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苗建印班组:用硅谷模式打造创新基因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航天
439
0
2016-11-22 19:43:48
<p align="center">
</p><p> 苗建印班组是1965年由闵桂荣院士一手创建的。50年来,苗建印班组一直秉持“掌控冷暖、领跑世界”的创新理念,创造了4项全球首创、6项国际领先、20余项世界先进的技术成果。</p><p> 无论是全球首创两相流体回路技术,解决嫦娥三号度过月夜的世界难题,还是开发出世界首套控温仪引起欧美同行轰动,无不彰显出苗建印班组打造世界级航天热控技术的决心和意志。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近10年来苗建印班组用硅谷模式打造创新创造的班组基因。</p><p> <strong>构建众创模式,打通创新链路</strong></p><p> 科研人员在创新过程中经常面临原始创新不足、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难、产品攻关缺乏提前储备等难题,主要是创新的各环节、各要素及创新人才的割裂造成的。为此,苗建印班组构建了班组众创模式,努力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p><p> 首先,实现业务融合,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工程应用全链条业务集一身,做到超前布局、有序衔接、反复迭代、快速研发。班组通过提前布局,建立专职基础研究团队,并享受政策扶持,从而成功申请了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我国航天热控领域“973”项目零的突破,原始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增强。</p><p> 其次,实现团队融合,网罗各类人才,突出专业特长,强化优势互补。班组除了热科学专业外,还将流体、材料等相关专业人才纳入麾下,除了首席专家、各种博士、博士后以外,还有技艺超群的工艺专家和操作能手。他们不仅常在实验室里比划切磋,还常在咖啡角进行头脑风暴。就是这样开放的团队氛围才能让大家在一个个难题面前迸发灵感、互相启迪、快速决策。</p><p> 第三,实现知识融合,通过建立“一刊三库两平台”一体化知识管理模式,不仅为知识共建、共享、共创的创新管理提供了有效载体,也为知识零盲区、管理零误差、产品零问题提供了有效保证。50年来,苗建印班组为100余颗航天器研制的万余套产品100%合格,实现了在轨无一失效的业界奇迹。</p><p> 第四,实现文化融合,除了专业情怀、学术氛围和工程情结外,班组中集聚了一大批在同事中响当当的“歌王”“球星”“诗人”“游泳冠军”。这种多元而自由的文化氛围为创新注入了新鲜的活力。</p><p> 就是这种众创模式,使班组既能“顶天”,掌握前沿理论,站得高看得远;又能“立地”,打牢工程实战功底,扎得深做得精;既能“有魂”,具备勇于突破、超越的创新激情;又能“有形”,兼具广博的人文情怀。由此,班组快速创新的链路也就彻底打通了。</p><p> <strong>搭建众筹平台,突破创新瓶颈</strong></p><p> 作为一个仅有25人、平均年龄仅32岁的年轻班组,要想真正担当起创新重任,除了提高班组自身水平外,还必须采用集智创新的方法,通过众筹智慧、众筹力量,协同创新。</p><p> 在筹智方面,苗建印班组利用多次参与国际顶尖学术会议、承办世界最高级别学术会议等机会,与20余个全球顶级宇航技术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充分借鉴利用国际一流的智力成果。同时,苗建印班组与国内6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平台,共享人才、技术成果等智力资源。</p><p> 在筹力方面,苗建印班组与多家单位建立联合研究基金,采取合作共享机制,与国内10余家单位建立了联合开放实验室。成功申请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军民领域主动出击,获得多个项目资助。其中,环路热管国产化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2900万元的资金支持。</p><p> 通过众筹,苗建印班组不仅建立了一个以“我”为主的“小核心大协作”的创新平台,推动了技术创新,而且构建了一个引领、包容、共赢的热控专业国家创新大格局。</p><p> <strong>引入风投理念,引爆创新激情</strong></p><p> 如何让每个人都能时刻保持创新的激情,是摆在班组面前的一个难题。为此,班组引入了风投概念,在五院总体部的支持下,班组设立了创新种子基金,力争让好的想法能够变为现实。</p><p> 为了鼓励每一点创新火花,基金对项目没有严格限制,大到整星新系统、小到一个工艺改进,实到近在眼前的产品、虚到一个新概念,都在基金支持范围内。如果成果显著,基金会持续支持甚至进行产业孵化。</p><p> 基金面向所有成员,研究员可以申报,操作工人同样鼓励。不论是谁,一旦有了新想法、新思路,随时可以申请,班组对于好的点子快速决策、果断支持,给年轻人快速成长、施展抱负创造条件。</p><p> 这种自下而上、自动自发、灵活机动的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事加入到“创客”的行列,目前基金已支持17个项目。</p><p> 刚入职的两名博士,因为有好的创意分别拿到了几十万元的基金支持;热管生产线工人申领了一笔5000元的工艺改进基金,使微小型热管的成品率从30%提高到了95%;通过基金已成功孵化出多个军转军、军转民新研产品,其中在电子散热领域形成的第一代民用产品预期将形成每年数千万元的产值。</p><p> 所有致力于改造这个世界的大咖都说,伟大的创新皆来自于最纯真的梦想。苗建印班组所做的,就是使这个团队拥有一个创新团队应有的品格和力量,这也使班组的每个成员始终怀抱梦想,勇敢地走下去。这梦想,就是热控梦、航天梦、中国梦。</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中国航天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