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创人类航天文明 铸民族科技丰碑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554
0
2016-11-22 19:57:21
<p> 今年9月20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首飞圆满成功,将2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有效验证了我国在大推力、高可靠性、高适应性、低成本、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提高了我国空间进入能力,标志着我国在新型运载火箭研制应用领域进入新纪元。</p><p>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自2009年立项研制,至2015年实现首飞成功,六年的研制历程,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型号团队始终用矢志不渝的韧性、敢于担当的勇气、开拓创新的精神、首发必成的信念,将航天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与上海特有的精细地域文化特征相结合,筑起了确保火箭首飞成功的精神长城,也成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典范。</p><p> 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的首飞箭,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立项时,院内已有近30年没有开展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同时,这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的首次飞行,意义重大,不容有失。型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张卫东就对设计师们说:“长征六号研制,只能成功;不成功,就无立锥之地。”</p><p> 型号立项后,团队就确立了12项重大关键在内的90余项关键技术攻关,发动机氧箱自生增压技术、高温高压富氧燃气滚控技术、双八表捷联惯组组合导航技术、迭代制导技术、自行式整体运输起竖车、大温差夹层共底贮箱、一箭多星发射技术,一个又一个的拦路虎,长征六号研制团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失败不起,没有退路”,这是航天人必胜的信念。</p><p> 首飞型号进场之际,正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之时,院党委书记宗文波向型号队伍提出:“要把确保成功和队伍的严格管理上升到党性锻炼的高度,坚持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把‘保质量、保进度、保成功’作为型号的基本要求,全力以赴确保成功。”</p><p> 都说长六个头不大,但能量却很大,创造它的团队更是如此。他们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4.5岁,他们大多没有跟过完整的型号历程,更不用说是一个新的开疆破土的领域。他们以无私的精神恪尽职守、脚踏实地,以无畏的胆量敢想敢为、勇于担当,用年轻人特有的执着和追求续写了中国长征火箭的辉煌。</p><p> 作为团队主心骨的张卫东,胆大心细,沉着睿智,不仅带领团队成功研制了一发全新的火箭,也让研制队伍从“年轻派”成长为“实力派”。记得在一次小的归零过程中,队员对问题现象进行分析时,一般他不说话,听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每每当大家的讨论陷入无绪的迷茫中时,张总就会抛出一句话“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们分析分析”,每次他都能抽丝剥茧帮大家理出问题的头绪,使问题拨云见日,让大家毛塞顿开,在场的设计师们都非常享受这样的过程。</p><p> 骄人的成果是耀眼的,但前进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歇。长六人将继续扛起中国新型运载的大旗,挺起中国航天人敢打必胜的精神脊梁,在“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的伟大征程中,攻坚克难,勇攀高峰。</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