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胸怀科技强军梦 践行航天报国情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航天
261
0
2016-11-22 19:33:46
<p> ——写在中国航天科工十院扎根贵州五十年之际</p><p> [导读] 一支三线军工老牌劲旅,历经黔北高原三线建设战天斗地的风霜雪雨,历经改革脱困的阵痛和三线调迁,历经“断炊后找米下锅”的艰辛,再到如今踏上勃勃生机的新征程,中国航天科工十院(原061基地)走过风风雨雨50年。</p><p> 一支三线军工老牌劲旅,历经黔北高原三线建设战天斗地的风霜雪雨,历经改革脱困的阵痛和三线调迁,历经“断炊后找米下锅”的艰辛,再到如今踏上勃勃生机的新征程,中国航天科工十院(原061基地)走过风风雨雨50年……</p><p> 9月15日,记者从航天十院扎根贵州建设发展50年简洁而隆重的庆典上获悉,该院从城市到深山,再从深山到城市;从传统以军为主到军转民,再到军民融合发展,位于贵州高原的中国航天科工十院50年来,为我国科技强军、航天发展、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p><p> <strong>埋首深山铸卫国长剑</strong></p><p> 航天十院院长李权忠介绍,1965年,按照党和国家的重大安排部署,一大批来自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西安等城市的三线建设者进驻黔北深山,5年时间即创业建成一个配套完整的防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战略基地。</p><p> 半个世纪以来,航天十院始终坚持以军为本、航天立业,多型号并举、多兵种配套的研制生产能力日臻完备。先后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红旗系列型号武器装备在局部对敌战斗中荣立奇功,在我军实弹军事演习中屡创佳绩。</p><p> 1984年以来,凝聚着航天十院人心血和汗水,自主研发的我军主战装备四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长期埋头深山创业奋斗的十院人,以无私奉献担顶梁之责,以赤胆忠心铸护国利剑,以航天科技强神勇之师,鼓我民志,壮我军威!</p><p> 十院还先后承担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和众多战略战术武器配套研制生产任务,化学电源、微特电机、电连接器、精密齿轮等配套产品表现优异。</p><p> <strong>民品领域勇创佳绩</strong></p><p>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航天十院发挥军工人才、技术优势,大力推进军民融合,走出了一条精专特新、多点开花、艰苦创业的发展之路。围绕装备制造、信息技术两大产业板块,努力构建形成以高端装备及系统、新材料及工业基础产品、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格局。</p><p> 2007年完成三线调迁后,十院以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基础,进一步构建了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化平台。 </p><p> 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被贵州省政府批准为“贵州省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遵义园区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航天军转民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p><p> 十院先后在石油开采技术装备、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大功率液力变速器、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现代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特种化学电源、微特电机、核级铸锻件、精密齿轮等产品的研制生产领域,发展形成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优势和协作配套能力。其中,3000马力大功率液力变速器、3500L超临界萃取装备、智能多极大扩展比方舱、核级铸锻件等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印度、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市场竞争的佼佼者。</p><p> <strong>50年成为航天十院新起点</strong></p><p> 进入新世纪以来,十院阔步发展,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营业收入从2000年的刚突破10亿元,跃升到2012年突破百亿大关。今天,矗立在爽爽贵阳、红色遵义的○六一基地,已转型升级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一个拥有27家企事业单位,1万6千余名员工,具有强大科技创新能力、装备制造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p><p> 李权忠表示,十院将以50年为新起点,遵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一主两翼三创新’,再谋航天事业新发展”的转型升级思路,重点围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开展工作,加强技术创新投入,不断提高技术、工艺研究水平,大力推进航天防务成本工程和民用产业价值工程,在经济建设上实现新跨越,力争到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中国航天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