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航天
234
0
2016-11-22 19:33:33
<p> 当我们回望中国航天探索的发展之路,不禁让人想起曾被举世关注的那些里程碑式事件。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p><p> 美国的一些军事战略家认为,在19世纪,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能称霸世界;20世纪,谁控制海洋,谁就能称霸世界;而21世纪,决定霸业的关键领域将是太空!中国成为航天大国,突破了“六个难关”:即“上天关”、“回收关”、“一箭多星关”、“
地球
同步关”、“
太阳
同步关”、“载人航天关”,每个难关,都有着重大的军事意义。</p><p align="center">
</p><p>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p><p> 一:突破“卫星上天”关:中国中远程导弹技术已经过关</p><p>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往太空,动听的《东方红》乐曲传遍全球,无数中国人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从此,中国的火箭和卫星一次次成功,令人瞩目,也使中国成为真正的航天大国。 </p><p>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虽比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晚了13年,但它的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p><p> 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每114分钟绕地球一周,播送凯旋的乐曲《东方红》,证明了中国已进入空间时代。西方的观察家们说,把人造卫星射入地球轨道的技术,表明中国有能力制造和试验一枚洲际弹道导弹。莫斯科电台和《真理报》仅用一句话报道中国的发射:毛泽东的人造月亮是打在俄国脸上的一记耳光!</p><p align="center">
</p><p> 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p><p> 二:突破“卫星回收”关:尖兵侦察卫星监视美日台</p><p> 1975年11月26日,我国用“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返回式卫星成功,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p><p> 回收是一件难度很高的技术,回收过程中不仅要卫星减速,低头,而且还必须落回到地面预定地域,这些对遥测、遥控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回收要比发射更加困难。目前为止过了回收关的国家只有三家美、俄、中。它难是因为它具有重大的军事用途。假如说照相侦察卫星收不回来那就没有了军事价值,飞船收不回来那就没有人愿意当宇航员。</p><p> 我国发射了19颗回收卫星,成功回收18颗,成功率为94%。这18颗卫星中,3颗是国土普查军民兼用的,还有15颗,这15颗中6颗给了总参测绘局,9颗给了总参情报部。据说照美国海军基地的照片非常的棒,军舰出海时的尾迹都清晰可见。</p><p align="center">
</p><p> 中国长征火箭一箭多星发射成功</p><p> 三:突破“一箭多星”关:分导技术让敌人防不胜防</p><p> 1981年9月20日,我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同时将3颗卫星送入轨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p><p> 运载火箭技术与弹道导弹技术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最重要的军事意义,就是可以为导弹多弹头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当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而多弹头技术是突破导弹防御系统的最好办法。一枚导弹如果装载多枚弹头,它就可以同时攻击敌方不同的目标,并能有效躲过敌方对导弹的拦截,使敌方顾此失彼、防不胜防。</p><p> 显然,在导弹有效载荷不变的前提下,众多的子弹头变成了一个个令导弹防御系统防不胜防的“小精灵”,成为对付导弹防御系统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有关研究也证明,当弹头数为5到15个时,导弹的突防概率趋近于1,也就是说导弹拦截的可能性几乎为零。</p><p align="center">
</p><p> 中国北斗导航卫星</p><p> 四:突破“地球同步”关:北斗导航卫星精确定位</p><p> 1984年4月8日,我国用新型“长征3号”运载火箭将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送入赤道上空的静止轨道运行,中国不仅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氢氧发动机技术的国家,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中国掌握了多级火箭技术,即中段机动变轨技术;静止卫星则为定全球定位系统做出先行准备。</p><p>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可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服务方式。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0.2米/秒。</p><p> 随着我军高技术武器的不断发展,对导航定位的信息支持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使用具备先进性、适用性、军民两用、抗干扰性、抗继毁性等特征的北斗导航系统,才能保证在战时不受制于人。</p><p align="center">
</p><p> 资源一号国土普查卫星发射成功</p><p> 五:突破“太阳同步”关:气象侦察和国土普查</p><p> 我国1988年9月开始发射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以及1999年10月发射成功的、与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国土普查卫星就属于这类太阳同步卫星。这些卫星在全球中长期气候观测预报以及国土普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p><p> 所谓太阳同步关,是指把卫星发射到地球一种特殊的轨道,卫星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同步。沿这种轨道运行的卫星,每次总是以相同的方向、相同的当地时间从同一个地方经过。卫星用来拍摄云图,可以及时比较天气的变化形势;通过太阳影射来发现地球表面物体的变化,以确定目标的具体位置。通过太阳影射来对地球表面物体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照相侦察。</p><p> 目前,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的照相侦察卫星,大多采用太阳同步轨道。在战争时期,气象卫星和国土普查卫星都可以为解放军提供信息服务,提高作战水平。</p><p> 六:突破“载人航天关”:给美俄敲响警钟</p><p> 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大约21个小时后,即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之后,成功着陆。这标志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飞行技术的国家。</p><p> 飞船系统共有十三个分系统,由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和附加段组成,是中国实现载人航天的工具。其中轨道舱和返回舱都是密封的,是航天员活动的地方。在上升段、变轨段和返回段中,他们都固定在返回舱的个人坐椅上。飞船在轨运行时,他们就可以去轨道舱中活动,做试验。</p><p> 美国《华尔街日报》2003年10月16日文章:题目是“中国载人飞船的发射给美俄敲响醒钟”。美国国防部中国事务部门的陆军上校马克·斯托克斯说,此次行动确实能够增强中国的战略实力。他说,中国的载人空间飞行计划不会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但他承认它将使中国成为一个“太空领域的竞争者”。</p><p align="center">
</p><p> 中国东风31弹道导弹</p><p> 一:运载火箭和弹道导弹技术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p><p> 1964年10月,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但是,帝国主义大国不以为然,他们说:中国只有原子弹,没有导弹;有了导弹也打不远,打不准。1966年10月27日,在中国本土西部地区预定的弹着区准确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的联合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此举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而且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导弹核大国。</p><p>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的远程火箭准确地击中预定海域,试验任务圆满完成。德国人指出:“中国在大国的力量游戏中打出了新牌:北京实际上对两个超级大国有了免疫力,无论谁进攻中国,就必须估计到中国核导弹的威力!”</p><p> 1988年9月15日,在中国东海海域,中国又成功地从中国研制的核潜艇上,在水下成功地发射了潜地导弹,这一成就不仅使中国一举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独立研制和装备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能力的国家,使中国战略核导弹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生存能力。目前,中国已拥有多种型号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弹道导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装备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p><p align="center">
</p><p> 美国KH-11光学照相侦察卫星</p><p> 二:航天卫星侦察技术在近几次局部战争中大显神威</p><p>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借助苏联的侦察卫星,获得了有关以色列的军事情报,结果以色列苦心经营的“巴列夫”防线土崩瓦解,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然而美国的“大鸟”侦察卫星发现了埃及二、三军团间的宽十余公里的间隙防御薄弱,以色列抓住战机,派出装甲部队直插运河西岸,切断进入西奈半岛的阿军退路,从而使战争形势发生逆转。</p><p>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美国有24颗侦察、监视卫星俯视战场,英军击沉阿军“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就是由美国侦察卫星提供该舰准确位置而实现的;由前苏联的海洋监视卫星提供情报,阿根廷仅用一枚“飞鱼”导弹就准确地击沉了英军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p><p> 1991年海湾战争 多国部队在各种高度上运用了70多颗军用卫星,包括34颗照相侦察卫星、雷达成像卫星、电子侦察卫星,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情报;由24颗导航卫星组成的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为多国部队兵力、兵器的机动提供精确的定位;另外,美国和北约部署的26颗卫星组成了综合通信系统,为多国部队提供战略、战役、战术级的通信保障;野战卫星通信系统为更低层次的指挥活动提供通信保障,保障了多国部队每天多达70万次的通信业务量;各种气象卫星,为多国部队作战行动提供了准确的气象预报;弹道导弹预警卫星在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发射90秒左右即捕获目标并判明弹着区,为多国部队提供4~5分钟的预警时间。</p><p align="center">
</p><p> 中国航天技术快速发展</p><p> 三:缩小中美的军事差距:航天技术才是突破点</p><p> 中美两军实力的差距不在于几件高新武器。事实上,美军的主战武器新添的并不多。主战坦克仍然是定型生产多年的M1A1艾布拉姆斯,老掉牙的B52“同温层堡垒”至今还在服役。</p><p> 两军实力最大的差距在C4ISR系统。也就是“指挥、通信、控制、计算机、情报信息及监视与侦察”系统。C4ISR系统是现代军队的神经中枢,是兵力的倍增器。它是军事力量的大脑、神经,没有高效运转的C4ISR系统,再强大的武器库和再多的军队,都不过是一只被全身麻醉的巨人,是个瞎子聋子。没有高效运转的C4ISR系统,前线的情报信息传不到统帅部和友邻,指挥部的命令和各种支援也到不了前线,所有的部队都无法相互配合,只能被动挨打。</p><p> 信息化军队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卫星通信指挥系统,美国主要是拥有GPS系统及大批间谍侦察卫星和通信卫星,地面指挥中心了解敌我双方的军队位置和动向。为决策提供支持情报支持,并把指令通过卫星传递到前线。中国只有大力发展航天技术,才能真正缩小和美军的差距。</p><p> 从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谈起</p><p> 星球大战计划,俗称星球大战计划。这项计划于1984年由美国总统R.里根批准实施。计划由“洲际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和“反卫星计划”两部分组成。</p><p> 洲际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拦截系统由天基侦察卫星、天基反导弹卫星组成第一道防线,用常规弹头或陆基、舰载激光武器摧毁穿出大气层的分离弹头;由天基定向武器、电磁动能武器或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攻击在再入大气层前阶段飞行的核弹头;用反导导弹、动能武器、粒子束等武器摧毁重返大气层后的“漏网之鱼”。经过上述4道防线,可以确保对来袭核弹的99%摧毁率。</p><p> “反卫星计划”实际上是战略防御系统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就是利用太空基地的监视系统,对敌卫星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指令天基或陆基定向能武器系统摧毁敌人卫星。美国战略防御系统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对方的卫星失去作用。因此,美国早在1977年就开始研制反卫星武器,基本的设想是在截击机上使用攻击导弹摧毁对方的卫星,这一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到SDI计划提出来时,美国已开始研制激光反卫星武器,并通过了可行性论证报告。</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