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万里追梦逐苍穹 宇航丰碑树太空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ufoman
论坛元老
3789
主题
-10
回帖
9294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积分
9294
私信
航天
434
0
2016-11-22 19:52:39
<p>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二五”成就系列报道之三</p><p> “十二五”期间,我国在航天领域不仅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密度发射和更加广泛的空间技术应用,更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带向了太空深处。</p><p> 从2011年至今,集团公司宇航业务经济规模较“十一五”翻了两番。集团公司在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都保持每年19次的宇航发射频率,次数创历史最高,位居世界第二。</p><p> 5年中,集团公司现役运载火箭完成近90次发射,将近140颗国内外的航天器送入太空,而在“十一五”期间,这一数字只有60颗。同时,集团公司的发射成功率达97.7%,在世界各国的航天活动中是最高的。</p><p align="center">
</p><p> 重大专项重大突破</p><p>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卫星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p><p> 5年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掌握了已有的载人飞行、空间出舱等关键技术基础上,成功发射了3艘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2011年,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我国成功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首次手控交会对接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全面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2013年,神舟十号飞船载着3名航天员,完成了首次应用性飞行,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完美收官。</p><p> 目前,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正按预定计划稳步推进。</p><p> 在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的同时,作为探月工程实施的主导力量,集团公司也加紧了实现嫦娥奔月梦想的步伐。</p><p> “十一五”收官之年成功发射的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在“十二五”期间不断地刷新中国深空探测的新高度。在过去5年里,该星先后造访了月球轨道、地月拉格朗日L2点和图塔蒂斯小行星,如今已飞到离
地球
1亿公里以外的地方。2013年岁末,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上实现了“闲庭信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实现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计划中第二步“落”的成功,为后续中国航天在深邃太空中不断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11月,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探月工程全面转入无人自主采样返回新阶段的关键环节,标志着探月工程研制试验工作取得重要进展。</p><p> 目前,我国探月三期正在稳步推进,集团公司承担的嫦娥五号任务研制进展顺利。</p><p> 作为全球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对后续航天工程的实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p><p> 进入“十二五”,随着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成功,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2012年12月,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等服务。</p><p> 2015年3月底,集团公司的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同时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4个月后,由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两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覆盖的建设目标迈出坚实一步。</p><p>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自2013年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当年4月,高分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作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的首发星,该星在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等方面的开拓意义重大。2014年8月,高分二号卫星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的完美托举下,腾空而起,精确入轨,标志着我国民用遥感卫星领域正式跨入米级分辨率时代。2015年6月和9月,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中的两颗光学遥感卫星高分八号、九号卫星相继发射成功。</p><p> 今明两年,集团公司还将发射高分三号、四号和五号卫星,并进一步加快推动高分六号、七号卫星的研制工作,在2020年前建立起我国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对地观测体系能力,为现代农业、减灾、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重大领域提供服务和决策支持。</p><p align="center">
</p><p> 应用卫星成体系化</p><p>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的航天装备体系不断完善,民用航天保持稳定发展。</p><p> 我国的应用卫星已实现从试验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多个领域。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了风云、海洋、资源、测绘等遥感卫星系列,以及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卫星星座,实现了业务化连续稳定运行。</p><p> 2012年年初,我国风云二号03批卫星的首发星——风云二号F星发射成功,进一步增强了我国风云二号系列气象卫星在轨连续、稳定运行的可靠性,为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的天气观测、气象预报以及减灾防灾发挥重要作用。2013年,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系列的第三颗星发射成功,进一步完善了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的气象监测能力,标志着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与应用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014年的收官之战中,风云二号08星成功发射。待其在轨投入业务运行后,我国便拥有了7颗气象卫星在轨“观风测云”。</p><p> 于2011年发射的海洋二号卫星成为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在此之前,海洋一号A星、B星使我国海洋水色卫星真正进入遥感卫星业务化运行状态。目前,备受关注的中法海洋卫星研制进展顺利,预计于2018年发射。</p><p> 2011年末,资源一号02C卫星是一颗填补国内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空白的卫星,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从科研试验型向业务应用型转变。2012年初成功发射入轨的资源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自主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它的在轨运行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有效增强了我国民用航天高分辨率立体测绘、气候预报的能力。</p><p> 同样发射于2012年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C星,是我国首颗民用对地观测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该卫星与两颗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共同组网建成了我国首个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具备对灾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进行大范围、全天时、全天候动态监测的能力。</p><p>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的东方红卫星通用平台沿着系列化发展的思路不断优化产品。现有的东三、东四、东五系列通用平台,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业务可以覆盖通信、广播、中继等各个领域,涵盖小型、中型和超大型通信卫星各个等级。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除已应用于天链等系列通信卫星外,还应用在北斗系列导航卫星和嫦娥月球探测器项目中;而截至2013年底,共有9颗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的民商用通信卫星在轨,且全部功能正常,在轨性能稳定。集团公司还同时在研东方红五号平台、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东方红三号B平台、全电推平台四大平台。它们的陆续上天将推动我国的通信卫星在国际市场上从“跟随者”变身为“领跑者”。</p><p align="center">
</p><p> 整星出口捷报频传</p><p>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对外发射服务捷报频传,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p><p> 我国通信广播卫星系统为全球约58%的陆地面积、80%的人口,提供电视转播、通信广播服务,卫星波束覆盖亚洲、大洋洲以及欧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集团公司既是这些通信广播卫星的制造者,也是运营服务商。</p><p> 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首次以在轨交付的方式向亚洲用户出口卫星——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同年,我国成功发射欧洲卫星通信公司的W3C卫星,实现首次为欧洲主流卫星运营商提供发射服务;随后,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R发射成功,进一步树立了中国航天负责任的国际形象。</p><p> 玻利维亚通信卫星于2013年年底发射,成为集团公司向国际用户出口的第5颗国产通信卫星,其对推动我国和拉美国家间的航天合作作出重要贡献。</p><p> 2012年,中国为委内瑞拉成功发射了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年底,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土耳其GK-2地球观测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一年,集团公司全年共完成5次国际商业发射,再创历史新高。</p><p> 2014年底,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发射成功,向世界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实力和水平,对于推动中巴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加速地球资源的探测与利用、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遥感卫星研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合作项目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在航天领域开展合作的成功先例。</p><p align="center">
</p><p> 火箭走上新长征路</p><p>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的两型新研运载火箭成功实现首飞。如今,我国自行研制的现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形成8种型号的成熟产品,具备了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航天器的能力。</p><p> 截至目前,现役运载火箭共完成86次发射任务,共计将集团公司研制的97颗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超过过去10年宇航发射次数总和。</p><p> 2014年12月,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发射升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累计发射次数突破200次,集团公司在太空书写了新的篇章。据统计,长征火箭前100次发射用了37年,后100次仅用了7年,发射频度也从初期的平均每年3~4次提升到现在的15~20次,继俄、美之后位列世界第三,远超欧洲、日本和印度,中国航天已经进入了高密度发射期。</p><p>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发展构想,2001年,新一代运载火箭正式获得立项。在“十二五”收官之年的金色九月,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大幕正式开启——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箭长征六号及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型号长征十一号相继发射升空,中国航天再次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p><p> 两型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使我国快速进入空间的能力显著提升,在面对应急型任务时能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二者也极大满足了多元化航天器的发射需求,完善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提升了中国航天在国际市场中的商业竞争力。目前,我国正在加紧研制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p><p> 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此前曾表示,我国正在加快实施重型火箭关键技术的预先研究,力争用4~5年时间突破重型火箭总体设计,以及46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220吨氢氧发动机和9米左右直径火箭箭体结构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用15年左右时间完成重型火箭的研制,争取在2030年左右实现首次飞行。</p><p> 面向未来,集团公司正抓紧实施新一代运载火箭、载人空间站、深空探测等重大航天工程。“十三五”时期,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p><p align="center">
</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