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首次实现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282
0
2016-11-22 18:32:59
<p>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任珂 白瑞雪 田野)北京时间12月14日晚,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缓缓降落在月面。继苏美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p><p>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控制下,约21时,<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从距月面15千米处开始下降,在距月面100米处开启反推力火箭悬停空中。之后,探测器自主扫描月面壁障,并于21时12分许着陆。</p><p> 中国<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二期副总设计师孙辉先说,软着陆的成功,意味着中国具备了独立进行地外天体就位探测的能力。</p><p> 着陆后,按照计划,“玉兔”月球车将驶离着陆器,在月面进行3个月的科学勘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原地探测。</p><p> <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还将在月球上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包括利用月基光学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利用极紫外相机对
地球
等离子体层进行观测、利用测月雷达对巡视路线上的月壳浅层结构厚度等进行剖面式观测等。</p><p> <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是中国<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p><p> 承载着中国人对月亮的向往,<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于12月2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p><p> 月球富含多种矿产资源,没有大气层的真空环境非常利于宇宙观测。科学家们相信,月球探索具有极大科学和经济价值,<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的许多新技术可在未来投入民用领域,提升社会整体科技水平。</p><p> <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任务是人类重返月球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是继1976年苏联月球24号之后第一个在月球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人类已实施130次<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活动。</p><p> 孙辉先认为,与上世纪美苏太空竞赛造成的<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高潮明显不同,新世纪人类重返月球更多是基于对未知宇宙的好奇和探索,中国<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是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p><p> 登陆月球在文明古国中国还有另一层意义。月亮是历代文人灵感的源泉和想象空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流传千古。而嫦娥、玉兔和蟾宫的传说,更是让人们充满对“飞天揽月”的向往。</p><p> “除了科学探索,<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也是对传统文化和想象的回应。中国的<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将伴随美丽传说继续前行。”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王经国、余晓洁参与采写)</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