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刘慈欣现场观看暗物质卫星发射 想到什么?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航天
233
0
2016-11-22 20:00:33
<p> [摘要]12月17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首颗空间科学卫星“悟空”号,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先生也在现场观看了发射,他在火箭升空后都有哪些想法呢?</p><p align="center">
</p><p> 刘慈欣在距离发射塔架1500米的位置观看发射</p><p> 刘慈欣受邀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发射。“悟空”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升空,大刘在寒冷中遥望它消失在天际。“这是一个新的开端。”他说。</p><p> 这是“我报道”向大刘邀约的独家专稿,图片也全部由大刘本人提供。让我们跟着这位写出小说《三体》的科幻作家,见证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p><p align="center">
</p><p> 大刘自己拍摄的远去的火箭和尾迹</p><p> 立足大地 仰望星空</p><p> ——观看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发射所想到的</p><p> 刘慈欣</p><p> 从我作为一名科幻作家的角度看,航天事业应该分为两大类:立足大地,仰望星空。</p><p> 立足大地的航天是试图从航天活动中获得现实的收益,这些收益包括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飞向太空是为了让地面上的人生活的更好。这一类航天的距离有限,一般是在大约34000公里的
地球
同步轨道内,在立足大地的航天中,虽然航天器被发射到太空,它们的目光也都是看着下面的地球的。</p><p> 仰望星空的航天是为了科学探索目的,为了认识宇宙。我们所仰望的星空中,只有极小的一部分是可以直接触摸到的,比如月球和
太阳
系内的其它行星;但星空的绝大部分是可望不可及的,目前人类在太空中飞行了最远距离的旅行者一号,已经抵达太阳系的边界,但要航行到最近的恒星,还需要12万年,从现在的状况看,我们谁也无法确定那时人类文明是否还存在。所以,我们仰望的大多是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触摸的世界。仰望星空的航天所涉及的课题,有些是具体的科学问题,有些则可上升到哲学高度,是对宇宙本源的终极追问。</p><p> 中国航天大多是立足大地的,通过航天活动改善国计民生,加强国防,同时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虽然以前也有过探月工程,但月球是距我们最近的天体,几乎是地球世界的一部分了,人类对月球比对地球上的海洋了解的更多。但在本月17日清晨,中国航天终于进入了真正的仰望星空的时代,目光所及,直达亿万光年的宇宙深处,所探索的课题,囊括了整个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p><p> 这是西北大漠中一个寒冷的早晨,虽然在冬衣外还套着厚厚的军大衣,两腿还是像没穿裤子一样。在晨光中的发射架上,静静地矗立着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我们距火箭仅1500米,这是相当近的距离,事实上此时在整个发射基地中我们可能是距火箭最近的。作为一名远离航天领域又十分向往的科幻迷,我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在这样的距离上目睹火箭发射,谢谢中科院的邀请!立在发射台上的火箭从这个距离上也显不出它的高大,看上去并没有什么超常之处,但一旦点火起飞,立刻变的不像是这个尘世上的东西,充满着辉煌的神性,让整个世界黯然失色。尤其是当火箭的声音传到耳中,巨大的轰鸣中夹着爆裂声,让人热血沸腾,那是一种源自生命本源的激情,也许正是这种激情在几亿年前使地球生命由海洋爬上陆地。</p><p align="center">
</p><p> 在发射塔架前</p><p> 这次发射的卫星是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发射的前一天才命名为“悟空”——领悟广阔的宇宙空间。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完全用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卫星。</p><p> 暗物质是根据所观测到的宇宙中大尺度的星系运动状态所推论出来的一种物质形态,如果没有暗物质,太阳系不可能以这样的速度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行,银河系会更加松散,我们所见到的星空也会很不一样。暗物质完全不发光,除了引力之外不与可见的明物质发生任何作用,这种幽灵般的存在占宇宙中物质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换句话说,我们所见到的宇宙只是冰山的一角,大部分的物质是看不见的。</p><p> 长征二号进入高空,留下的雪白的尾迹像是上帝用粉笔在蓝天上随意划了一道,可以清晰地看到火箭第一级的脱离,然后它就消失在苍穹中。对于我这样一个科幻迷来说,科学所揭示的宇宙本身就是一部精彩而震撼的科幻小说,牛顿力学是第一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第二部,现在,“悟空”是一个作家,出发去写第三部了,我殷切期待着它的出版。</p><p> 然后一切都迅速平静下来,我进入发射控制中心,看到工程师和指挥者们都已离去,控制大厅空荡荡的,一排排的监视器仍然开着,上面显示着火箭发射时的数据和曲线,只有几个记者穿上人家的工作服在照相。在外面,东风航天城也是一片宁静,街道上行人稀少,大部分是军人,到处都可以看到军队特有的严肃甚至严厉的标语,提醒我们航天发射是一种严谨和艰苦的工作,对于参与其中的人没有什么浪漫可言。航天城中看不到仰望星空的科幻色彩,反而感觉比外面更现实。</p><p> 我的思绪也回到现实,重新思考两类航天的关系。即使是立足大地的航天也不断受到质疑,质疑者把航天的巨大投入与边远山村中破旧教室里饥饿的孩子相对比;而仰望星空的航天一般来说更是没有可见的经济回报,比如这次发射的暗物质探测卫星,所得的数据将公开发布,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可以查阅,不收一分钱。尽管在发射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的领导宣布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还有一系列基于基础科学研究的航天项目,但从现实来看,这种项目的规模和资金投入肯定受到限制。航天事业要想仰望星空,必须首先立足大地,也就是说要开拓广阔的市场,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造福于,而且是极大地造福于地球上人们的生活,就像电脑和互联网。</p><p align="center">
</p><p> 发射后第一时间来到控制大厅</p><p> 与暗物质卫星发射同时发生的另一件事是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与新闻媒体这两天对乌镇铺天盖地的报道相比,对“悟空”的报道短而少,这很生动地显现了当今世界中航天与IT业的对比关系。</p><p> 前一阵在网上看到一张黑白老照片,照片上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几个欢笑的姑娘,照片的标题是:“没有IPHONE和IPAD, 她们怎么笑的出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IT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以至于我们很难想象没有网络的生活。而航天,我们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那个领域总是与巨额的投资联系在一起,在那里一百万元就像一块钱,航天与我们似乎没有多少关系,对于生活而言,它也确实没有改变什么。</p><p> 人们很难想象,曾经有那样的时候,买一台电脑的钱与买一枚航天火箭的差不多。</p><p> 在上世纪上半叶,航天和计算机这两个当今世界的核心技术几乎同时诞生,1946年1月,美国成立对二战中缴获的V2火箭的高级研究会,象征着当代航天事业的开端;仅仅一个月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耗电量巨大,据说启动时费城的灯都暗一下,当然,价钱也肯定不便宜。航天和IT在同一起跑线上启步时,人们都预言航天将改变世界,而IT,曾经有一位学者认为,全世界有五台计算机就够用了。</p><p> 回溯航天和IT不算长的历史,我们发现两者的发展历程最大的区别在于:航天有强烈的国家色彩,都是由国家主导进行的;而说起IT的发展,我们最先想到的一个东西竟然是车库,因为好几个IT巨头,如微软和苹果,都是在车库里起家的,IT的发展都起源于民间。</p><p> 百度总裁李彦宏曾经在全国两会上提出过一个提案,呼吁政府推动航天市场民营化。确实,民间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民营企业具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强烈欲望,启动航天市场,航天民营化提供了一个可能,想想IT业的发展我们就能看到这点。</p><p> 那么具体来说航天的市场究竟在哪里?我们平常想到的有太空资源开采、太空旅游等,但我们还是想想计算机,当初为科学计算而发明,如今人们用它干着无数的事情,从视频聊天到网购,唯独没有用于计算。航天的市场也拥有无限多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我们如今很难预测。比如,人们似乎很少想到,航天事业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可以把地面上的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都移到太空轨道上,地球的能源企业也可移到太空中,包括太阳能和核发电,把发出的电能用微波传回地面,这样将彻底解决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在内的环境问题,使人类世界迎来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这样做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不可克服的障碍,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一旦启动,现有的IT市场将算不了什么,而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会远大于互联网。那时,航天将真正做到立足大地,也就有了仰望星空的基础。</p><p> 在航天城的这几天,我住在问天阁中的航天员公寓,是航天员在载人飞船发射的前夜住过的地方。房间里十分简洁,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像某个单位的招待所。在航天城里的每个夜晚,我都在睡前看着洁净的天花板,想象着那个曾躺在这张床上明天将飞向太空的航天员将如何渡过这一夜。我在航天城的最后一个清晨醒来,要到九点才能升起的太阳还在地平线下,看着朦胧晨光中的天花板,我坚信有一天我也会在这样的房间中渡过不眠的一夜,然后走出去飞向太空,而在不远的发射场上,火箭发射将像民航班机起飞一样寻常,票价也差不多。我离开前不会在门上签字,因为我只是一个太空旅游团中普通的一员,一个迟暮老人,在遗愿清单上划掉最后一项。</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