸张,穿越半个世纪历史的尘埃,勾勒中国载人航天乃至世界载人航天的发展脉络。一个爱好者的执著让人感叹!其实,我一直不愿意用“老人”这个词来称呼谈煦老先生。写稿的间隙,眼前常常浮现出他的音容。他洪亮的声音、敏锐的思维、清晰的谈吐,以及如孩子般腼腆、纯真的笑容,让我无法与“70岁”联系在一起。透过谈煦老人的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伟大的载人航天事业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也同时看到普通民众之于国家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执著热爱和殷切希望。而老人的形象,亦如同一泓清澈的甘泉,让我们年轻一代的心灵得以浸润!</p><p>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